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行走在调水移民迁安地:致富小康任重道远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9-06 09:26:00   来源:瞭望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人的搬迁,家的搬迁,是非常复杂和十分艰难的,无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刊记者在丹江口库区基层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在河南为期两年的移民工作中,矛盾乃至冲突时有发生。南阳淅川县双沟村书记全铁秀对于类似的冲突并不避讳。这名在村中颇有威信的退伍军人村干部告诉我,在2010年动员搬迁之时,他也曾备遭非议。

  “你要问我想不想走,说句心里话,不想。”王群改说,“咱老百姓有句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尽管安置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远好于自家的破屋陋舍,但深厚的恋乡情结让移民难离故土。

  移民们的心境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不少苦衷也实实在在。情感因素之外,土地、工作、生活习惯等诸多客观现实,曾让一些移民心中忐忑。之前,王群改守着丹江口肥沃的河淤地,靠种植西瓜等水果,每年有两三万的收入,种小麦亩产有一千多斤。这个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的中年妇女,不搬迁每年有这些稳定收入,搬迁后,她需要重新谋划家庭的生产生活。

  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多年来做了很大付出。2003年,国务院下达了停建令,库区整个生活、生产条件都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新房不能建、工厂不批建,学校、卫生室、有线电视、柏油公路等公共资源的发展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因为面临搬迁,不会再在库区投资兴建公共设施。”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对地方政府的工作要求就更高了。要更多理解、更多周全、更多体贴、更多细致、更多审慎,充分估计和考虑移民的困难,否则就容易引发矛盾。

  “给他们安排好了,群众可能会高高兴兴出来;如果安排不好呢?一些群众很可能就会情绪波动甚至激动起来。”河南移民办主任王树山说,“因为啥呢?为了共和国,为了这项伟大的工程,他们的牺牲太多太多了。”

  对这次大搬迁,王群改告诉我,能够理解并支持。这位中年妇女已经“懂得了不少大道理”,不时会说出“舍小家为大家”、“支援国家工程建设”这样的回答。

  “老百姓都是讲道理的,把理说清了,大多数能够理解。”在丹江口库区基层,所访移民干部这样地普遍表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 作者:许晓娟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