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迹 | “龙”重登场!博物馆寻找“中国龙”

2024-02-07 20:04:05 来源:中原网


2024年是龙年。龙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在每个人心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原网策划推出“寻龙迹”系列图文及短视频,在郑州寻找与“龙”元素相关的文化、文物和非遗技艺等,展现龙年春节喜庆氛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2024年最流行的祝福语是什么?

龙行龘龘”频频出圈 

 龘(dá) 

 由三个龙字的繁体字形构成 

 具有霸气威武的意象 

 而“龙行龘龘”意为 巨龙凌空而起,昂扬热烈 

 无疑是对中国龙文化的一种生动体现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郑州, 

 也藏着许多“龙” 

 这些新晋“顶流”

 出没在文物里、古建筑里、景点里, 

 大街小巷中。 

 龙年以龙开篇, 

 千百年来, 

 关于龙形的器皿、纹饰层出不穷, 

 在郑州的各个博物馆中就藏有众多龙形珍宝, 

 莲鹤方壶、白釉双龙瓷尊、 

 云龙纹镜、青玉透雕龙形佩、 

 青花云龙纹瓷盘等,精美绝伦。 

 今天,就用文物开启“寻龙”之旅。 

 来沾“龙”气!

1                        
白釉双龙瓷尊                      

▲图片来源:巩义市博物馆

出土于巩县窑,现藏郑州博物馆。

白釉双龙瓷尊,唐代文物,高51厘米,口径11厘米。盘口、卷沿、圆唇、细颈、深腹,腹上部较为丰满,下部收束,尊颈部饰瓦棱纹,在尊的囗沿和肩部附有两个对称的龙首形耳,龙首伸向尊囗之内作饮水状,妙趣横生。通体施白釉,釉色洁净,光亮润泽。

2                        
云龙纹镜                        

▲图片来源:郑州博物馆

唐代文物,郑州热电厂工地采集。

八出葵花形,内切圆形,圆钮。一龙盘曲,龙头面向镜钮作戏珠状,双角后翘,张口吐舌,背鳍、腹甲、鳞片、刻画细密,前肢伸张,后肢曲伸,四肢露出三尖爪,身体矫健,神志轩昂。龙身四周环绕着如意云头纹,线条飘逸。边缘八瓣内,有长尾鸟、短尾鸟、蜂蝶、蜻蜓分别飞向折枝花,花均为两叶两苞,设计精巧细致。

据了解,云龙纹是我国古代传统图案中常见的祥瑞题材,多出现在皇家器物上。龙象征着权势、高贵、尊荣,如意云头纹代表祥瑞之云气。因此这面云龙纹镜也寓意着吉祥、喜庆、如意。

3                        
黑釉双龙柄尊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亦称黑釉双龙尊,唐代文物,瓷质,于1985年8月出土自鹤壁市鹤壁集第六中学校园,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龙身如同器身上对称分布的两条柄,便于人们双手的提携。攀附于瓶口与瓶身的两条龙,使人一眼望去,即便在拥挤而又繁多的器物堆里,你就能记住它。龙爪紧紧抓住盘口、瓶身,龙身挺拔,矫健有力,龙尾摇摆在瓶腹。

4                        
龙凤纹玉璜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西周文物,长13.9厘米,宽4.2厘米,厚0.6厘米。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

器呈深绿色,部分透雕,片状, 璜的造型以龙凤纹为主体纹饰,高冠雕成伏首之龙,钩嘴、臣字目,身饰双阴线的卷云纹、鳞纹和羽纹,垂尾收足,璜的两端收为榫形。头顶、嘴和榫部各有钻孔,可穿绳佩戴。此璜两面纹饰相同。

该器物将龙和凤的形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集透雕、阴线刻、钻孔为一体,使整体造型自然流畅,是商周时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对研究商周时期的玉雕工艺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5                        
莲鹤方壶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通高117厘米,口纵25厘米,口横31厘米。

莲鹤方壶的纹饰构图极为复杂,设计非常奇妙,铸造技艺卓越精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饰于器身上下及各种附加装饰上的龙纹。最上面的壶盖由10组两重并列的莲瓣装饰组成,莲瓣上为镂空的龙纹。器盖口沿饰龙纹,每组两个,头各东西。

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镂刻的龙、凤纹饰。其腹部攀附着几条蜿蜒飞动的巨龙,正缓缓向上移动。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曲蟠绕,布满壶体。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的龙形构成铜壶的双耳,有花冠形角,体积较大较长,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

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圈足下有两条勾首顾盼的龙,身作鳞纹,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咋舌,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龙与壶体上所附饰的龙、兽向上攀缘的动势,相互应和,在视觉上给人以壶身轻盈的动感。

6                        
龙纹瓦当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直径19厘米,征集。

圆当有宽廊,正中有一乳丁。龙躯以乳丁为中心,屈颈、张口、翘尾,作行进状。纹饰精美,栩栩如生。

7                        
四神云气图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四神云气图,西汉早期文物,壁画,长5.14米,宽3.27米,1987年出土于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墓主是西汉梁王刘买。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是“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壁画中,青龙在天,逶迤磅礴;朱雀胫生花朵,尾接祥云;白虎仰首张口,欲吞灵芝;玄武在龙嘴之前,似与青龙打闹嬉戏;云气、荷花、灵芝则充当升仙媒介,相伴四神周围。

四神云气图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具有极高史学价值,该壁画不但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8                        
云纹铜禁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春秋晚期青铜器,纵长约131厘米,横宽约68厘米,高约29厘米,重94.2千克,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禁,是古代的贵族在欢宴或祭祀时,放置于庙堂上用于承放酒杯、酒壶的案子。

云纹铜禁整体呈长方体,底部是中空的,由禁面及四周侧壁组成,壁厚不足5厘米,禁体上部中间为一长方形面,面周围及四壁均以内外多层、粗细不同的铜梗盘绕而成错综复杂又玲珑剔透的镂空云纹。

禁体四周有12条龙形怪兽,兽有大角,张口吐舌,挺胸扬尾,攀附于器壁之上,作窥探状,有欢跳欲活之感;底座四角为12个首饰高冠,昂首吐舌,挺胸凹腰,扬尾承器的虎形足承托器身,构筑起铜禁的庄严与神圣。

9                        
青玉透雕龙形佩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1980年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42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馆。

青玉透雕龙形佩,由青玉制成,整体器型作龙回首状。龙头较短,上唇长而上卷,下颌呈弧线状。龙身较宽,曲成弓形,蜿蜒曲折,尾部向上翻卷,身体转角处带若干小鳍。龙体边廓用隐起弦纹表现,弦纹间布满谷纹,繁缛华丽。龙身中部上端有一穿孔用于系挂,玉佩两面纹饰相同。

这对玉龙佩均衡对称,玉质莹润,造型极具动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玉龙佩是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佩饰玉,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10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明初青花瓷,通高40厘米,口径10厘米。1958年河南省荥阳贾峪镇楚村明周惠王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器物侈口,细颈,溜肩,圈足,曲线流畅,楚楚动人。通体施满釉,釉下用苏麻离青料绘云龙纹图案。龙首高昂,小头细颈,双目圆睁,身有鳞,背有鳍,肘部有肘毛三条,爪为五趾抓状,龙首与龙尾相应,缠绕器身,呈迎风肆意飞扬状,凶猛威武。分布于器口、颈部、器腹及圈足的如意状云纹衬托腾龙,动感极强。整个画面构图有致,笔法流利酣畅。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并已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