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海底捞被捧杀和棒杀背后 反映餐饮行业两难境遇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06 10:47:00   来源:解放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标准化生产究竟好不好?

  使海底捞遭到“棒杀”的,主要是某媒体揭露的“勾兑事件”。报道称,“卧底”的记者发现海底捞的汤底和饮料不是现熬或现榨的,并且被管理人员要求向消费者隐瞒这一信息。

  事关食品安全,又牵涉到商业伦理,报道引来议论纷纷:勾兑的汤底和饮料是不是加入了不安全的成分?是不是违规添加了?是不是低成本经营,然后牟取暴利?对此,海底捞在第一时间通过官网发布了声明,大致意思是勾兑是为了保证连锁经营的食品安全和口味统一,并没有非法添加的成分,也没有就勾兑进行过虚假宣传,而且每家餐厅都备有汤底和饮料的材料供消费者查阅。记者也从监管部门处了解到,在日常检查中,没有发现海底捞存在违规添加或虚假宣传的行为,而且在此前国家发出餐饮企业应公示添加剂的要求后,海底捞还是首批依法公示的企业之一。综合各种监管信息看,海底捞应该不存在违规违法行为。

  那么,为什么海底捞会被棒杀呢?记者以为,还是消费者对标准化生产知之甚少。这段时间以来,由于误读标准化生产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事件还有不少,包括将肯德基、永和大王、永和豆浆等品牌全部卷入其中的“豆浆冲调事件”,味千拉面深受影响的“豚骨汤勾兑事件”等。当然,在这当中,企业也有过错。比如,豆浆事件中,企业应当注明生产工艺,从而方便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在豚骨汤事件中,企业不应当夸大汤底的营养成分,最终涉嫌虚假宣传;即使在海底捞的汤底和饮料事件中,企业采取的“消费者询问了才提供材料”的方式也有一定不足,容易给消费者带去困惑。

  但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的这些问题大多和宣传有关,与实际操作方式没有关系。为什么?因为在标准化生产中,势必会采取冲调、浓缩、勾兑等方式,只要采用的原材料和生产的环境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这样的操作方式并不会影响口感和营养成分。

  其实,中央厨房的概念在很久之前就在餐饮服务业诞生了,消费者对它也不陌生。去年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内绝大多数餐饮的操作方式都是采取 “中央厨房加工-统一物流配送-门店小厨房复原”的经营模式的,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食品安全。在享用服务的消费者中,似乎也没有谁为此认为菜肴的口味不对或营养成分出了问题。所以,这些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事件提醒餐饮服务企业,也提醒相关部门,包括媒体:应当多介绍一些标准化生产、中央厨房的知识,让消费者多了解一些现代化的生产技术,避免在不全面的信息中迷失了方向。

【 作者:种卿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