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按下“加速键”

2024-08-09 09:32:43 来源:中原网

中原网讯(记者 王红  张勤)如何在教育“双减”过程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郑州市教育、宣传、科技、网信办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计划通过3年努力,健全市域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厚植基础研究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土壤,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

《方案》提出,我市将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聚焦课程与教材、教学、师资、考评、资源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探索破解保障难题,通过财政投入、企业赞助等拓宽资金来源;探索破解师资难题,通过落实岗位编制、激励机制、教研培训等建强教师队伍,形成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支撑。

我市将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跨学科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等重点难点,探索郑州市科学教育有效模式,形成一批特色学校、名师队伍和优质课程等。探索科学教育多元评价方式,建立郑州市中小学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加强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形成校内科学育人的系统方案。

探索建立多元科学教育课程

《方案》明确,全市要健全课程育人体系,落实河南省中小学课程实施办法,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鼓励学校充分挖掘郑州本土资源,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和项目,探索建立课内、课后、校外等多元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将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

我市将重点抓好实验教学,深化学校教学改革。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加强实验室建设。保障实验教学时间,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新方法,实施启发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学生深度思维与探究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市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和科学教研员配备,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选拔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复合型的高中阶段科学类课程专业教师。我市将加大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定期组织科学教育教师学科教学、科学探究实验能力的交流展示和教学创新大赛,培育一批科学教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必备项目

今后,科学教育将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充实课后服务内容,拓展科学学习场域,不断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引进合规的科技类非学科培训课程,丰富学校课后服务项目。将科普类课后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主要内容。

每所学校至少设1名科技辅导员

全市将拓展科学实践活动。指导各学校选聘科学副校长,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结对1所具有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建立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科技夏(冬)令营、科学考察、科学实验、科学调查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积极拓宽科学实践渠道,鼓励学校定期举办科学运动会,每年至少安排1次大型校外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我市要完善科学教育评价,将科学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根据各学段侧重点,系统设计科学教育内容,统筹安排科学教育任务,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向各级各类教育有机延伸发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衔接。注重高中阶段、本科阶段科学类相关课程的联系与融合,在科学教育中强化中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目标。

打造科学教育“第二课堂”

我市将开展“馆校结合”提质行动,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场馆与学校合作长效机制,制定“馆校合作”计划,加强“馆校联动”,打造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第二课堂”。推动公益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及课程。提倡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科学教育场馆实地开展“科学研学课程”活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技企业类、“三农”类场所、自然资源类场所及特色产业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在课后、节假日、寒暑假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引导学生进课题、进项目、进团队、进实验室。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牵手”中小学

我市将推动中小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搭建平台,建立联系对接机制,共同研究破解科学教育中的相关问题。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校,适当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用好实践资源。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组织科学夏(冬)令营,丰富中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引领科学教育发展。推动高校与中小学联合教研,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更好衔接。倡导联合共建创新实验室、科普站,探索高校、中学双导师制,进行因材施教。支持高校科学类专业教师和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志愿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实践活动。

助力拔尖人才培养

​支持建设科技高中,在部分普通高中探索试点学科特殊禀赋学生培养项目,建立项目培养基地,推动大中小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用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高校科学营”等项目,细化培育措施,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落实河南省“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严格落实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指导中小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赛事中的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让参赛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发现有潜质的学生,引导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