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媒体游郑州 共引黄河心上流
9月14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启动仪式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行,2023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中外媒体记者开启关注河南、了解郑州、读懂中国的文化之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孕育了绵延不断的华夏文明,凝聚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郑州是河南省会,是黄河文化的主地标城市。近年来,围绕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品牌,郑州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行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内涵,连续3年举办黄河文化月活动,全方位塑造了“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文化标识。
举办“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暨2023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旨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让世界通过黄河文化进一步了解郑州、认识河南、读懂中国。
活动邀请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新社、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环球时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环球网等中央媒体,美国、意大利、新西兰、俄罗斯、阿根廷、匈牙利、西班牙、阿塞拜疆等国外媒体,以及省、市新闻媒体参加。
中国外文局新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常务副总经理王新玲表示,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了解河南、郑州的历史文脉,对理解当下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讲好河南、郑州的历史文化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应有之义。
“中外媒体黄河行”采风活动第一天,中外媒体记者来到郑州商都遗址,见证比殷墟还要早的商文化。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是郑州作为我国八大古都的核心文化载体,丰厚的商都文化更是郑州独具个性的文化名片。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作为商文明和亳都遗址的集中展示文化空间,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传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首选读城打卡之地。
走进“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主题展,讲解员从“文明摇篮”“玄鸟生商”“巍巍商都”“大邑商都”“四方之极”“生生不息”“守望保护”七个单元,为中外媒体揭开了郑州这座沉睡了3600年都城的神秘面纱,展示厚重的商都文化和最长的城市延续脉络。和着悠扬的乐声,大家跟随光影重历从早商开始的一个鲜活的商代世界,在满目的文物中窥见中国早期都城文明的文脉传承。
“今天在郑州商城遗址博物馆系统了解了郑州商城城墙是怎么修建的,包括整个商城3600年前是一个怎样的面貌,对我来说是大开眼界。在黄河畔有这样一座城市,经过了3600年的岁月的洗礼,依然欣欣向荣,我期待把我看到的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向大家讲述新时代的郑州故事。”中新社记者韩章云说。
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媒体记者还参观了“奔流——鲁迅博物馆藏黄河流域石刻拓片展”,欣赏黄河沿岸石刻艺术的精美绝伦、博大精深。
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媒体记者们实地体验深受国内外青年朋友喜爱的郑州新兴文化地标,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来自新西兰KORDIA TV的记者Klupp Jr John Gardner 是一位中国文化迷,他告诉记者,对于郑州这座城市的名字他耳熟能详,因为在中国坐高铁的时候能经常路过此地。
“我之前听说郑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这次能亲身感受它厚重的历史让我激动不已,我又一次被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文明所震撼!”John Gardner说。
接下来,中外媒体记者还将探访观星台,了解郑州居于“天地之中”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见证;到黄河博物馆和南裹头,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记者 武建玲 杨丽萍 陈凯 文 李新华 见习记者 王梦瑶 图
2023黄河文化月 | 这里丰富的文化宝藏 让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