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特别报道:城南路 破落老街“升华”商都文化圈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9-09 09:09:31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城南路,这条全长不过1.8公里、宽15米的街道,因有了背靠老城墙的契机,经过30年的积累和嬗变,一扫过去破旧、拥挤脏乱的景象,一跃成为郑州最具历史文化代表的街道之一。在商都古韵气息的笼罩下,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原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风水宝地。

  火车惊醒千年古城,一时商贾云集

  1904年至1913年,京汉、陇海两大铁路相继通车,郑州成为全国的铁路枢纽,一时间商贾云集,城区扩大。随着城区向西扩展,逐渐有小部分贫民到郑州古城墙下居住,人们习惯将这里叫作南、北城壕。抗战爆发后,流离失所、沿街乞讨、无家可归的难民、流浪者多集中在这里,人们依城墙地势盖起简易房屋,有的搭草庵、窝棚,有的索性在古城墙下挖洞藏身。城壕内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城壕被多次平整,渐成狭窄街道,最终形成居民区。居民大都以小商小贩为主,其中以收破烂、卖煤土、屠宰、皮毛加工、做袼褙和地摊卖小吃的为最多。随着城壕内居住的人逐年增多,街道也变得越来越宽。

  解放后,原来的城壕旧址被修成了平坦的马路,顺着古城墙的走向,以西门(现西大街)为界,南边的叫南顺城街,北边的叫北顺城街。上世纪50年代,顺着南城墙走向的南城壕又被整修填平,命名为南城马路。1986年,南城马路增修东段至城东路,整条路被扩宽、绿化、铺成平坦的柏油马路,统称为城南路。

  3600年历史的老城墙曾遭严重破坏

  原郑州铁路工厂退休工人杨乃贤老人已是古稀之年,提起老城墙,他的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自郑州市金水路紫荆山公园向东到城东路,沿城东路南行至城南路向东到顺城街,经杜岭街再到紫荆山公园,一个四方区域,是郑州的商城遗址。

  今天在城南路北侧和郑州城东路南段,我们仍然能看到高大坚实的夯土城墙。杨乃贤说,家门口竟然有一座比安阳殷墟还要早的商代前期城址,1955年秋的那次考古发掘带来的这份震惊是不言而喻的,巨大惊喜甚至让专家们都呆住了:经考古发掘研究,这座城池是商代初期商汤王时修筑的首都亳城,至今已有3600年。城址呈五边形或说是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2米,西城墙长约170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均为1870米,周长近7公里,面积3.43平方公里。西城墙和北城墙西段破坏较重,残墙大部分被埋在地面以下,东城墙和南城墙的大部分还保留在地面上,这就是我们今天在郑州市城东路南段和城南路东段依然能看到的高大城墙。

  说到城墙的保护,老人颇多感慨。他说在解放前这里很乱很脏,垃圾、棚居等很多东西在城墙脚下长期积累,日久天长,从底部形成了埋盖,地面不断增高,使得城墙变得越来越矮了。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从城墙上取土做煤坯,又对城墙造成了巨大破坏。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城墙毁坏的程度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商城遗址保护工程开创大遗址保护先河

  说起这次巨变,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原郑州市商城遗址管理处主任宋秀兰。1991年,为申报商城遗址保护规划,宋秀兰数次前往国家文物局。1992年,宋秀兰针对商都遗址保护,提出了进入性管理理念。她认为,世界各国的文物保护,多是以“保护”为前提,以“利用”为目的,文物保护要通过利用向社会奉献。她还认为在繁华都市,大片保护区文物部门不去把它的价值发掘出来,别的部门就会蚕食,要变被动的保护为主动的进入性管理。经过市、省、国家数十次的专家论证,《郑州商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被国家文物局立项。

  1994年8月5日,作为郑州商城遗址首期保护工程,城南路披上了“商都文化街”的美誉,从南大街往东一直到城东路的街道全是仿商建筑,这些建筑和廊子、栅栏、雕塑小品融为一体,成为郑州一处独特的街景。

  商城遗址保护工程是商城遗址发现数十年以来首次最有效的保护,开创了大遗址保护的先河。这种“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的思路被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四海宾朋前来商都文化街觅宝

  商都文化街的建立,既对古老遗存起到了保护作用,遏制了对城墙的破坏,又使得整条街依傍了古老厚重的城墙而显得更有底蕴。如今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以书画、古玩、瓷器、玉器等为主要内容的交流、交易场所。

  “自从郑州被列入中国八大古都,确立了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之后,来这里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以后的发展更应该面向国外的游客。”城南路上一张姓店主告诉我们,他的店在他接手之前,也有人经营,但生意很是惨淡,几易店主。他接手后,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商城遗址文化结合,结果生意越做越好。

  张先生的店正好坐落在商城遗址的入口和城南路起点位置,从此处往东北方向走就进入了商城遗址,可能这个特殊的位置为小店带来了幸运。“一次中国龙文化书院院长胡源智来我店里做客,他看了我的店后非常兴奋,说这里正是神龙回首之处,北依商城文化遗址、南领城南路一条街,刚好是龙头地,而他的‘吉祥如意龙图’正好有个‘龙’字,于是当即决定把这幅图放在这里销售。”据说胡先生的“吉祥如意龙图”作品系列曾被第一届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藏为珍品,后来又被国务院作为馈赠外宾的礼品加以收藏。自从有了胡先生的墨迹,店里游客就多了些,尤其是外国客人,他们对胡先生的作品爱不释手。张先生也觉得自己这里是龙头宝地了。尝到甜头的张先生说他以后会更注重对商城文化内涵的发掘,重点做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的东西。

  河南的艺术品收藏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河南省收藏协会画廊业联合会副会长郑逸群介绍说,除了渐成气候的中原古玩城外,临街的城南路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城南路经过多年积累,在书画收藏业已经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该路段门面房租金不断涨高就是证明。

  商都文化圈从远景逐步变为现实

  “记得在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爸爸妈妈就经常带着我登上这段长长的黄土墙。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童年的欢声笑语。待年龄稍大些,爸爸告诉我它不是普通的墙,而是很古老很古老的城墙,比万里长城还要古老。听了爸爸的话,我若有所思地望着它,仿佛看到了一个王朝的背影。”郑州女孩王珊(化名)如是说。

  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女孩已经上了大学,并选择历史作为她的专业,不知道孩提时那段墙是不是在她的潜意识里起了作用。事实是,大二那年,王珊迫不及待地要用专业人士的眼光去审视这段逐渐走进她生命的黄土墙。2004年暑假,她在进行实地考察和翻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一份15000字的考察报告,试图探讨商城遗址的历史地位、现状以及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保护等问题,并放在了网络日志上。也就是在这一年,商城遗址公园、商城博物苑规划在专家、学者们的努力下酝酿出炉。

  2008年7月,期待已久的商城遗址公园建设正式启动,这让老城墙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继商都文化一条街,城隍庙、文庙、城南路三点一线之后,对老城墙被动保护变主动保护的又一大举措。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主任王文华介绍,即将启动的商城遗址保护改造一期工程,将对东城墙和南城墙两侧各20米通过绿化等方式进行保护和改造,不但城墙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市区的空气也能进一步得到净化。商城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是一个以郑州商城城墙遗址及周边历史人文景观为基础,集文物保护、文化展示、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商文化特色园区。建成后,原本都是民宅的地方,将会变成一个美丽的广场,可供居民休息乘凉。

  800年看北京,1000年看开封,3000年看西安,4000年看洛阳,5000年看郑州,可见中原历史的厚重。在政府主导的商城遗址远景规划上,从金水路向南至城南路,一个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景观沿着商城遗址东南城墙,从形式上看形成了一个气势相连的历史文化脉络景观,如今,这个远景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商都文化圈”注定承载人们更多的期待。相信随着“商都文化圈”的建立和形成,飞往郑州的航班上也会像现在飞往西安的航班一样,有很多外国游客。

  1.2001年6月5日郑州市公交线路全部完成票制改革,市区82条公交线路已全部实行无人售票。8月1日公交电子车票、即IC卡正式在郑州市区的55条线路上开通启用。从此,各类纸卡式月票“寿终正寝”。

  2.2001年6月18日,郑州市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郑州人力资源中心市场正式投用,开启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的绿色通道。

  3.2001年6月18日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工作交流会在郑州市召开。来自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外经贸部、国务院体改办、甘肃省、河南省以及兰州、成都、郑州三个改革试点城市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郑州晚报 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联办

  

  

( 作者: 晚报记者 苏瑜/文 张翼飞/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