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总部搬迁北京成定局 信诚人寿发出中资化信号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1-08-30 15:12:00   来源:解放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8月22日,信诚人寿在公司官网上发布 “信诚人寿2011年第一次股东会会议决议”,引人关注的是,信诚人寿正式将公司住所由“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6002-6008室”变更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号环球金融中心办公楼东楼16层01-10号单元”,此前传闻的信诚人寿总部搬迁至北京已成定局。

  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年底信诚人寿就正式发出动迁公文,虽然随之带来一定的人事变动,但总部顺利完成迁址北京已然成为信诚人寿今年的重要指标。

  “公司高层除了考虑到北京的信息优势外,更关键的是公司中方股东中信集团总部也在北京,有利于充分利用中方股东的资源支持公司业务发展,扭转其业务发展颓势。 ”信诚人寿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高管人员变动频繁、市场份额缩水严重,信诚人寿近几年的发展并不如意。而光大永明人寿“去外资化”的成功似乎让信诚人寿有了借鉴的对象——与其在“合资”的名义下产生分歧或内耗,不如回归“中资”集权谋发展。此次将总部搬迁至北京已被业内人士视为信诚人寿中资化的重要信号之一。

  人事变动阵痛

  今年上半年,信诚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8.2亿元,同比下降32.3%,在合资寿险公司中的排名已下滑至第6。虽然采取新会计准则对保费计入产生一定影响,但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开始,因迁址引发的人事变动还是对信诚人寿业务开展的连续性带来较大影响。

  去年年底,信诚人寿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郑少玮和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方志男先后离职,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中层干部追随而去。 “公司以前各岗位相对稳定,一般岗位两三年才会变动,但近来除了部分管理层外,总部不少普通员工也谋划跳槽,其部分原因是不希望离家去北京就职。 ”信诚人寿内部相关人士坦言。

  不过,迁址带来的人事变动阵痛应该早在信诚人寿的预计范围内。知情人士透露,信诚人寿一方面动员员工共进退,对于愿意去北京的员工给予赴京安家费。同时,信诚人寿在北京已经大规模发布招聘广告,招聘当地人才。信诚人寿对外称,搬迁总部可能会造成业绩一时下滑,但长远来看,此举终究利大于弊。

  业务不进反退

  信诚人寿成立已10年,资本金经过近3年的四轮中外股东对等增资后,目前已达21.15亿元。从经营业绩来看,开业最初几年,信诚人寿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达55%,在合资寿险公司中的排名一度紧逼友邦。

  2009年,信诚人寿被华泰人寿反超,排名下降至第5位。今年以来,信诚人寿更是受到来自光大永明人寿、中英人寿的冲击,排名又下降至第6位。 “市场份额逐年下滑是明摆在那里的。其温吞水般的发展现状并不能令股东满意。 ”知情人士如是表示。

  更为严重的是,信诚人寿的人力负增长突出,这使得其后续业务拓展乏力。一位曾经在信诚人寿任职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从2007年开始,就有部分内勤慢慢转移跳槽,2008年外勤开始大量外流,并一度出现营销代理人混乱,主管面临降级的情况。

  转制恐难速成

  对于同样谋求综合金融的中信集团而言,保险是拥有巨大潜力的业务领域。目前,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等业务都颇具规模并进入较好发展通道,唯有保险仍处于起步发展状态。但是作为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的保险业务,将是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不可缺少的棋子。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信诚人寿欲效仿光大永明人寿转为中资似已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先有保诚入股友邦失败,需要时机调整;此后,中信集团内部也重新进行了高管的调动,又延误了时机。更为重要的是,保监会对于外资公司的数量比较看重,恐不会轻易批复合资转中资。 ”

  中资化尚是后话,不过,依托中方股东的优势,中信银行已经全方位开展信诚人寿的银保代销工作。笔者获悉,在上海市场上,中信银行代理的唯一寿险产品就是信诚人寿的,近期的主打产品是“六福盈门180%财务防护计划”。中信银行的“助推”也相当给力,投保该产品的客户,可以免费获得中信网银USBKey (硬件数字证书载体),及申办免首年年费的中信白金信用卡。

  “目前,信诚人寿在33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要想业务做大并非遥不可及,关键看资源的整合和投入达到怎样的程度。如果把中信银行这个渠道拿过来,还是相当可观的。 ”业内人士表示。江庆生

【 作者:曹文萱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