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文旅文创相辉映 诗意画卷正铺展

2022-03-04 09:56:40来源:郑州日报客户端
字号  

  核心提示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开局之年,作为正在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郑州,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郑州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令。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报道,全面深入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的推进举措和进展成效,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动能。

  “躬身入局•高台起势”

  【“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

  之“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篇”(下)

  文旅文创相辉映

  诗意画卷正铺展

  本报记者 孙新峰 潘燕 秦华

  早春的郑州中央文化区,生机盎然。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走进郑州博物馆、郑州美术馆、郑州大剧院等各个文化地标建筑,感受精品文物展、名家画作展和剧院演出的艺术魅力,构成了春日里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代表全国画院最高水平的“国字号”大展——“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正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展出,开展3个月以来,已有约10万观众来此欣赏,徜徉于近千幅画作中品尝文化的馨甜;在郑州博物馆,“创世王都”“天地之中”“汝地瓷光”等线下、线上展览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展,触摸古都郑州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

  这样的场景,在郑州已不鲜见。围绕着“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郑州正在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打造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主地标城市,铺陈着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文旅文创融合

  为城市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2000多年前的先民,竟然已经掌握了如此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如此巧妙独特的艺术设计,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在某通讯公司工作的秦卓走进了郑州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她目不暇接,更让她叹服于先人的智慧与审美,“博物馆里有太多值得参观的宝贝了,一次都看不够,下周末我再来‘二刷’。”

  “我们总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以前对这句话的认识流于表面,只有真正走进了博物馆,认真聆听文物历史故事,才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脚下这片厚重土地有更清晰的了解,对民族的灿烂文明、历史文化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市民刘先生是位文博迷,郑州市内各大博物馆都被他参观了个遍,在不断地叩问历史中,未来也得到了启迪。

  在郑州,像秦卓和刘先生这样的参观者越来越多,“到博物馆去”已经渐渐成为许多郑州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乐此不疲地一次次走进博物馆,与文物共情,赏多元文化之美。

  加强文化建设,让人民享有更加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郑州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深深地融入了郑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赋予这座3600年商都以新的时代光华,助力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被专家称为“河洛古国”的双槐树遗址,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惊世发现公布至今,仍“霸屏”各大新闻媒介,10天热搜点击量突破11亿次;

  有着“七公里长的古城墙,一根能挑起郑州历史的扁担”盛誉的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去年6月全新开放以来,每天都会吸引着众多市民来体验商都文化的魅力;

  2021年在河南春晚火爆“出圈”的《唐宫夜宴》,让郑州歌舞剧院的“唐宫小姐姐”们火遍大江南北,也让大美“天地之中”再次惊艳了世人的目光,形成现象级传播事件;

  北京冬奥会期间,非遗传承人创作的剪纸作品“冰墩墩”栩栩如生,让买不到“冰墩墩”的市民轻松实现“每人一墩”,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非遗项目还会在郑州文化馆等各大文化场馆绽放华彩……

  润物无声。它们,是斑斓的缩影,更是郑州文旅强市的美好结晶。随着文旅文创加速融合发展,“天地之中”郑州,以古老而现代、博大而包容的文化气度,越来越醒目地傲立于中国文化的版图上。

  “目前我市文旅文创正在加速融合发展,已经从观念融合的共识,日益推向文化政策、项目和平台的实践,并成为现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和‘开局破题、高台起势’的重要支点。”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所所长、副研究员刘涛认为,位居黄河岸边、中原腹地的郑州,文旅文创资源丰富,融合发展势态强劲,融合载体日益多元,涌现出的现象级文创产品引领风向,不仅为城市提质添彩,也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文化力量支撑。

  打好组合拳

  郑州文旅跑步进入“黄河时代”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灵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文旅及文物保护工作,把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进城市的先进经验与古都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郑州文旅发展迎来新的时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黄河国家战略全面落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扬帆起航,“两带一心”发展格局初步显现,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联动发展,郑州商代王城遗址、大运河文化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步谋划实施。

  市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国内外大型文化活动“登陆”郑州。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演出大气磅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捧上黄河文化大餐;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星光璀璨……一场场文化盛事落子商都,郑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上升。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市民的幸福感越来越高。郑州美术馆新馆、郑州大剧院等多个文化场馆已展露芳容,增添了众多全新的文化地标,“东有中央商务区、西有中央文化区”城市格局构建完成,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基层文化阵地也日益完善,城市书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积极推进或已经启用,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步伐坚实。

  文物事业发展为城市“培根铸魂”。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等十多个系列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启动全域文物保护利用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商代王城、黄帝故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项目建设,打造郑州黄河文化国际交流的“世界名片”;高起点谋划以构建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中心城区文化板块构成的“两带一心”城市文化总体格局为抓手,发挥郑州历史文化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优势,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

  如今的郑州,“背靠嵩山、面朝黄河”的城市文化特征愈发凸显,“文化铸魂、旅游带动、文旅融合”的动力活力愈发强劲。以“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两带一心”文旅格局、“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历史文化故事、“山河祖国”四大城市文化IP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四”战略布局愈发清晰可见、呼之欲出,郑州文旅跑步进入“黄河时代”。

  发展势态强劲 擘画蓝图出新出彩

  如何把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中感知郑州历史的厚重多姿,增强文化的自信?这是郑州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今年2月15日,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入推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为未来全市文旅工作指明了方向。

  目标清晰,下一步我市将努力挖掘好、利用好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围绕“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打造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主地标城市。

  ——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为讲好“黄河故事”,提升郑州“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全球认同感和感召力,我市将加快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建设,紧抓机遇,对标国际一流,围绕“山河祖国”城市文化形象定位,以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为目标,坚持一体化推进,加强重大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统一部署安排郑州市文旅文创工作,深入推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强化龙头带动,推进项目建设。将科学构筑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一园三核”文旅空间格局,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

  ——擦亮城市形象,塑造文旅品牌。围绕黄河战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继续办好黄河文化月活动,自觉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大局,深化细化“山河祖国”IP视觉系统应用。

  同时,我市还将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更多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叫响郑州“黄河之都”文艺名片。全力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中原特色、郑州元素”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郑州文化软实力。

  蓝图已经擘画,号角已经吹响。

  郑州,嵩山与黄河相依于此,古今在这里相映生辉,这座拥有得天独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文化之光。

编辑:王静喆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