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生活周刊 | 从菜市场里,看到了这个城市迷人的底色

2021-11-27 15:54:44来源:郑州圈儿
字号  

    “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地方,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它是一座城市的里子,藏着当地人真实的生活。”

    谈及菜市场,话匣子似乎总也收不住。

    五颜六色的蔬菜瓜果、扑面而来的鲜淳气息、人头攒动的热气腾腾、熟人一碰面的关怀问候、五味杂陈的空气,看油光满面的肉贩手起刀落,听精明的小贩和主妇讨价还价......几百平米的空间里,毫无遮掩的坦露着这座城市的性格与节奏,这无疑是郑州最具烟火气息的场所了。

    菜市场之所以动人,是因为“烟火气”

    城市的一天是从菜市场开始的。 冬季的清晨,天气稍显阴郁,空气里带着些寒意。早晨7点半,岗坡路上的上班族行色匆匆,岗坡路菜市场内,却是另一派不急不缓、热闹生机。

  

岗坡路菜市场门前 图 石嫣睿

    走进市场,这儿与旧时印象中的菜市场大相径庭,没有脏乱的地板,也没有堆积混乱的时蔬瓜果,进入视线的是白色整壮的天花板,挑高近10米的空间、平整的路面,白色整齐的开放式台面依次排列,分门别类摆放的各类菜品以及各类摊贩们。在一次次城市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之后,菜市场也改头换面拥有了属于这个时代里的样貌和气质。

    生鸡活鸭、鲜鱼水菜,肉在案上,菜在篮里,鸡鸭鱼虾活蹦乱跳,和煦的晨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市场里,洒在瓜果蔬菜上,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冬日的温暖,被限定在这个百米空间里。

     将近8点钟,市场便迎来了第一波热潮......鱼贩李婶儿身材娇小却是个大嗓门,对于捞鱼、宰鱼手起刀落,手法熟练精确。“李婶儿,给我来条鱼!”“四斤二两,一共.....我帮你配好吧,等会儿直接拿走。”李婶儿说话的功夫便将一条鱼整好装进食品袋递至顾客手里,“谢了李婶儿,天冷了给孩子炖鱼汤!”顾客笑眯眯地接过袋子。

    另一侧的蔬菜摊位前,商户与顾客正在用最地道的郑州话交流着。“番茄3块2。” “老师儿,零头抹去吧。” “肯定给你抹,3块吧。”“对了,最近咋不见你外孙?” “嗯,由他爷爷奶奶带着呢!”一边和老朋友们聊着天,一边挑拣着商品,不知不觉间手里已被大袋子小袋子填满。

     这个空间里,新鲜蔬果的香气和色彩的弥漫,菜刀碰撞砧板的声音和讨价还价的喧闹,这里的话语更为简单与生猛,也有着城市里最真实的一面。有人说,要了解一座城市与人,菜市场里有着最好的答案。

    菜市场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人情味儿”

    《城市社会学》里说,人有一种本性,叫作人往人处走,哪儿人越多,越会吸引别的人来,即使什么都不帮,也很愿意在一个空间里看别人在做些什么。简单点讲,便是人气。菜市场之于我们,有无数个理由,但归根到底,是那里有人,那里的人。在他乡的日子,如果买菜时听见乡音,我们就会习惯去那一家买。有时候是因为会有家乡风物卖,有时候只是为了找个机会说两句家乡话。

    

     “你的一斤丸子和一斤酥肉拿好了,下锅之前丸子用凉水泡几分钟。”菜市场入口处,在一角面积三四平的熟肉摊前,老板正热情的招呼着客人。老板袁大姐是地地道道的博爱人,也是一个将“博爱丸子带到郑州的人”。今年50岁的她干这行已有二十三年之久,最初是在隔壁市场开汤锅店,随着市场变迁改造,袁大姐成了最早入驻岗坡路菜市场的一批摊贩。“起初人们对博爱丸子接受度并不高,现在不到三天就需要上一次货,老顾客居多。”袁大姐说所有的好日子都是从苦到甜的,是需要坚持的,也说独自在外乡孤独和飘零的,这里是一个有烟火味儿和人情味儿的地方,让自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市场里的晨光洒在她的脸上,满是真切的幸福感。

     卖蔬菜的孙大叔是新郑人,从事卖菜这个行业已经近二十年了,这么多年来都是坚持每天凌晨4点起床进菜,晚上将近九点钟他的忙碌才结束,但他很享受自己的工作。他的小摊上,新鲜的蔬菜摆得整整齐齐,摊位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就算是路过也会停下来驻足观望,“每天都有人来买菜,能跟不同的人交流,多幸福!”

    如今的岗坡路菜市场也一改往日面貌,不断植入科技手段,展现着全新的面貌。以秤为例,从“人工秤”到电子秤,再到智慧秤,不断变迁的计重工具展示了菜场的变迁。“以前卖菜,都会带一杆秤,拨秤砣、提秤杆,来称重,现在电子称重,扫码支付,科技感十足。”孙大叔说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菜模式到现在的扫码支付,菜场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越变越好。同时孙大叔还有着自己的“生意经”,他说:“做生意主要就是讲人品,人品好了生意也就自然做得长久。”

    与精致的商超不同,也与便捷的买菜APP不同,最传统的菜市场延续着最传统的买卖方式,在城市一角热闹着、鲜活着。它有着这座城市最为丰富的颜色,也有着那么多努力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在很多人心中,菜市场不仅是一个买菜的地方,它像一个日记本,记录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甚至承载着几代人的脚步。也或许他的吸引力在于无论城市如何变迁、科技如何进步,它都藏着人间底色,容纳得下与生活短兵相接后的疲惫后,再以抚慰人心的烟火相迎。

    # 编者按 #

    城市生活的本质是汇聚,而郑州就是这种本质完美丰腴的实际存在。在她的历史中,生活样态层层积累,让她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这是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城市的活力正在不断绽放,《郑州圈儿·生活周刊》讲述郑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美食以及城市中的人文记忆,让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感受郑州的美好。

    策划:辛晓青

    统筹:赵 宁

    执行:石嫣睿

    设计:张雪宁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