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最初使用石器采集、狩猎维系生活,到磨制石器、制作陶器、盖房子,开始从旧石器时代慢慢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新密李家沟遗址的发现,就是联结新旧石器两个时代的重要见证。
11日下午,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山河祖国——去郑州看华夏古国”活动采访团来到新密李家沟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了解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程。
李家沟遗址位于新密市岳村镇李家沟村西百余米处,该处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部倾斜,黄土堆积发育。
李家沟遗址发现于2004年底,当时确认为一处旧石器晚期遗存。2009年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经过为期2个多月发掘,揭露面积近30平方米,发掘探方分南北两区。其主剖面均包括了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地层堆积。综合南北两侧剖面层位序列,清楚可见本地区从旧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地层关系。采自细石器文化层的3个木炭样品的测定结果,均分布在距今10300-10500年期间;采自新石器时代文化层木炭样品的测定结果,分别为距今10000年、9000年和8600年。
记者在李家沟遗址生态公园的显著位置,看到一个巨大的玻璃房子将考古发掘现场保护起来,走进玻璃房迎面是一个6米多高的巨大黄土层剖面,土层颜色不一,能分辨出来残存着的陶片和动物化石。剖面的不同颜色,清晰展示着过渡时期的文化层面貌。
新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研究室主任杨建敏告诉记者:“从下向上一层层看土层,依次属于距今105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和8600年的裴李岗文化,这种三叠层的文化遗址,在国内外十分罕见。”
“在李家沟遗址底部的遗物中,让人们看到了两个时代的转变,早期的居民,是专业化的狩猎人群,拥有十分精湛的石器加工技术;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他们开始以采集植物类食物为主,兼狩猎;晚期的居民,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生产,用石磨盘加工粮食等农作物。”杨建敏说:“中原地区联结着我国及东亚大陆的南北与东西,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带。李家沟遗址从地层堆积、工具组合以及栖居形态到生计方式等方面,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进程的重要信息,比较清楚地揭示了该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大型食草类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以植物性食物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史。”
人类是如何弃“旧”从“新”,完成这个创新的过程,是考古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李家沟遗址填补了此前考古的缺处和空白,200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倩/文 李新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