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特别报道:一个“大粮仓”的转身与一个“大厨房”的崛起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11-28 08:59:08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梨枣嫁接的果实味道鲜美,软籽石榴特别甜,水果玉米脆生生……2008年10月13日,第二届中国郑州农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现代农业的气息扑面而来。

  开幕式上,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致词说: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河南以约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目前,河南正由全国的“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变。

  “大陆人吃的每10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河南。”去年4月16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向来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如此描述河南在全国的地位。

  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河南农业的丰歉对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400多亿斤,到2006年一举突破1000亿斤,翻了一番半。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1074亿斤,粮食产量连续3年超千亿斤,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省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大支柱整体推进,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继2005年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后,又实行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7项补贴,在省委、省政府每年向全省人民承诺要办好的“十件实事”中,大部分涉及“三农”。从“多予少取”到“不取多予”,我省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2008年我省种粮农民获得的各种补贴达70多亿元,全省各级财政拿出400多亿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省财政每年还拿出资金重奖产粮大县,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去年核心产区粮食增量占到全省增量的80%。

  1984年,我省夏粮首次突破300亿斤。从1984年到1996年,夏粮增产100亿斤;从1996年到2004年,夏粮又增产100亿斤;从2004年到2008年,我省夏粮再次增产100亿斤,达到600亿斤。这三个100亿斤的跨越,分别用了12年、8年、4年,时间跨度不断缩短,省委书记徐光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在向经济强省跨越的过程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成功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河南粮食能够连年丰收,还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我省粮食品种已更新换代9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省小麦平均亩产从1949年的42.5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387.3公斤,增长了8倍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45%左右。全省形成了豫北豫西优质强筋小麦、豫南优质弱筋小麦、豫东豫北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的转变。国家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分析说:“天还是这个天,地还是这块地,为什么我们河南小麦能持续稳定增产?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今,河南的粮食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位,“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因此被誉为“中国粮仓”。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陈萌山指出:“河南的粮食生产这几年每年迈了一大步,在全国是个创举,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河南不仅解决了本省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300亿斤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目前,河南的油料产量、牧业产值、牛存栏量、牛出栏量、山羊存栏量等均居全国第一位,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加工基地、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味精生产基地、调味品生产基地、方便面生产基地、饼干生产基地、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基地,河南食品正在制造着“中国味道”,“中国粮仓”已实现了华丽转身,发展成为中国人的“大厨房”。

  从“速冻一切”到“方便一切”

  用开水冲泡桶装或袋装的“河南烩面”,加入调味料,只需几分钟,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烩面就出现在人们面前,吃这种工业化生产的“河南烩面”就像吃方便面一样方便。

  今年11月8日,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宣布,我省食品企业成功实现了烩面的工业化生产,传统名吃“河南烩面”已在全国超市亮相。

  传统美食是中国千百年饮食文化的积淀,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各种方便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食品走向方便化已成为一大趋势。

  “方便烩面”只是河南食品企业推出的新产品之一,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介绍说,我省食品企业一直注重新产品研发,像河南名吃逍遥胡辣汤,在几年前就已实现了“方便化”,开水一冲就可食用,双汇集团除了生产传统的火腿肠之外,还开发了高温灌肠、玉米热狗等,市场反响都很好。

  我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只速冻粽子,全国最早的冷鲜肉,都是在河南诞生的。短短几年间,速冻食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使得饺子、汤圆等传统美食食用起来更加方便,速冻食品已经形成了一个新产业。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各地卖场、超市的冷柜里,河南的三全、思念、胖哥、科迪等品牌的速冻食品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在纽约和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的市场上,也能买到河南生产的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粽子等,在无形中,河南速冻食品为传播中国饮食文化作出了贡献。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评选出了2008年“科技创新奖”,在3个“产品创新奖”一等奖中,河南生产的方便米饭、油条摘走了两金。从畅销全国的速冻饺子、速冻汤圆等速冻食品,到方便胡辣汤、方便米饭、方便油条、方便烩面,在“速冻一切”的同时,我省的食品企业又开始致力于“方便一切”。

  今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河南考察工作时,曾走进郑州三全食品厂,兴致勃勃地观看速冻水饺和汤圆、面点、方便米饭等食品的生产过程。在郑州到上海、北京等地的动车组列车上,在很多航空公司的航班上,都有三全方便米饭的身影,仅在北京,三全方便米饭的销售额就达200万元。

  2007年上半年,通过技术开发,郑州思念食品厂成功地实现了传统食品油条的工业化生产。思念已经推出了200多种速冻地方特色小吃,该企业营销副总孙剑告诉记者:“速冻是目前保持食品营养和口味的最好办法,我们正在尝试着把所有的食品都速冻起来。”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

  1斤小麦的市场价是7角钱,磨成面粉,可以卖到1元钱,做成速冻手工面或刀削面,价值3元钱。这,就是一粒粮食的不同价值。

  近年来,河南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步伐,提升粮食的综合效益,开发出了数百个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从田间到超市到餐桌,一个巨大的粮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中国小麦看优质,优质小麦看河南。”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小麦价值的变化时,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充满了自豪。过去,河南只是一个“卖粮大省”,粮食产业十分薄弱,仅是把小麦磨成面粉。我省的面粉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一,但因为缺少优质小麦,全省众多面粉加工企业需要的优质小麦多年来要从海外大量进口。

  优质小麦是指为某种食品加工所需,具备一定品质指标的小麦,像加工面包、挂面、方便面等需要用优质强筋小麦,加工饼干、蛋糕等需要用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小麦是粮食市场上的“香饽饽”,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10%以上。在全国种植业区划中,农业部明确指出,豫北、豫西是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豫南是优质弱筋小麦适宜种植区。

  200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的重大决策,要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增加农民收入。

  据省农业厅调查,我省农民种植优质小麦比种一般的小麦每亩增收26.9元。在政府引导下,从1999年的284万亩到2008年的5506万亩,仅仅9年间,我省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增长了近20倍,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列全国第一位。粗略估算,全省3年累计发展优质小麦6207万亩,使农民增收近17亿元,农民尝到了调整小麦种植结构带来的甜头。

  省农业厅的最新统计表明,我省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已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不仅满足了省内面粉加工企业的需求,而且唐河、邓州等17个县市的优质小麦还漂洋过海,远销到新西兰、菲律宾、印尼、越南等国家。

  依托着我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在我省农字号加工企业中,优质小麦变成了高档方便面,林果变成了优质饮品,芝麻变成了芝麻油等深加工制品,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农业大省河南从过去的初级产品加工走向生产最终产品,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深刻变革,粮食附加值成倍提升。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每3.5袋方便面中,就有1袋是河南生产的;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出自河南;每10个速冻水饺中,有5个来自河南……在中原“大厨房”里,数百种美味的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它们可以让中国人的餐桌丰富多彩。

  中外连锁企业也纷纷将河南列为重点采购区域,仅去年,百胜集团就在河南采购了1.5亿元原材料,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来自河南,麦德龙、家乐福等零售企业的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类等,绝大部分采购自河南。

  众多河南企业生产的食品还打入海外市场,永达的肉制品出口到了日本、韩国、智利、南非,南街村生产的鲜湿面出现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漯河出口的肉产品占香港市场总需求量的1/4以上。

  从品牌化到产业化

  时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安全,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多选择品牌食品。中国肉类协会日前公布的42个全国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中,河南夺得5席,成为拥有该类品牌最多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河南涌现出三全、思念、双汇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食品品牌。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调研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情况时强调,食品工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也是永不衰败、最具潜力的产业,而品牌化是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理念。

  上周末,在郑州一家超市里,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作为家庭主妇,以前她经常到集贸市场上买肉,现在则要进品牌肉专卖店或超市采购。漯河市市长祁金立认为,漯河双汇结束了中国没有肉类品牌的历史,正是这样一种品牌化经营,开启了从“卖猪肉”到“卖品牌”的新纪元。

  近年来,我省积极扶持粮食加工转化,在4个五年计划中都连续把食品工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培育,使“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产业优势。

  在实施粮食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我省成功地探索出了一系列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是其中最普遍的模式。采用“市场+农户”的发展模式,淅川县辣椒市场年成交额达3.5亿元,产品远销12个国家和地区,辐射带动了周围30多个乡镇7万多农户种植辣椒,面积达50多万亩;郑州第二面粉厂与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采用“龙头企业+专家+基地”的模式,不仅为10多万农户解决了“卖粮难”的问题,还使“订单种植”优质小麦的农户每亩增加收入近百元;全省形成了安阳和鹤壁肉禽业生产基地、漯河生猪生产基地、信阳水禽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产业化生产基地。

  如今,河南的粮食产业化发展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去年全省食品工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占全省GDP的1/5,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总量居中西部之首,带动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农民脱贫致富。

  

  

  

( 作者: 本报记者 余英茂 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