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年年查年年有” 济南大学清退冒牌大学生困局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2-28 07:02:44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2008年2月底的山东济南阳光散漫,济南大学校园内,一名女生坐在石椅上,腿上放着本英语书,耳朵里塞着耳塞。“嗨,同学,请问你们学校办公楼在哪里?”她听到了,站起身,呵呵笑着,热情地指着路,然后跑入姹紫嫣红的人群中。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07届新生中查出了14名冒名顶替的大学生

  若不是学校的大力排查,也许这位同学就是天真活泼的小萱。可惜小萱是个冒牌大学生,她的朋友对此没有同情只有惋惜。包括小萱,近日济南大学对外公布消息,查出21名冒名顶替的假大学生。

  每年都查,无法禁止。症结在哪里?冒名顶替的背后藏有怎样的利益链条?事件凸显出的高考高招相关环节的缺陷由谁来填补?

  冒牌女大学生小萱的故事

  济南的冬天即将过去,大学新学期刚刚开始。

  大一女生刘雪青站在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大门口等“土豆”,上推盖儿的红色手机贴在耳朵上,笑容如花。2008年2月27日这一天的下午,对于19岁的女孩刘雪青来说,还有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分别多日,终于又可以见到“神秘”好友小萱了。她要和“土豆”等人一起找刚从泰安赶至济南的小萱玩去。

  小萱原本是刘雪青的同班同学,两人关系很铁,之前形影不离。新年过后的新学期,小萱真的不再来上学了,刘雪青还不知道在小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她只是告诉我她转校了,具体转到哪所学校,未定。”刘雪青低着头说,上学期期末考试中间的一天,辅导员鞠老师告诉她,小萱因为一些情况不得不离校,让自己照顾一下小萱,“结果小萱没考试完就无声无息地离开了”。

  小萱的离开和泉城学院例行的一项普通工作有关。刘雪青所说的鞠老师鞠艳萍也参与了这项工作。鞠艳萍是泉城学院大一新生的3名辅导员之一,据她介绍,从2007年9月15日新生报道日开始,学院就对几百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摸底检查,检查的目的是:找出冒牌大学生。

  结果毋庸置疑,小萱被查到了。2008年2月27日这一天,刘雪青刚刚听说小萱离开的真实原因,还向别人打听是不是真的。“其实最早我就怀疑过小萱。”刘雪青侧过头说,小萱身份证上的名字是一个男孩的名字,但小萱当时说“这是爷爷给我起的,我也不喜欢,我爸妈都叫我小萱,你们也这样叫我吧”,所以就相信了。“她很活泼,年龄到底多大现在我都不知道了,身份证上好像是1990年生,但她肯定比我小。”刘雪青叹了一口气说,现在有点伤感是肯定的。

  “小萱是个漂亮可爱又极其开朗的小女孩儿,从没有朋友对我像她那么真。”下午5时,刘雪青又发来短信说。

  “每年都查,查的力度越大,查出的越多”

  像刘雪青一样,济南大学很多大一学生对自己学校冒牌大学生的出现并不在意。

  “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济南大学一项常规的阶段性的工作。其他大学都查了,只是没向媒体通报而已。”济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高志刚援引山东省招生考试院下发的《山东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意见》说,新生报到后,院校须对新生进行全面复查,若发现替考、冒名顶替上学、体检舞弊及其他舞弊等不合格者,要坚决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清退。之后,他就将这一信息向媒体投了稿,没想到在社会上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

  这篇全国媒体纷纷转载的稿件显示,济南大学通过查验入学通知书、考生录取信息确认表、准考证、电子档案、身份证、户籍迁移证明等新生证明材料,以及与新生逐一谈话,入学后进行两门文化课考试等措施,发现有21名2007级新生未能通过资格审查,涉嫌冒名顶替,被清退或自动退学。其中有14名假大学生出自泉城学院,包括对外汉语系刘雪青的好朋友小萱。

  “要想彻底清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济南大学副校长蔡先金感叹道,每年该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招生办都会牵头组织对大一学生进行检查,对2007届新生的检查力度之大和查出冒牌大学生的人数都超过了往年。“因为现在大学都在扩招,新生越来越多,不加大力度不行,所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蔡先金分析说,这项工作不但繁琐而且还得注意细节,不能乱怀疑,不然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泉城学院的14名冒牌大学生都是自己主动承认的。”参与整个检查过程的鞠艳萍敲着桌子说,两个多月之内查学生档案等资料,找出一些可疑之处,随着不断的观察和了解,最后才将可疑学生本人叫到办公室,一点一点地问。大一学生年龄都是十八九岁,来冒名顶替别人上学都是家长操办的,有的甚至还不是出于自愿,他们看到自己露出马脚就主动交代了。这14名冒牌学生分布于各个系,现都已离校。

  “济南大学这次查出的21名冒牌生大部分来自山东菏泽。”蔡先金纳闷地说。

  “每年都查,查的力度越大,查出的越多。”坐在泉城学院团委办公室的一位大二心理系的党员学生说。

  冒名顶替背后的利益链条

  冒名顶替者上大学,此后一生都要用着别人的名字。那么被冒名顶替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同谋者还是受害者,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链条?

按高志刚的理解,冒名顶替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恶意地顶替别人,拿着别人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前来报到上大学,身份证等证件都是假的。“有的新生的报到证就是假的,我们能看出来。”蔡先金也说,假报到证是一些造假窝点造的,在细节上和真的不一样。

  “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被顶替者就是受害者。”高志刚发现,已经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案例。据此前媒体报道,2007年11月,临沂师范学院在向山东省教育厅报送2008届毕业生信息时,突然发现学校的毕业生档案里出现了两个张彩伟,同名同姓,身份证号码也一致。根据目前的国家毕业生档案管理办法,一个学生只有一个学号,一个身份证号,如果一个身份证号码下有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将没办法正常毕业。后经学校调查发现:2004年9月就有另外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拿着临沂师范学院法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当时,张彩伟本人以为自己没有被录取,选择了复读,结果再次考上了临沂师范学院后,才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长达3年之久。

  高志刚的另一种理解是,冒名顶替者手中的录取通知书是从其他人手中买来的,有的人考上了一所大学不愿意上,就卖给他人。“这样被顶替者就是自愿,就是同谋。”

  另有知情者透露,有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通过中学教师转手,卖给一些高考成绩差的考生,一般本科可收取1万至2万元,重点大学收费更高。当然,买者和卖者会协商如何重新办理一套新的户口、档案等关键资料。这中间,中学教师可从中捞取2000到3000元的中介费。

  “要彻底清查冒名顶替背后的利益链条,得从中学和当地办户口的部门入手。”蔡先金建议说。

  还不只是冒名顶替,与之相似的是替考现象。山东某高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称,有人专门组织在大学里找枪手替高考考生考试,一次可获得上千元的收入,而组织者更获暴利。

  事件凸显高考高招相关环节的缺陷

  此次济南大学清退21名涉嫌冒名顶替的新生事件,在山东省已不是个案。据了解,山东经济学院从2001年开始打假,当年清退15名假冒大学生,第二年清退12人,2006年查出4人,2007年查出2人。

  近年来,冒名顶替现象接连不断,如何杜绝,有人将处罚冒名顶替者作为一个有效的办法。那么冒名顶替者被查到了、清退了,来年还能不能继续考入同一所学校,有没有相应的处罚,比如说两三年之内不能参加高考?

  蔡先金对这一问题面露难色。他说,学校只能负责查清、清退,但没有处罚权,一个冒名顶替者被济南大学清退后,明年仍然可以报考济南大学,是不是真实的,大学在新的一年又得组织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排查,目前来说学校对此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

  对于有人提议建立考生诚信档案和考卷等资料的指纹机制的可行性,山东经济学院的一位教师认为,其成本很大,且不方便实施。“如何杜绝,这还是高考高招环节的一个缺陷。”这位教师发出疑问,冒名顶替会不会涉及法律问题?

  而法律亦没有具体的依据。山东省齐鲁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兰臣告诉郑州晚报记者,在法律条文里对冒名顶替者的判罚还属于空白,而先前山东枣庄有一名考生被冒名顶替最终获得了赔偿,那个案件也开创了全国直接引用宪法的先河,所以只能说被冒名顶替的人可积极维权,其他的只能看国家教育部或其他教育部门怎么规定了。

  此前国家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态说,为了防止冒名顶替入学,教育部在制度设计上要求对入学新生进行电子注册,要对通知书、身份证、各个方面的证件全面核查,但这也“主要是为解决替考问题”。

  “高考高招制度的完善,仅靠高校自己是无法完成的。”山东经济学院一名工作人员皱着眉头说,这需要教育系统的努力,要根除其背后的利益链条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 作者: 记者 牛亚皓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