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情深】经开区明湖办事处亚太社区:高校社区育才“双向奔赴” 学生实践服务基层两不误

2024-08-14 08:28:39 来源:中原网

 【一网情深·网格就在我身边】系列报道 

经开区明湖办事处亚太社区:

高校社区育才“双向奔赴” 学生实践服务基层两不误

帮商户设计宣传海报、为老人免费理发、上门维修家电……在经开区明湖办事处亚太社区,一群在校大学生身披志愿者“红衣”,用所学技能为居民解决烦心事儿,大家也对这群“红衣”青年赞誉多多,时常光顾“点单”(如图)。

​依托高校将“大学办在社区”的理念,充分运用“高校资源+社区资源”双融合优势,探索将社区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深度融合,以新载体更新迭代社区治理微动力,切实提升微网实格治理效能,这是经开区明湖办事处亚太社区携手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探索、搭建“党群社校企”五方联动结出的硕果。

“在亚太,我是一朵很幸运的花,我遇到的人都怀着一颗为民之心,从大学生志愿者到微网格长,在这过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在经开区明湖办事处亚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忙碌着的赵康,今年25岁,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是他在亚太社区工作的第二年,提及在这里的成长经历,他感慨万千。

就读于环境艺术专业的赵康,大二时需要和同学一起完成社会实践课程,原本想结合所学专业在建筑艺术领域研发一款小程序,然而在市场调研期间,却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社区服务需求极大,能否利用所学的技能将社区服务、创新创业等相结合?赵康和他的同学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社区工作人手有限,怎么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增添新动能,将社区网格治理再上新台阶?”同样思虑此事的还有亚太社区党支部书记范晓静。

一个想要社会实践的机会,一个想要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机缘巧合,两个不同群体的人从此有了交集。

沟通、学习、洽谈、探索……“社区搭台、高校参与、社团支撑、党群共治”一个有温度、有想法、有方向的工作思路逐渐成型。

2023年6月,良酷公设社区服务平台正式入驻明湖办事处亚太社区。“家里窗帘坏了,我年纪大了弄不成,来个人帮忙下吧?”“空调坏了,你们能修吗?”“宣传海报你们能给设计一下吗?”……一群有活力、有技能的大学生在亚太社区开始“接单”了。

“原本想着试试水而已,先搭建了公益理发室和志愿服务站,向居民提供剪发、维修、设计等公益服务,没想到效果很好。”范晓静告诉记者,这一举措赢得了不少居民赞许。

同时,该项目也得到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支持,学校将82个专业中涉及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的33个专业纳入社区服务实践,常态化分批输送大学生50人,以双培训、双选拔、双捆绑“三双”模式,即以“专业提升+社区服务”“双培训”,“学校推荐+社区选育”“双选拔”,“服务社区+创业扶持”“双捆绑”,压茬落实人才输入。

2024年7月23日,经开区第一家社校共育的社会组织——经开区良酷志愿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孵化创业企业8个,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预计明年可再增加200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双反哺、双奔赴的相互促进。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炎炎夏日,在社区活动中心,亚太社区合唱团成员们正在排练,社区七色花文化艺术团团长刘素娥正与各队负责人沟通表演事项。今年66岁的她,退休后发挥余热,将专长和兴趣带入社区,在社区党支部引导下,先后成立了合唱、舞蹈、朗诵、陶笛、葫芦丝等文艺队伍,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说起共建共享,社区艺术团是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刘素娥不仅是艺术团团长,同时也是亚太社区微网格长。我们发挥社区‘五老’人员优势,将社区服务实践中群众口碑好、满意率高的大学生党员骨干吸纳入微网格长队伍。以‘老’带‘新’引导大学生扣好社会人生第一粒扣子,既助力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又让‘校园新生力’助力社区治理。”范晓静说。

“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服务” ,在89个微网格群+良酷服务专群的基础上,亚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线上服务专线,解决上班族“上班没空办事、下班无处咨询”的现实难题。

范晓静说,自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开展以来,亚太社区以“七色花”党建+模式为引领,把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社区治理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微”具体、“微”措施,形成了一系列“微”制度、“微”联盟,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记者手记

在亚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志愿服务中心、工会驿站、乐业小站及良酷公设社区食堂等地采访时,记者看到居民络绎不绝,住在附近的赵阿姨告诉记者,这里是她第二个“家”。基层工作做得怎么样?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答案。

作为全省唯一的“五星级开发区”,郑州经开区不仅在经济发展上下足功夫,服务群众的软实力也跟得上。多年来,郑州经开区把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作为城市治理的总抓手,全力打牢基层社会治理“底座”,合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有温度、有力度、有厚度,郑州经开区正在用全力答好可感可及“民生答卷”。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译博 董茜 文/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