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微镜头】留得下、创得好,“引凤筑巢”强保障

2024-08-15 17:19:30 来源:中原网

染指流年,用化学的原理与方式探讨生命现象,在这场“生命化学”的探索路上,孟思童一走就是19年。之所以能够行稳致远,背后有着强大的助推力。

2017年,孟思童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先是入职了杭州的一家医学检验公司。在杭州工作两年后,2019年,他回到家乡郑州,这一回便是扎根。

也许有人会疑惑,为啥在外兜兜转转多年,最终还是选择落叶归根?孟思童告诉记者,回故乡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除却家乡情结,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健全的人才政策和郑州良好的发展前景。

“待遇优厚,专业契合,前景可观对于我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孟思童向记者透露,刚回郑州时,面对住房等问题,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郑州市为引进人才一次性发放10万元购房补贴以及每个月1500元生活补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才的生活压力,让大家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除了“真金白银”,“城市前景”亦是择一座城的一个重要因素。孟思童表示,回到郑州后,他先后在两家医学公司工作,今年又来到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工作。在郑州工作的五年间,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整座城市出彩的科研环境和创新氛围,给人才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大舞台,而且这一环境还在不断发展。

“就拿我从事的生物医学领域来说,郑州可以说是一个生物医药发展的新高地,有一批在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尤其是中原医学科学城的建设,吸引了很多医疗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郑州也持续引进了一批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在工作中,只要是为了科研好,基本上我们想要什么,研究院里就支持什么。在这里,我们可以做自由的、专心的科研人。”孟思童表示,一系列政策的支持让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在这里工作、生活、安家让他感到很舒心。

记者在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看到,这里的人员大多都是年轻的面孔。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孟思童说,他会继续留在郑州,力争在生物医药领域内做出更多的成果。对于自己的发展和这座城市的未来,他充满信心。

据了解,如今,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首批引进了院士团队10个,汇聚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0余人,已招收了多名博士后,形成了一支层次结构合理、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

放眼全市,纵览轨迹。从2015年的“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到2017年的“智汇郑州”“1+22”人才政策;从2020年的“3.0版”人才新政,到2023年的再次升级迭代的人才政策……郑州构建起了包括岗位开发、奖励补贴、安居保障、创业支持、招聘服务等在内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着力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

“引进落地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10家”“引进博士及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000名”“力争20万名大学生来郑留郑”,在2024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郑州提出新目标,如今,一幅近悦远来、广纳英才的人才发展“大生态画卷”正在中原大地上缓缓展开。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陶然 李宇航 文/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