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传情,讲党史故事
学习党史,听百年初心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也是最忠实的见证者,让我们一起聆听发生在郑州这片热土上的革命故事,感悟伟大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蕴,感悟那份延绵百年的信仰之力。
资料提供: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率部驰骋豫西大地,独立奋战三个半月,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足迹遍布郑州市现辖的巩义、荥阳、新密、登封一带。
为了挺进敌后,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党中央审时度势,令太行、太岳军区抽调两个团组成 “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1944年10月,改称“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简称皮徐支队)。1944年9月5日,皮徐支队在林县郭家园举行了成立和进军豫西誓师大会。21日晚,从济源河清渡口(蓼坞)强渡黄河,越过陇海铁路,涉洛河、伊河,插入嵩山地区腹地,在登封白栗坪设立了支队指挥机关。
这期间,皮徐支队和党的地方武装依靠人民群众,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发起夜袭日军登封飞机场、黑石关战斗、玻璃庙沟反击战等大小战斗140余次,毙俘日伪军4800余人。支队由1700余人发展到6700余人,活动区域达2万多平方公里。解放村镇4676个,人口300余万。豫西根据地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打击和牵制了日伪军大量兵力,沟通了陕北、华北与华中的联系,发展和壮大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4年10月,皮徐支队为了巩固和加强根据地的建设,于25日开办了“豫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培训党政干部800余人,为各县和部队输送了一批急需人才。12月,建立了巩县、登封等1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武装组织。同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办了制鞋厂、电池厂、印刷厂等,以保障部队后勤供应;创办发行了《豫西日报》,成立了嵩山文工团,扩大了武装宣传。在支队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944年12月至1945年6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针对豫西农村普遍存在的负担不合理状况和农民的合理要求,依据河南区党委制定的《河南灾期卖地倒还条例》,在根据地大力推行了“倒地”运动。在豫西抗日根据地县级政权比较巩固的地方,凡农民在灾荒年间卖出的土地,基本上予以赎回,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2日,第11受降区日军投降仪式在郑州前进指挥部大礼堂举行,日军第12军团长鹰森孝中将在投降书上签字,在郑投降日军43343名。郑州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全人类的进步与和平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