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郑州竖屏微短剧行业“跑赢横店”,到如今多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微短剧接连开拍上映,郑州微短剧行业在市场规模、作品数量、产业产值等多个方面成长迅速。10月25日,郑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提出,争取到2027年,将郑州打造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
功夫类微短剧《天下嵩山》剧照
郑州制作微短剧的文化传媒公司已有710余家
在短剧业内普遍认可的榜单“剧查查DataEye”百强热力榜中,郑州三笙万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微短剧冲上9月月榜全国第三,而这并不是来自郑州承制剧的“第一次”。站在短剧快速发展的“风口”,郑州其实“蓄力已久”。
“前段时间看到郑州微短剧‘跑赢横店’的新闻,我们拍摄制作更有劲儿了。”金水区蜜油创意园西广场的微短剧拍摄现场,多名影视出品人、制作人在交流中为郑州“点赞”。从未被发现的“潜力股”,到如今多方面领衔全国的优异成绩,郑州微短剧事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成长脚步。
微短剧最早起源于网络小说“片段预览”,为了能让受众更快地了解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出品方往往会将文字片段拍摄成极短的视频预览,并植入在APP或是广告窗口中,通过更具表现力、戏剧化、冲突感的视频呈现,吸引读者。在这一早期行业探索中,郑州以其交通、价格、公司数量等优势,占得先机。
郑州三笙万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鸿方说,因为信息流集中、成本低,很多北上广深的公司都愿意把单子派往郑州。在量大单多的积累下,许多公司与临时演员建立了联系,并逐渐探索与竖屏媒介的结合方向,把小说当成短剧来做,相关公司顺时而生,形成现在的市场格局。
早期的市场积累,让诸多中小短剧拍摄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如今,郑州制作微短剧的文化传媒公司已升至710余家,仅前三季度就有1242部微短剧通过网络视听平台机构审查取得规划备案号并上线播出,已经超越了2023全年,“生长”势头继续保持昂扬。
以更精致的内容满足受众需要,郑州微短剧行业迈步向前
10月9日,登封嵩阳景区,郑州市首部文旅微短剧《天下嵩山》正式开拍。这部为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推宣助力的“功夫主题”微短剧,从诞生之始就肩负起了传播嵩山文化、少林武术精神、提升景区知名度的使命;10月22日,为延续少林武术节的“功夫热潮”,微短剧《遇见少林有功夫》开机仪式在登封举行,聚焦武术文化多元呈现、展现少林武术雄风。
随着微短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受众面也越来越广。海乐影业公司总经理、导演李博告诉记者,微短剧不同于传统的电视剧,在内容性、思想性层面往往是“蜻蜓点水”般的落地,电视剧要确定其价值内核与思想表达,微短剧则更注重类型与题材的选定。
在选题上结合传统文化这片沃土进行剧本创作,既是蜕变的机遇,也存在市场认可的风险。
10月21日,微短剧《天下嵩山》正式上线,该剧推出两天后,抖音相关话题热度就突破4亿,付费量达1000万元。该剧制片人、郑州日新阅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佀玙祥说,作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微短剧相结合的产物,剧集的走红也给未来作品的创作注入信心。
除了创作环境与文化土壤的培育,郑州微短剧事业“向优向强”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号召。5月7日,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河之南·游郑州”主题创作征集活动,提供了郑州商城、大河村、郑韩故城、双槐树遗址,嵩山文化、黄帝文化、少林功夫文化的创作思路;5月18日,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举行“河之南·游郑州”主题创作活动启动仪式,推动“微短剧+文旅”融合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被提上日程。
“微短剧不可能一直处于猎奇、刺激,满足想象和欲望的浅层内容上,拥抱主流价值观、挖掘优秀文化内涵,不断扩大受众面,将会是未来短剧行业的发展方向。”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一部部作品、一集集体验中,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短剧公司也会以更精致的内容满足受众需要,在这环环相扣的提升中,郑州微短剧行业势必迈步向前。
让郑州出品成为微短剧 精品高地引领行业发展
微短剧凭借资金周转效率高、制作播出流程短、产品反馈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与关注,如今,郑州则凭借区位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深厚、取景拍摄条件优越、影视人才资源聚集、网络文学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微短剧行业迅速崛起、率先“出圈”,成为全国短剧“三大重地”之一,呈现出产品上线率高、爆款作品多、创业氛围好的繁荣发展局面。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达10.74亿,占网民使用率的98.3%,其中经常观看微短剧的达39.9%。在市场方面,据测算,2024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0亿元。以郑州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郑州市微短剧企业产值约17.89亿元,其中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3家。
如今,每天在郑州同时开拍的短剧剧组就有30~40个,按每个剧组100人左右来算,就能解决几千人的就业问题。从日常消费、场地租赁、设备采购、交通运输等方面,剧组走到哪里,就能为哪里注入消费活力。而要把微短剧从“制作重地”擢升为“创作之都”,郑州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宗俊伟表示,要建成一座微短剧创作之都,其一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个能够容载多家剧组同时拍摄的场景空间,会减少取景地的奔波往返,不仅会提升拍摄效率,降低拍摄成本,还能激发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规模优势;其二,在内容创作上,要擎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让郑州出品成为微短剧精品高地,引领行业发展;其三,要集结行业力量,由“承制方”向“平台方”实现跨越式迈进,向产业链收益更高的上游进发,提升经济效益,做强产业“硬实力”,再集合AIGC等先进创作技术的应用,轻硬件、重创意,微短剧这个“魔盒”更能释放出机会无限的潜力。(记者 李居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