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7月5日电 虽然早晨7点就起床,等待着参加围棋比赛,但等到考试临近的时候,5岁的刘洋突然大哭起来,老师和父母怎么劝都不行,一直持续到第一场比赛结束,足足40分钟。
作为“独二代”,家里人对刘洋极度宠爱,每天他总是因为爷爷奶奶不忍心叫醒而迟到。当天的第二轮比赛他终于参加了,虽然比赛规定不允许老师和父母陪伴,但对他开了“绿灯”。
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有着更加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更加优越的外在环境。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他们一出生也面临着比父辈们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来自外界的压力更大。
正在成长中的他们,究竟是社会转型期的“宠儿”还是“孤儿”?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得到响应,“独一代”开始出现。到了2010年,“独一代”们纷纷步入而立之年,结婚生子,他们的子女多数也为独生子女,被称为“第二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二代”)。
当第一代独生子女冷漠、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诸多问题为人们所诟病时,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独二代”会不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 作者:
参与采写记者:刘晓莉 王丽 杨一苗 秦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