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长江”家族回到了沙颍河
50岁的郭银岭是个老船把式了。20多年来,他划过木船,撑过水泥铸成的船,现在开着钢质大船,条件好了,他就把家安在了船上。
郭银岭是船老大,妻子赵巧灵是轮机手,17岁的儿子跟着打杂。一家三口,一条船,这种组合,成了沙颍河上商船最重要的跑船模式。
郭银岭兄妹4人,每家都有一条大船;妻子赵巧灵兄妹5人,有3家跑船,“我们家族有7条船,我的这条船,算是比较小的了。”郭银岭说。“靠山吃山,靠河吃河。”虽然家门口就是沙颍河,但郭银岭开着船来这里跑货运,还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
2005年前,河南的内河航运还没起步,沙颍河处处都是浅滩,郭银岭一家只能在长江、京杭大运河上跑船。
2005年底,沙颍河实现季节性通航,郭银岭就开着大船,从长江转战到家门口。但在沙颍河枯水季节里,他只能开着船再次到长江上去讨生活。
2009年,沙颍河周口以下河段实现常年通航后,郭银岭不再担心大船搁浅了,家门口的沙颍河,成了很多周口籍船老大的“主战场”。
●周口“百船村”的发展河南内河航运的缩影
因为船多,郭银岭所在的沈丘县周营乡刘集村成了河南省唯一的“百船村”。
“我们村有很多大船,最大的一条总吨位是6000吨,现在很多大船还都在长江上跑。”郭银岭眼里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郭银岭介绍,“百船村”里,过半的船只都是总吨位四五百吨的船。沙颍河没有通航前,船老大们都在安徽境内跑长江和淮河,最近这两年,“百船村”的船老大们都纷纷返回家乡来“淘金”,“我们的水运刚刚起步,货源多,但是船还比较少,所以,只要有船,就会有生意,就能挣钱。”
郭银岭算了一笔账,货物从周口运到吴江,走水路,1吨货运价最多85元,而走陆路,1吨货需要150元。这也是眼下很多货主选择水路运货的最重要原因。
郭银岭得意地说,在沙颍河上跑船的人,“如果不是刘集村的人,就一定是刘集村村民的亲戚。”
来自官方的统计显示,周口籍船舶运力规模,占河南省的1/3,占整个长江水系运力的6%,周口籍船民的跑船经历,正是河南内河航运发展的缩影。
(更多请看下一页)
( 作者: 记者 陈亮 首席记者 夏友胜 编辑: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