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高铁动力轴裂纹事件曝出近1月 官方仍未回应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13 14:59: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和谐号列车模型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故障频发的中国高铁,令动车安全警钟长鸣。日前,一条“深藏的裂纹”,让深陷信任危机的高铁再度笼罩一层阴影。


  距媒体曝出“在高铁列车关键动力轴处发现‘长7.1毫米、高2.4毫米’裂纹”事件已近一个月,据悉,铁道部组织的专家团队“复探”早已结束,至今尚无官方对“裂纹”及复查结果作出回应。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位长期从事铁路质量安全工作的资深人士处获得有关裂纹的另一种说法:“裂纹”事件或为一起因探伤机性能不稳定而引发的 “乌龙”事件。不过此消息尚未获得铁道部相关部门证实。


  据上述资深人士透露,此前报道的疑似“7.1毫米长裂纹”实际为探头在车轴轴向移动的距离,包括声场的宽度,2毫米则是缺陷距车轴外表面的深度。


  “复查中,对此前检测出裂纹的探伤机进行稳定性检测时,发现这台探伤机的不稳定性数据差高达3dB~6dB(分贝),6dB折算在缺陷大小上是1.4毫米。”上述资深人士说。


  按照铁道部技术条件规定,空心车轴不允许存在2毫米当量以上的材质缺陷,探伤机如果真的存在1.4毫米的不稳定性数据,则意味着原本2毫米平底孔的当量缺陷,反映在探伤机的检测结果上有可能为0.6毫米,或者3.4毫米。


  如果该资深人士所述属实,看似一次寻常的机器“误探”背后,或隐藏着更大的安全隐患:能对没有问题的动力轴进行误探,意味着可能因误差而放过有问题的动力轴。


  对此,探伤设备提供商北京新联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新联铁)拒绝接受记者的采访求证。


  裂纹“长7.1毫米、高2.4毫米”系判断错误?


  “所有懂探伤的人都知道,超声波探伤是检测零部件内部材质缺陷的,裂纹属多种缺陷中的一种,即使探伤机查出有缺陷也不能直接得出是裂纹的结论。”一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材料研究院无损检验室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用超声波探伤机检测是否存在裂纹时,主要看其声速 (包括横波、纵波)的方向和缺陷的取向。“裂纹”结论的产生一般需要针对缺陷形式、检测对象等实际情况,做理论和实验上的双重验证,并需经过一系列相应评审。


  此前报道称,济南车辆段动车所7月15日在高铁列车关键的动力轴处发现不明缺陷。据当时的探伤报告显示,该缺陷是一处裂纹,在靠近齿轮处,长7.1毫米、高2.4毫米。


  车轴是连接列车轮对的关键部件,与列车安全关系重大。动力轴如果出现2毫米或超过2毫米的材质缺陷,就达到铁道部的报废标准;如不报废,继续使用可能造成车辆断轴、脱轨颠覆。


  上述资深人士表示,作为铁路系统内长期从事质量安全工作的一员,听说“裂纹”事件后他也很震惊。


  据透露,该报道一出,铁道部组织了包括主管客车质量人员、车轴制造商的技术专家、车辆运用部门的探伤人员、探伤机设备代理公司的技术人员,以及铁道部聘请的专家等对“疑似裂纹”进行了复查会诊。


  “经复查比对后内部认定,没有发现车轴上存在裂纹,此前报道只是车轴内部的材质缺陷,且缺陷大小都在标准范围之内,符合安全技术标准。”上述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一般新制车轴可能存在的缺陷包括:夹杂物严重聚集、残余的疏松、缩孔、未切尽的缩管、锻造裂纹、热处理裂纹、发纹等,在役车轴的主要缺陷为疲劳裂纹。”上述资深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动车组高速列车使用的车轴为空心轴,目的是为减轻列车簧下重量,改善运行品质,同时也利于延长列车和车轴寿命。更重要的是,不用拆卸轮对就可方便地对车轴进行超声波检测。


  “事实上,所有车轴都是有缺陷的,这是金属加工件的必然,只要不超过一定标准,就是安全的。”另一位技术人士称。


  据了解,空心轴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磁粉探伤及超声波探伤,运营阶段的日常检测则采用超声波探伤方法。铁道部要求,CRH2型动车每3万公里就要对空心轴进行探伤,CRH5型动车探伤周期为18万公里。

(更多请看下一页)

【 作者:  编辑: 禹亚楠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