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里头到二里岗,东亚文明大提速 ——许宏携新书《最早的帝国:二里岗文明冲击波》做客中原

2023-09-06 17:57:25 来源:中原网

如果说二里头文化是东亚大陆青铜文明的星星之火,那么到了二里岗时代已呈燎原之势


7月18日上午,由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大象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从二里头到二里岗,东亚文明大提速——《最早的帝国:二里岗文明冲击波》新书分享会”在夏博一楼影视厅举行。

该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用一场生动的演讲,和现场观众互动交流。新颖的观点、深入浅出的解析、幽默又不失风趣的表达引得全场观众频频鼓掌。

何以“二里岗”?学者侃侃谈

上世纪50年代,三位考古学家分别发现了郑州二里岗这处小遗址点,由此命名了考古学上的“二里岗文化”,又由此出发揭开了这个文化的最高结晶——庞大的“郑州商城”都邑,而这座大都支撑起了一个改写中国文明史的大时代——“二里岗时代”。

《最早的帝国:二里岗文明冲击波》是许宏以全球文明史的视角解读二里岗文化的最新力作,书中凝结了许宏对二里岗遗址考古发现及早商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思考与见解。

在分享会上,许宏首先以“从二里头到二里岗·东亚文明大提速”为主题,讲述了二里头文化到二里头岗文化这一时期的文明发展进程,提出了他对“帝国”的定义,解释了将二里岗称为“帝国”的原因,并与同时期世界其他称之为“帝国”的文明进行了对比。

许宏认为,从二里头到二里岗,再到殷墟的考古发现,揭示了数百年间中原王朝文明的兴替流变。如果说二里头文化是东亚大陆青铜文明的星星之火,那么到了二里岗时代,这一不亚于其他早期“帝国”势头的庞大青铜文明的影响力已呈燎原之势,从而奠定了中原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基本路向,因此二里岗国家堪称中国乃至东亚的第一个帝国。

分享结束后,许宏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赵晓军就书中的“帝国”与平时理解的帝国有何不同、二里头到二里岗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如何理解大都无城、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对谈交流。

正如许宏在分享中所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获知当时的真相,但仍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着。”思想的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许宏和赵晓军从不同角度的解答引导着观众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互动环节,考古迷连连发问

最后的互动环节中,许多历史考古爱好者就将思考转换成一个个问题,向许宏发起提问。

针对刻画符号和文字的区别,以及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什么时候的问题。许宏表示,他认为刻画符号和文字应该是两个不一样的系统。刻画符号常常单独出现,难以连词成句,因此不应称之为文字。文字的产生,并不需要一个漫长的酝酿创作过程。“无论是西夏文、契丹文甚至日文,只要有需要,都是由政权主导,在极短的时间里吸纳其他文明的文字创造出新的文字系统,二里岗时期很可能是中国文字的创制时代。”许宏说。

当观众问到二里头祭祀遗址中墠和坛的不同时,许宏解释墠是向下挖土、呈长方形的祭祀遗迹,坛是地面以上再堆土、超过地面的圆形祭祀遗存。“我们现在认为墠和坛是祭祀使用的遗迹,是由于东周时期史料中的解释。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发现的类似于圆形祭坛的遗迹最终被证实为夏代的粮仓遗址,所以对于这类遗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工作。”许宏说。

气氛热烈的观众互动结束后,许宏在博物馆的大厅进行了新书的签售活动,不少书迷从全国各地赶来,支持自己心中的“学者偶像”。

从田野考古到“沙发考古”,一直以来许宏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考古走向公众,让公众走向考古。“我经常把考古人形容为侦探和翻译,我们这行儿,号称文科中的理工科。侦探嘛,就是需要严密的材料和逻辑推导过程。那翻译就是把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材料,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能读爱读的文字。我现在写的书就是担任了翻译的角色,对这份工作我乐在其中。”许宏笑着说。(正观新闻记者 彭茜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