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已成郑州文明风景线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图
我们倡议:
让我们携手同行,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共践文明行为、共树文明风尚、共展文明形象、共建文明郑州。
只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关键是提升市民文明素养。10月24日,郑州市召开市民文明素养提升新闻发布会,发布《郑州市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的十项举措》。
郑州连续四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即日起,全市各部门将统一部署、形成合力,大力整治各类不文明行为,提升城市文明素养。
郑州市民文明指数连续3年攀升
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受郑州市文明办委托,于6月份开展了郑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指数测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新闻发言人公布了测评结果,2021年郑州市民文明指数为80.2分,首次站上80分的台阶并实现连续3年的指数攀升。
尽管数据说明,随着郑州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市民文明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机动车违章停车和非机动车逆行、走快车道等现象多发,占道经营现象也比较普遍;主要交通路口非机动车等待交通信号时越过停止线现象比较普遍,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右转存在不礼让非机动车和行人现象,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不达标;公园广场内存在乱扔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废弃物、践踏公共绿地以及遛狗不拴绳、狗粪不清理等现象,公园广场周边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较为普遍;居民小区存在有公共绿地被践踏、损坏、占用现象,楼道乱堆放杂物较为严重,部分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现象比较突出;禁烟场所抽烟现象比较普遍。
推动市民文明习惯养成 郑州重点开展这些行动
发布会对十项举措做了介绍,郑州市通过强化氛围营造、加强教育引导、提升管理服务、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重点做好公园、写字楼、医院等公共场合,地铁、公交等窗口行业的文明水平提升。还将通过培育家园意识、深化共建共治活动、发挥志愿服务作用等措施提升市民群众对郑州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园、文明郑州。其中,在加大执法力度方面,郑州重点开展文明交通、环境提升、全民控烟、整治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等行动。
文明交通 建好非机动车道 保障非机动车路权
交警支队将不断强化道路秩序管理,持续加大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的查处力度。
针对治理难点,交警部门将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规划、建设、施划、增设、改建非机动车道,实现“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充分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制定电动自行车登记实施细则,做好便民服务;强化路面执法,形成严管声势。
此外,交警与相关部门共同建立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完善信用修复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信用监管机制,依法依规纳入本市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交通违法情况与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动态管理挂钩。定期汇总“三教育一采集”采集的违法行为数据,与市文明办对接,纳入文明单位创建、考核工作。
环境提升 鼓励抓拍乱扔垃圾、高空抛物
公共场所违规养宠遛宠、乱扔垃圾、随地便溺是较为集中的问题。围绕养犬、环卫工作,城管部门将做好日常巡查督导,持续推行养犬年审、办证等工作。加大日常清扫保洁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劝阻、抓拍、捡拾机制,鼓励市民对乱扔垃圾、乱倒垃圾、车窗抛物、高空抛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抓拍,通过媒体给予曝光。
全民控烟 全市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自去年新《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实施以来,卫生健康、交通、市场监管、烟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权依法行使处罚权,规范了禁止吸烟警示标志、城区吸烟区设置、义务禁烟检查员管理,全市共开展集中执法401次,督促提醒10998起。去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全市15~69周岁城乡常住居民吸烟人群吸烟率为19.92%,低于国家和省定目标。
下一步,郑州将加大全市控烟禁烟执法力度:加强日常监督、多部门执法,重点查处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未按规定划定或设置吸烟区(室)、张贴烟草广告、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烟等违法行为,以及禁止吸烟场所和限制吸烟场所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结合公共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督促指导市爱卫会市直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和监管职能,以党政机关、医院、学校、文化旅游场所、地铁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为重点,集中开展抽烟行为治理行动。
此外,郑州将在全市广泛开展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等无烟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全市无烟环境和健康环境建设。
电动车消防安全 查处电动车违规充电、上楼
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紧盯全市电动车消防安全主要风险和违法行为,持续开展消防安全整治。一方面依法依规查处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上楼等问题;另一方面督促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按照河南省地方性标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技术条件》,在住宅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棚)和智能充电控制设施,并督促、帮扶无物业住宅小区完善电动车库棚的防火灭火设施。
加强联合治理,消防、房管、住建、交通、公安、乡镇(办事处)等部门联动,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召开电动车生产、销售、维修企业约谈会,严格把关生产、销售、维修、改装等环节,找准症结从源头治理,及时发动相关行业、单位,就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进行重点督导和帮扶。
着重加大对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违法充电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防范化解火灾风险,并结合11月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大力开展警示性宣传,曝光典型火灾案例。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