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大年|“龙”到底长啥样?来考古博物馆看龙的“成形记”
龙是中华民族最神圣的图腾,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龙的发展演变经过了五、六千年的漫长过程。2月10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为全球“龙的传人”开启了一场视觉文化盛宴:“甲辰龙祥——历代考古出土龙形文物图片展”,围绕与中国龙起源、演变的历代出土考古遗迹、出土文物,充分展示中国龙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中国龙的文化精神,展现了从简单、朴拙到繁复、庄严,以及蜿蜒雄伟、华丽庄严的“龙”形象形成的演变过程。
8000年前查海遗址的“石雕龙”、6500年前濮阳西水坡“蚌壳龙”、5500年的内蒙古三星塔拉“玉猪龙”、4000年前陶寺的彩绘“蟠龙”、3700年前二里头的“绿松石龙”、商周时期龙的不同形态、汉代翼龙图、唐代云龙纹铜镜......图片展现场,观众们认真的端详图片上各个时期龙的形态,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之声,关于龙的形状在各个时期与不同器物组合所含寓意讨论此起彼伏,还有观众在自己喜欢的龙形图片前摆出造型合影留念。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听说有这个历代龙兴文物图片展,我们就专程赶来看看。”市民李先生表示,没想到来看这个展览的观众这么多,看来“志同道合”的市民很多。
“这个展览令我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关于龙的知识。”今年六年级的小马同学在妈妈的带领下也参观了展览:“我发现大家参观完以后都很自豪,还专程去盖主办方设计的‘中国龙形文物图’章;有的观众还带走了‘文创中华龙’手提袋,大家欢欢喜喜过独具中国特色的龙年,这个‘博物馆过大年’的经历令我难忘。”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人介绍,“甲辰龙祥——历代考古出土龙形文物图片展”是全市“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的一项,旨在更好地展现出中国不同时代龙的形态特点与发展脉络,向龙的传人展示了中华龙文化在中华文明孕育、萌生、发展、成熟的精神内涵,“希望大家跟随中国龙的考古真迹和文物,穿越历史,进一步增进中国龙精神的文化自豪感、提振文化自信!”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文/图
超红火,创新高! 春节期间,郑州银基旅游度假区再夺全省景区营收、客流“双第一”
清明上河园:喜迎开门红,八天共接待69.6万人次!龙年的欢乐刚刚开始,新春的精彩仍将继续!
龙年文旅消费“热辣滚烫” 春节假期巩义市接待游客183.5万人次
视频丨《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二集:九万里风鹏正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