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科量”十足的“一碗面”“一颗枣”
新时代 新征型 新伟业
科技创新、延链强链、 化一为强,新郑加力赋能工业拼经济——
“含科量”十足的“一碗面”“一颗枣”
金秋时节,红枣压枝。位于新郑市孟庄镇的好想你万棵古枣园正式向游客开放。不远处公司总部,副总经理石训走进直播间,带货推介,引领时尚。文旅与电商,是好想你的新业态。
新郑市作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房地产行业曾是重要产业支撑。新形势下,如何将房地产占比降到合理区间,在拼经济促消费大潮中赢得先机?以健康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依托,创新驱动,延链强链,化一为强,塑造工业新动能,是新郑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局之年的新思路。
一颗枣与一碗面
拧开瓶盖,注入温水,只需几秒,就是一杯香浓豆花;枣泥塑型、切割、包装,就是一块香甜的红枣派;银耳、枸杞、红枣同在一碗,开水泡开就是营养粥——不断出新,好想你产品创新从未停步。
千里外的新疆,枣农迎来又一次丰收。千万亩新郑灰枣标准化种植基地,为好想你现代食品工业和400多家专卖店提供原料,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一颗红枣,何以衍生如此之多?好想你的答案,是一二三产融合。种植、工业、商业、文旅一脉相承,产业产品链条同步延伸。
象为豫,象者祥。不远处的白象,“一碗面”年产值过百亿元。这是新郑工业又一个传奇。至诚是白象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扎根河南,奉献家乡的写照。其20世纪90年代的起家处,是薛店镇一处厂房,院内孔子塑像庄严肃立。当年改制小厂,如今遍布全国12个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出口6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
“每个月都有新产品上市。”在白象新郑工厂,企业工作人员冀守赞说,产品不仅是方便面,还有饮料、调味料、速冻食品等。为吸引都市青年白领,持续推出网络热销单品。白象的着力点,也是创新。
一瓶啤酒与一块面包
龙头带动,产生聚集。外地企业,纷纷进驻。华润雪花是较早进入新郑的食品企业。在这里生产的每一瓶啤酒,都源自一座智能工厂。车间里设备、仪表、容器、管道一尘不染,不见一人。作为雪花啤酒全国唯一标杆,是西北7省区域生产中心。去年生产啤酒51.86万千升。占地近400亩的厂房,仅有员工167人。工厂近年在技改创新上的投入,连年超过5000万元。
来新郑投资的,还有福建商人。南部的梨河镇,十几座食品生产车间整齐排列,这是闽商创办的人人利食品在梨河镇第三次扩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豪士小面包,是公司技术创新研发的中短保质期产品,一块小面包,做成一个大产业。“三期项目刚投产两个车间,一个车间年产值一个亿,全部投产就是10个亿。”公司副总谢鹏威说。在新郑,以人人利、达利食品为代表,已有多家闽商投资食品产业。
更有敏锐的企业家巧得商机,利用食品生产边角废料生产动物饲料,补链成长,一年卖了5个亿。目前新郑已有食品企业200家,从上游中储粮,到下游回收、包装、物流企业,形成完整链条。
一支水针剂与一个产业
食品产业链日臻完善的同时,医药产业也在延伸。地处新郑市和庄镇的遂成药业,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包括药品灌装、封口、装盒、打包一气呵成,现代感技术范十足。企业小容量水针剂产品占据全国市场15%以上份额,去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距此不远的润弘制药,拥有水针剂生产线5条。新郑全市水针剂年产能超50亿支,位于全国前列。
一支水针剂能否成就一个产业?新郑市以补链强链为目标,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培育生物制药、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等产业,已带动规模以上生物医药生产企业9家,规模以下企业18家。2022年,新郑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35.7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
一种化工原料与一个“小巨人”
正正和佳佳是一双兄妹,名字寓意行正道,创佳绩。正佳公司如此命名,创业者用意深远。而智能油田装备制造,是企业新的增长点,也是新郑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正佳总部位于新郑龙湖镇,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薛店镇投资新项目。
正佳是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长期技术合作,拥有河南省净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致力于油田三次采油用聚合物及相关采油助剂、污水处理剂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3万吨。主营产品是聚丙烯酰胺,去年营收突破12亿元,已向深交所提出上市申请,正在接受审核。
在新项目刚建成的生产车间,一台集装箱设备就是企业主打产品,目前已在国外油田使用。“智能化控制,远程监控运行。”企业生产总监王中奇打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科威特、阿曼等地的实时产品使用信息。新项目森乐智能装备达产后,年生产销售智能聚合物分散溶解车100台,智能在线粘度计500套,预计年营业收入5亿元。正佳也由原来主要生产化学原料转变为生产油田智能装备。产品链延伸的背后,是技术的一次次革新。新项目包括研发中心扩建升级,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研发能力。
科技促创新,延链强产业。无论创新还是延链,围绕主业,守一初心毫不动摇。新郑工业在变与不变中化一为强。已形成多个重量级产业集群。目前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143家、科技型企业316家。市场主体总量达13.6万家,居全省县市第一。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立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
习近平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