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连续实施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市经济总量自2005年以来实现了三个千亿元的跨越。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40.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15.7%提高到17.5%,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排名由第19位前移到第16位。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43亿元和38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0%和23.2%。综合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商贸优势日益突出,现代农业较快发展,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
城镇化步入提速提质发展新阶段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由59.2%提高到63.6%,建成区面积由262平方公里增加到343平方公里,全市人口由716万增加到866万。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郑东新区形成规模,“十年建新区”目标正在实现,郑州新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保护改造力度加大,“畅通郑州”工程和轨道交通、快速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森林生态城和生态水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210家国企成功改制重组。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2%。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富士康科技、海马汽车、格力电器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软实力建设实现新跃升
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亚洲艺术节、绿博会等一批重大节会和文化活动,推出《水月洛神》等一系列特色文艺精品,文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郑州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宗教工作持续加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网络问政形成长效机制。依法治市深入实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平安郑州建设不断深化,安全发展理念逐步强化,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得到很好发挥,民兵预备役建设全面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局面更加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不断取得新成绩。
各项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
坚持每年办好十大实事,启动实施多项重大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医保制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500亿元,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和14.1%。
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新增强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干部优先使用条件新机制,努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农村党建“三级联创”、社区党建“三级四方共建”活动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不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持续深化。五年来新建立各类党组织1356个,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老干部工作富有成效,新发展党员70082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四会一课”、“清风茶社”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教育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和纠风治乱力度不断加大,反腐倡廉源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