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真实少林寺

2013-08-22 00:42:52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武僧教头释延岑

武僧教头释延岑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苦行僧释延勇身怀绝技

苦行僧释延勇身怀绝技

少林寺武僧团的弟子们

少林寺武僧团的弟子们

    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精心筹备下,8月17日至18日,远道而来的异国高僧和精研佛教文化的中国学者会聚少林寺戒堂, 进行了“开启智慧,点燃心灯”的机锋辩禅。而少林寺里的生活还像往常一样,练武、早课、坐禅,样样都不能少。 郑州晚报记者 袁建龙

    机锋辩禅就像擂台打擂

    释永信方丈介绍,辩禅在古代源于佛教同宗道友一起讨论时会产生机锋,同门师兄,同宗同门,师徒之间机锋辩禅,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机锋,能开悟,能解脱。机锋就是 “话头”(佛教用语,社会上叫话题),没有结果的话题叫活话题。几年前,少林寺恢复了机锋辩禅,把全国学习佛教文化中出类拔萃的青年集中到一起,让他们当场机辩,通过一个话头,打破砂锅问到底,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大家公开分享。机锋辩禅得到了全国佛教界的认可,在佛教界获得名次,就像打擂一样。

    《少林寺》改变了释延岑人生轨迹

    释延岑俗名刘文磊,1988年出生,河北省邯郸人,少林寺武僧团二队教头。

    不是每个人都能加入少林寺武僧团。古代加入武僧团要独闯少林铜人阵,现在加入武僧团要经过功夫(基本功、马步)和文化考核。

    最严酷的是单项考核,十八般兵器必须全部考核,缺一不可。往往10个人参加考核,最多留下3~5人。

    还有考核佛学基础,个人素质,言语举止,一般个子要求170厘米左右,平均年龄限制在15岁左右,但是功夫最重要。

    释延岑说,7岁那年,因看了电影《少林寺》,对少林功夫充满了无限向往。父母反对他练武,他就偷偷地跟着村里民间拳师学武功。2000年春,12岁的他,说服父母,坐绿皮火车来到郑州,踏上登封,进入少林。

    为了练功,释延岑冬天练功时,只穿一条秋裤;夏天脊梁上晒得起了很多燎泡。十年苦练,寒暑不避,十八般兵器,释延岑样样都会。最擅长达摩杖硬气功,五枪刺身。

    少林寺武僧每周三次爬达摩洞,上下3公里,跑25分钟。释延岑坦言练功曾偷懒,被纠察和师傅看到,在外面师傅用香板打肩膀,叫“点示”。回到武僧团里,被教头用木棍打屁股,还有“跪香”惩罚。

    据了解,少林寺武僧团现有俗家弟子100多人,占少林寺全部僧人的1/3。“师兄弟们各有任务,有的出国访问,有的寺内接待,有的社会交流,外事占了1/3。”释延岑介绍说,连年来少林寺武僧团出访中南亚,法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每次表演完毕,台下的观众都会一起站起来,一起鼓掌,一起喝彩。”

    每次出访,都是一个大师兄,带两个小师弟。

    在少林寺,和师兄弟们一样,释延岑每天早晨4:30起床,4:50上殿诵经, 6点半后过堂吃饭。

    上午,在寺内练功,弟子们有的自练,有的在教练指导下练习少林功夫。“我已练习12年了。”释延岑说。

    苦行僧释延勇

    孤峰之上阅人间万象

    “释延勇是个苦行僧。”释永信方丈如是说。

    据了解,释延勇5岁那年,在云南老家被一隐士带走当道士,10多年前到少林寺学禅,拜释永信为师。14岁住在嵩山洞里,17岁到钟南山,住了6年的山洞、茅庐。

    释延勇说,回想从终南山下山之后来少林寺,一路风餐露宿,摘野果,吃生豆角,啃生玉米,风雨无阻,走了几个月才到登封。据悉,释延勇后来在法王寺背后的山洞里坐禅修行,盘腿,一动不动,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入定的境界。饿了喝泉水,吃山药,冷了,钻在树叶里取暖。坐禅一坐就是一天。曾经有人用一杯水从头自上而下浇,释延勇无动于衷。

    “出家人在修行的路上,追随前辈,心思长生不老,祈祷天人合一。对天地宇宙的感悟,从生活点滴而来。”释延勇说,“万事万物,皆有因缘。”

    2009年,释延勇参加机锋辩禅,获得冠军。

    “以前的人来少林寺,感觉没有资格,是为求佛而来,神往那些身怀绝技的高僧,那时他们很虔诚,像朝圣。”释延勇说,“现在的人,很少有这种思想,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去自由,因为容易,所以失去了精髓。”

    “有山水之气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处处皆山水。”释延勇说,“孤峰绝崖,只有一条路,不得不走,但是突然发现,在孤峰之上,可以阅尽人间万象。”

    在香港大学读博士的少林僧人

    释延正,28岁,安徽阜阳人,家有兄弟三人,排行老三。安徽师范大学大一时辍学,后皈依少林寺,拜师释永信。

    在家里,释延正的父母都信佛。家乡有小寺庙,释延正自小对佛很感兴趣,常到寺庙里看。“因缘成熟,来少林寺,师傅点化说我有善根,当时我怦然心动。”释延正说,“后来我放弃学业,进入佛界,得到了更多的收获,佛教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2003年,释延正在安徽师范大学上大一时,忽然萌生到少林寺出家为僧的愿望。回到家里,父母说,你若真对佛有兴趣,你就出家吧。

    “僧人并不孤独,修行很快乐。”释延正说,在少林寺,一边苦练少林武功,一边坐禅修心养性,不久即考入新加坡佛学院,后跟随释永信访问斯里兰卡、泰国等,对佛教认识由浅入深,受益匪浅。

    2011年,释延正报考香港大学被择优录取。在香港大学学佛教专业,现是研究生毕业。“全班100多个学子,大陆的出家人只有3个。”释延正说。在香港大学,早上诵经,晚上打坐。僧人的生活方式不脱离,心态仍是出家人。明年9月,他要到香港学习梵语、日语和藏语。

    未来的路,释延正说要听从师傅安排,依教奉行。

    佛教的将来,僧员短缺,更难发扬佛教,目前少林寺至少有50多人外出学佛,归功于释永信目光远大。

    最近,印度要召开保护世界佛教八大遗址大会,全世界200多人,中国只有8个,释延正是其中一个,代表少林寺,9月6日出发,参会者不但要求有名望,而且还有资质,更具实力。“瞻仰佛教文化,弘扬少林文化,这是我的使命。”

    “机缘巧合,是少林寺给了我的今天。”释延正说。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