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特别报道:杞县大蒜的出路在哪里?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4-29 06:05:09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杞县大蒜产量在全国排行老二、河南省排行老大,但由于去年10月份以来国际国内大蒜市场“天气”突变,价格最低时只有4分/斤,目前也只有9分/斤,致使许多中间商血本无归。那么,大蒜给杞县农民带来了什么好处?造成大蒜价格大跌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今年大蒜价格是否乐观?本报记者前往进行了调查采访。

  后来居上杞县排行河南老大

  从1980年几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开始种植大蒜,经过28年的逐渐发展,如今杞县已形成苏木、葛岗、邢口、高阳、城郊等11个大蒜生产专业乡镇,出现了150多个大蒜生产专业村。大蒜种植面积高峰时达到60万亩,年产蒜80万吨,成为河南省大蒜种植的老大哥,在全国也是老二,超过了原来的老大中牟县。

  苏木乡多种经营办公室的郭四林自豪地说:“杞县大蒜的发源地是苏木乡,1980年土地承包后,该乡几个能人到中牟县一次性买回20吨蒜种,开始种植大蒜。看到他们发财了,周围的农民陆陆续续跟着种植,慢慢周围的乡镇也开始种植。现在苏木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因种植面积大、产量大,苏木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这个荣誉河南省只有我们一家。”

  通过冷藏、加工,杞县大蒜每年可增值5亿元以上。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大蒜产业化格局。

  眼下正是早熟蒜拔蒜薹的时候,午饭后,一眼望不到边的蒜地里,可以看到很多蒜农在拔蒜薹。从县城到苏木乡去的公路两边收购蒜薹的车、卖蒜薹的三轮车就把公路堵得水泄不通,交易场面十分红火。

  形成产业许多人靠大蒜吃饭

  杞县有21个乡镇、95万农业人口、133万亩可耕地。而种植大蒜的乡镇就有11个,也就是说50%以上的人靠大蒜吃饭。

  杞县是开封市的农业大县,而农业的重头戏是大蒜,大蒜价格最高的2006年,大蒜每亩效益达4000元,产值25亿元,仅大蒜一项,让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了1000元。据苏木乡的郭四林讲,从前,他们乡农民每年人均收入只有200元,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3500元,家家户户都有存款。

  县委、县政府也把大蒜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制定了“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生产产业化,营销市场化”的工作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大蒜生产的相关产业如雨后春笋生长起来,全县已建成大蒜保鲜冷库613座,可储藏大蒜25万吨,吸纳就业人员2400多人。将大蒜加工成蒜片、蒜米、蒜油、蒜粒的企业80多家,年加工大蒜7万多吨,吸纳就业人员2000多人。这给下岗的杞县工人提供了新的就业平台。

  只要有利,就有人干。围绕大蒜销售,杞县出现了30多家私人大蒜贸易公司,有内贸和外贸的,3000多农民扔掉农具,当上了经纪人。他们除了在广州、长沙、武汉、上海、西安等20多个城市设立直销点外。如今,在县政府的帮助下,杞县的大蒜还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和西亚、西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达到25万吨。

  经纪人中也出现了不少百万富翁,胡培建就是其中的一个,自己收购大蒜有15年了。随着自己的资金越来越多,销蒜也越来越多,现在每年销蒜两万吨,销售额六七千万元。自己又用赚的钱建了7000吨的大蒜保鲜冷库,每年仅大蒜储存就收入一二百万元。郭四林说:“往年大蒜刚刚下来时,苏木的经纪人眨眼间就可以收入三四万元。就眼下的经纪人,只要联系来客户,一吨名正言顺获得10元钱。”他还说,在出蒜的时候,当地男女老少齐上阵,大蒜分级、装袋、装车、装冷库,每天一个人的收入都在一二百元。

  市场感冒中间商亏得脱裤子

  2005年冷藏大蒜行情特别好,达到7000元/吨,而他们从蒜农手中收购的价格是3000元/吨,据说有人一年就赚了几千万。2006年冷藏大蒜价格是5000元/吨,收购价格是2000多元/吨,中间商利润依然是100%。一夜暴富的神话不胫而走,2007年又加入一批新的外地中间商,他们集资或贷款投入到大蒜收购、冷藏上。在大蒜下来时,蒜商以1700~2000元/吨的价格收购大蒜冷藏,渴望2008年春节前后大赚一把。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全国大蒜市场突然患上了“重度感冒”,大蒜价格一直下滑,最低时杞县大蒜每斤才4分钱,近日的价格有所回升,也才每斤9分,把大蒜卖出还不够冷藏费。这使一批指望大赚一把的中间商美梦破灭,他们不得不扔下大蒜,伤心离去。

  而一些在去年10月份之前卖出的中间商,不但没有亏损,还小有盈利。血本无归的都是等待、观望的大中间商。据了解,固始县有一批人最近几年靠冷藏大蒜发了财,去年他们加大了投入,无情的市场让他们白白扔掉了2.5亿元;一位在郑州工作的杞县人,去年白白扔进去了250万元。

  蒜商70%都是外地人,其余30%蒜商都是本地的中小散户,其中不乏蒜农,他们投资一般在50万元左右,除了把自家产的大蒜冷藏起来,还购买大蒜冷藏,结果去年不但没有收获,还亏了老本,苏木乡的刘善明就是其中之一。正在蒜地拔蒜薹的老刘一脸无奈地说:“去年我种了3亩多蒜,出蒜6000多斤全部冷藏,另外还收了一些冷藏。结果,除了把蒜全部给冷藏库,另外给冷藏库2000元冷藏费。加上在大蒜上化肥、水电、地膜、蒜种、包装投资,去年白干了一年不说,还亏了老本。”

  蒜商离去冷藏库老板受损失

  中间商扔下大蒜一走了之,给冷库老板们造成了损失。据永利冷库老板李顺利说,去年他的7个冷库储藏了6000吨大蒜,冷藏费用是360元/吨,这些大蒜都是河北、湖南、广州、山西、陕西大中间商的。在正常情况下,他的冷藏收入应该是216万元。“中间商扔下大蒜走了,我只好以低价卖出弥补冷藏库的损失。我已经处理了3000吨,还不够冷藏费。安阳一个中间商在我这里冷藏了970吨蒜,他扔下蒜走了,就他一个人我就要亏损7万元。估计今年我要亏损80多万元。”

  李顺利愁眉不展地说,如果处理不完,只好加工成大蒜片,蒜片可存放两年。往年只赚不赔的冷藏库老板今年也出现了亏损。

从事冷藏库经营也有赚钱的。第一次搞冷藏的韩敬太小心谨慎,10位中间商一走,他看大事不好,赶快处理了1000吨大蒜,降低了电费、人员工资开支,除了工商管理、税务,还略有盈利。

  毛蒜出手蒜农收入没受影响

  种大蒜需要尿素、磷肥、地膜、蒜种水电投资,必要时还有农药投资,一般每亩投资在1000元左右。而大蒜亩产最差是2000斤,最好亩产5000斤。去年毛蒜的收购价格在0.85~1元/斤,蒜农亩产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除了投资,他们每亩可收入2000元以上。凡是卖毛蒜的,收入和往年没有降低多少。

  另外,早蒜薹价格在3元/斤,晚蒜薹0.2~0.6元/斤,蒜薹每亩可收入200元以上。

  像刘善明那样也想发大财的蒜农寥寥无几。大蒜价格的狂跌,杞县蒜农收入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他们种植大蒜的积极性依然很高,2007年种植面积基本保持2006年的水平。

  大蒜出了以后,蒜农还可以种一茬玉米。据苏木乡郭四林介绍:“我们这里已经形成种大蒜的习惯,就是不赚钱,老百姓也照种。其实不赚钱是不可能的,随便卖,也比种麦强。”

  保护产业政府采取种种措施

  8年前,作为杞县县长的焦裕禄儿子焦跃进在京城卖大蒜的事大家可能还没有忘记。当年,他提出了“大蒜兴县”的战略。如今他的理想实现了,杞县农民1/3的收入来自大蒜,大蒜种植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如何保护蒜农种蒜的积极性、保护支柱产业继续发展,杞县县委、县政府没有坐视不管,而是伸出援手,从销售和加工两方面入手,主动引导和服务,积极为大蒜销售“支招”。“价格波动虽然是市场规律,但我们没有听之任之,而是主动靠前服务,及时化解市场风险,把蒜商的损失降到最低。”杞县县委书记牛越丽说。

  去年底以来,县委书记、县长把大蒜销售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大蒜销售的意见》。要求工商、税务、电力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销售、大蒜加工创造良好环境。成立了有20名干部组成的“大蒜促销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帮助促销大蒜。

  大蒜集团公司总经理车世堂说:“通过努力,政府为蒜农争取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订单3万多吨,广州、武汉、重庆、西安、北京订单7万多吨,缓解了一定销售压力。另外,我们还与全国10家大中药材市场、制药厂联系,推销蒜片、蒜粒和蒜油。库存大蒜现在已降低到8万吨。”

  原因何在业内人士仔细分析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大蒜价格一落千丈呢?杞县蒜业集团公司的车世堂说:“这次受到冲击的不仅是杞县一个地方,全国大蒜主产区山东金乡、江苏邳州、郑州中牟都没有逃脱这次价格的冲击。”他分析说,造成价格降低的原因有5个方面。

  一是种植面积过大:2003年以后,大蒜价格一路飙升,种植大蒜收入远远超过了种植其他农作物,刺激农民大面积种植。去年,全国增加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增加了175万吨,相当于两个杞县的年产量。

  二是竞相压价:由于产量增加,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中间商竞相压价,往年出口价格514美元/吨,去年压价到60多美元/吨。况且,去年参与大蒜收购的新手占中间商的70%,他们喜欢扎堆销售,“货到地头死”,他们就压价出手,导致价格整体下滑。  三是外国设贸易壁垒限制:由于中国大蒜出口量大价低,导致一些国家蒜农收入受到影响,他们纷纷要求本国限制进口中国大蒜。产量增加,出口量相对减少,造成积压,价格自然就下滑。

  四是大蒜品质稍差:去年大蒜收获季节,杞县遇到阴雨天,使一批大蒜表皮发霉,虽然吃起来没问题,但外观不好,影响了出口。

  五是市场价值规律作用:去年有关方面预测到了价格下滑的情况,多次提醒蒜农减少种植面积,但蒜农置若罔闻,照样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土地种植的权力是农民自己,政府也很无奈。

  车世堂说:“今年一级市场新大蒜的价格可能不会高于去年,但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目前还难以确切预测。”

( 作者: 记者 赵国锋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