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特别报道:大旱考验农业灌溉 急需发展节水型农业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2-12 06:57:21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久旱逢甘霖,前几天的一场春雨,终于使焦渴的土地稍稍得到了缓解。但专家说,由于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小,墒情改善不大,这些地方旱情依然严峻。直面灾情,我们仍面临着继续抗旱保苗夺丰收的严峻考验之中。

  旱情猛似“虎”

  自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冬麦主产区发生的严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夏粮生产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一场60年一遇的干旱笼罩着中原大地。旱魔肆虐之处,农田里的小麦变黄、河塘干涸、水库见底。这场旱灾已使全市186万亩小麦田地不同程度受旱,74.1万亩小麦田地受到严重干旱。

  荥阳市乔楼镇,这个地处郑州市郊区的小乡镇属于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据该镇范喜昌镇长介绍,整个乔楼镇麦播面积为39000亩,依照往年情况,这些麦播田地根本不用考虑浇灌,正常的雨水天气完全可以适应小麦的生长。但让人预料不到的是自从小麦播种后,一直到现在也没下一场足够小麦正常生长的雨水,干旱使这里的小麦早早地变黄。

  今年60岁的陈永定,是乔楼镇陈沟村村支部书记。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麦田里忙活着浇水。谈起这场干旱灾情,他说:“种了一辈子的地,这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大干旱。像这样的好苗子,再不浇灌水,马上就旱死了,看着真是心疼人啊!现在我们是能浇一块田地算一块,能浇一亩是一亩,能保一颗是一颗,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麦苗死掉吧。”

  久旱逢甘霖 旱情仍严峻

  前几天的一场春雨,终于使焦渴的土地稍稍得到了缓解。但专家说,由于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小,墒情改善不大,这些地方旱情依然严峻。

  因为暖湿气流配合,加上气象部门努力,2月7日16时至8日23时,全省普降小雨。但本次降雨,全省平均降雨量仅6毫米。省气象台专家说,15毫米的降雨量仅相当于中雨,6毫米仅相当于小雨。由于降雨持续时间短,而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都在6毫米以下,这对久旱的麦田来说作用不大。本次降雨,除信阳市西部、驻马店市西南部及济源市等区域降水量达到15至25毫米,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外,大部分地区的旱情依然严峻。

  水利专家说, 前一段时间由于我市降雨较少,各水库蓄水偏低,加上这次降雨持续时间短 ,各水库蓄水并没有得到有效补充,我市水资源紧张局面还未得到缓解。

  农业专家孙国生告诉记者,由于前期麦田干旱,特别是旱地,土地含水量都在8%以下,这次降水虽然能够增加到10%左右,但离小麦正常生长13%仍有一定距离。另外,随着气温大幅回升,小麦返青季节来临,因为前期干旱,苗情较弱,同往年相比,今年小麦容易发生病虫害,尤其是旱地红蜘蛛有可能在本月下旬发生,下一步,广大农民还要做好小麦防病防虫准备。

  旱灾的成因和分布特点

  有关专家指出造成这次严重旱情的原因主要是受自然因素影响和人为因素作用两方面原因,其中气象条件是主要因素。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指出,从气象科学的角度讲,第一个原因是,这个冬季冷空气势力比较弱。中高纬度纬向环流盛行,而偏北的经向气流较弱,很难将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带入中国,这是一个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冬季暖湿气流也偏弱,影响中国冬季降水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南支槽”比较弱。这与2008年初造成南方大面积冰雪灾害的情况正好相反。那时“南支槽”发生频率很高,而且维持时间长,不断输送大量暖湿空气到我国大陆。

  另外,这个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往年比偏东偏弱,这对向大陆地区输送暖湿气流也很不利。总的来说,这个冬季冷暖空气的配合很不好,相互作用很弱,是造成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

  我国大部地区属亚洲季风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和台风等因素影响,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变化也很大,这也是易形成水灾、易造成旱灾的原因之一。

  此外,水上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干旱缺水的原因,特别是北方土地多,水资源少以每亩耕地平均摊水资源量计,全国平均1800多立方米/亩,但黄河、淮河流域只有300多立方米/亩,辽河、海滦河流域更少,分别为200立方米/亩左右,不能满足农田用水的需要。

  由于上述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特点: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俗称“十年九春旱”此时正是冬麦生长和早秋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常需采取灌溉或其他抗旱措施,以保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这一地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特别是西北地区西部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上游来水。如果来水少或积雪薄以及气温偏低造成融雪量少,灌溉水不足,则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威胁。

  再者,人为因素对于这次干旱,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生活需求的增加,耕地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调整和产量的提高,使农业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紧张,干早问题更趋严重。另外,人们盲目地扩大其他方面的用水量,有的毁林开荒,破坏自然植被或陡坡垦殖,造成水土流失,有的大量施用化肥,不愿用农家有机肥料,使土壤结构恶化、蓄水保墒能力衰退也加重旱灾的发生。

  只要浇上水就有了盼头

  初春的早晨,薄雾笼罩着大地,天还没完全亮,荥阳市乔楼镇陈沟村王德山和妻子早早起床,扛着农具来到村旁的麦田里做起了灌溉麦田的工作。

  他和妻子把麦田四周该修复的田埂修复好,该垄的灌溉沟整理出来。王德山笑着说:“别看我们地不多,可我们一家四口人全靠的是这块麦田。”妻子打断他的话说:“以往我们从来没浇过,没想到今年遇到这么大的旱情,如果再不浇,我们一家老小的饭都没了。”

  王德山家的麦田离村子很近,其实早在春节前,他们已经浇过一次水了,这是他们第二次浇灌麦田。与王德山同样在麦地整修四周等待灌溉的老陈相比,王德山家是幸运的,老陈从春节前开始等待,眼巴巴地等待了大半个月,这才轮到他家浇灌麦田。

  早上7点半,老王和妻子终于忙完了。他们收好工具,扛着铁锹回家吃早饭。走在田间小埂上,老王妻子指着村西边的山坡说:“你看那里的麦苗旱得几乎快不行了,再不浇灌估计彻底完了。”老王接过妻子的话茬说:“那谁有办法啊,那里离机井远,根本没水源,你说怎么浇。”随后,夫妻两人不再说话,默默朝家中走去。

  突遇而来的干旱,让像老王这样一家老小靠几亩薄田地维持生计的农民感到措手不及。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次大旱会如此厉害!

  半个小时后,老王一家四口人吃完早饭,全家齐上阵,来到麦田里。老王和家人把水管扯好,电工把水阀门打开,一股清泉涌了出来。看着一股股水源涌到干渴的麦田里,老王和妻子脸上写满了笑意。老王说:“只要一浇上水,我心里就不急了,起码有盼头了啊。”

  大旱考验农业灌溉设施

  旱灾正在肆虐,也在考验着我市的农业基础灌溉设施。记者在巩义市采访时,一位当地老农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兴水利’时期修建的水库、塘坝以及各种水利灌溉渠道,很多都已经被拆除甚至因为年久失修而瘫痪。”

  记者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在大量农村劳动力急速向城市转化的过程中,留守农民在农作物的管理上基本上是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很多一些粮田里的基本水利建设,成了一种摆设。那些曾经让农民引为自豪的水库和水利灌溉设施,几乎全部报废。水库成了垃圾填埋坑,水利灌溉渠道坍塌无人整修。

  这位老农向记者回忆起20年前的境况时说:“20年前的河沟,常年流水潺潺,水面满布青苔,有鱼有虾。每到雨季,村里经常组织排洪排涝。这些年,雨量越来越少,用农民的话说是很难下一场透雨。风调雨顺对我们农民而言只是一个美丽的名词。”

  大旱,让我们再次面临一场考验。这不单单是考验我们齐心协力共筑抗旱的决心和行动,更是考验我们的农田水利基本灌溉设施。

  抗旱与抗洪一样,都是关乎千百万人生活乃至生命的大事,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场大旱不仅给我们的抗旱工作带来警示作用,也给我们今后的整个抗旱计划部署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迪。

  抗旱亟须总体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抗旱工作的总体规划。现在不少地方抗旱短期行为非常突出,还停留在临时组织号召的阶段,一般就是开个会,临时派个工作组下去指导一下。抗旱决策和处置措施随意性大,缺乏长远考虑,有的还造成了大量重复建设和浪费。

  对水资源盲目开发,各自为政,已是目前我国各级河流的共性问题。而靠水吃饭的,有航运、电力等多个部门,其中又分国家、地方和民营,性质、体制各异,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管理协调难度很大。

  更深层的问题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正恶化着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一方面天旱少水,另一方面又在大量浪费水源。因工业排放造成水污染的案例,近年来屡见不鲜。而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仍在农业中广泛使用。

  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对水资源短缺形成真正的危机意识,这是我国抗旱工作各种弊端的总根源。专家提醒人们,水资源已是我国发展不得不统筹考虑的约束性条件之一,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及早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急需发展节水型农业

  资料显示,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目前农业用水浪费也比较大,不少灌区由于绝大部分为土渠,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由于土地不够平整和管理不善等原因,自流渠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为50%左右,井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为60%左右,节水的最大潜力在农业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不仅是缓解当前农业用水紧缺必须选择的正确道路,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专业人士这样解释滴灌对高效农业的综合效益:滴灌可以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使与湿度有关的病虫害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了防止病虫害的农药使用量,减少蔬菜农药残留量,提高蔬菜品质。滴灌可以结合施肥,适时适量地将水和营养成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给作物提供更佳的生存和生长环境,使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滴灌是管网供水,操作方便,而且便于自动控制,因而可明显节省劳力。为此,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来说,发展节水农业恰逢其时。

  市节水办有关负责人说,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去年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节水型社会的中心内容,就是通过建立一整套水资源管理体系、规范各项管理制度,最后达到节水型社会。其配套工程就是建设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色列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和先进的灌溉设备及农业节水推广面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高度集约化生产体系特点的节水农业技术为世界上干旱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成功发展经验对我们应对干旱以及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作者: 记者 李明德 刘俊礼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