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开局之年,作为正在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郑州,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郑州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令。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报道,全面深入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的推进举措和进展成效,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动能。
“躬身入局•高台起势”
【“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
之“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篇(下)
同奏生态保护“大合唱”
共建绿意盎然“幸福河”
本报记者 安学军 裴其娟 武建玲 杨丽萍
滚滚黄河,奔流入海。黄河之畔,天地之中,郑州依河而生,因河而兴。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两年多来,郑州市围绕加快打造“幸福河”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与沿黄城市协作推进生态修复、防汛工程建设、水污染治理有效机制,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上下游、左右岸城市,加强部门之间协作联动、联防联控,打破行政区界限,形成治理合力,共同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保护修复 改善沿黄生态本底
初春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蓝天清水,白鹭纷飞,这一幅春和景明的壮美画卷,源于郑州市铁腕治理、久久为功。
黄河生态保护修复是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重要的支撑。郑州市积极实施《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生态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生态综合治理2020年度专项实施方案》,按照“一屏二区三网四带多组团多园区”的总体思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努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以绿化促生态修复环境美化。重点推进邙岭森林生态、大堤景观生态、滩地湿地休闲生态建设、黄河大堤及其延展区绿化等工程,与沿黄城市协同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圆满完成S312生态廊道郑州段道路及绿化施工,打造成了沿黄最美景观大道。
以“小河清”换来“大河净”。围绕黄河支流水质提升,着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域清洁河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四个标志性攻坚战役,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污水处理厂提标治理、水环境生态补偿等。积极与沿黄其他九市探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努力实现“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
“三滩分治”实施滩区生态保护。黄河流经郑州区域的黄河滩区面积34万余亩,按照低滩自然恢复、中滩生态重构、高滩修复利用的“三滩分治”理念,郑州市探索黄河郑州段生态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滩区绿色发展。依法拆除黄河河道内渔家乐、农家乐、仓储大棚、养殖场、违法化工厂等违法构筑物与设施,44平方公里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已建成九纵三横27条66公里彩色慢行系统,贯通园内水系,解决了黄河滩区湿地不湿问题,实施4200亩鱼塘退鱼还湿生态修复、十八门闸库区复湿,恢复湿地1200多亩。
随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基本完成整治,黄河郑州段生态逐步得到修复,生态本底得到改善,动植物栖息明显增多。2020年11月24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监测巡护过程中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这是郑州黄河湿地首次发现白鹤。
防洪抗灾 力保黄河长治久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位于黄河中、下游之交的郑州黄河河段可用“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来形容,洪水风险依然是最大的风险,确保黄河长治久安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郑州市坚持系统思维,创新思路举措,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将黄河防汛、城市防洪、引水排洪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排水防涝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堤(岸)、疏、蓄、滞”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刚性护岸、引水排洪、生态治理等工程,高标准建设防护堤,系统提升防洪能力,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城市安全发展,加快建设人民幸福河。
黄河郑州段刚性护岸工程是系统解决郑州临河段堤防安全隐患的重要工程,其中试验段全长3.9公里,目前已启动试验桩桩基工程,今年汛期前有望完工。届时,将在“防冲、护岸、稳滩、固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全面推进黄河郑州段堤防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
2022年,我市将以灾后恢复重建为主线,以安全度汛为底线,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和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郑州市洪水灾害防御能力,加快构建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完成水毁工程修复。汛前完成省定任务,恢复河道、水库、淤地坝、农村供水工程等水毁工程基本功能;加快实施重点河道治理,加快推进郑州黄河堤岸刚性加固试点工程,实施《贾鲁河(郑州)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左岸截流及分洪工程、贾鲁河综合治理七里河分洪工程,加快推进十七里河、十八里河防洪提升综合治理工程等;统筹推进水库等除险加固。
聚焦“保安全”,围绕确保特大城市防洪绝对安全,提升黄河郑州段防洪标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协同,积极运用卫星图片、无人机勘查等先进技术方式,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保持问题“动态清零”。
联防联控 机制建设全国领先
黄河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短时间内很可能造成水源的污染、停水、工业停产,易对流域经济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与危害。如何推动流域上下“一盘棋”共治共理?
2021年12月16日,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新乡市、开封市共同签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跨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跨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在沿黄城市协作机制建设方面,这一举措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按照“区域联动、联防共治、互惠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沿黄五市建立了跨区域联防联控组织架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交换制度、联合执法、应急处置联动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跨行政区域水污染问题开展联合执法。上游发生水污染事件或流域水质出现异常,可能造成下游污染的,事发地成员单位第一时间向下游相邻成员单位通报情况。一旦发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上下游地方政府对各自行政区域内污染处置负责,并强化应急物资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应急救援协作,上游及时切断污染源,为下游处置争取时间、提供便利。上游城市水污染事故对下游城市造成经济损失的,由水污染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牵头开展损失评估,商定补偿办法。
2022年,郑州市将推进黄河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沿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同联动机制,保障黄河干流、支流水质断面稳定达标;巩固沿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专项整治成果,切实维护饮水安全;加强沿黄保留村庄生活污水整治,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企业提标治理;加强沿黄入河排污口日常监管,推进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建设,初步建立空天地河一体化等智慧化监管体系。通过努力,力求核心示范区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稳步提升,用实际行动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