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从《风中少林》到《唐宫夜宴》——探访郑州歌舞剧院精品频出的“密钥”

2021-02-22 07:58:24来源:中原网
字号  

河南省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录制时的画面 新华社发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子明 成燕 秦华/文 李焱 白韬/图)上线播出10天,视频超20亿播放量;微博主话题阅读量4.9亿次……这个牛年春节,郑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古典舞《唐宫夜宴》“牛气冲天”,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观众目光,掀起席卷全国的“现象级”关注热潮。为什么是郑州歌舞剧院创造了“奇迹”?为什么是郑州诞生了《唐宫夜宴》?

  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一群少女莲步轻移,秀逸舞动,婀娜定格……昨日,当记者走进郑州歌舞剧院排练厅,看到凭《唐宫夜宴》“出圈”的“唐宫小姐姐”正在为河南元宵节晚会紧张排练。作为该剧院的骨干力量,她们有的从《风中少林》的“郑州功夫”中走来,有的从《水月洛神》的唯美画卷中走来,还有的从《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中走来——十几年来,根植厚重的中原文化,郑州歌舞剧院在“天地之中”的文化幕布上,用“舞蹈”+“中原文化”的创新探索,走出“地方院团、国家水准”的蓬勃发展之路。

《风中少林》剧照

  火爆“出圈” 《唐宫夜宴》惊艳全国

  “脸部表情要注意配合肢体语言,尽量丰富表现出唐朝少女的娇憨可爱……”这几天,在郑州歌舞剧院排练厅,14位青年演员一直在反复认真排练《唐宫夜宴》。不同于屏幕上的“圆润”,生活中的她们个个纤瘦,神态动作间却是一样的娇憨可爱。在河南春晚舞台上,《唐宫夜宴》运用5G与AR现代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舞台效果。

  “《唐宫夜宴》是我心中的最佳节目”“惊艳!被中原文化圈粉了”……《唐宫夜宴》近日持续“霸屏”,并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集体点赞。

  据该院舞蹈编导陈琳介绍,早在2017年,她便萌生用唯美的古典舞展现厚重中原文化的想法,在寻找素材过程中,她被河南博物院一组绘彩陶伎乐女俑吸引了。“假如让她们活起来,会给今天的人们讲述什么故事?”历时两年的创意酝酿和一年半的排练打磨,《唐宫夜宴》于去年10月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活动现场首演。这些“活起来”的唐俑们腮帮鼓鼓,“斜红”妆容,憨态可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风姿。

  “唐三彩是唐代最有名的文化符号,《唐宫夜宴》真正让文物活了起来。”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分析说,让摆放在博物馆里的唐三彩得以“活化”,真正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唐宫夜宴》爆红后,郑州歌舞剧院接到不少电视台邀演。“我们正在酝酿能否把7分钟的《唐宫夜宴》延长成三四十分钟的小舞剧,为全国观众奉献更加丰富的故事。”该剧院副院长娄冰冰说。

《水月洛神》剧照

  厚积薄发 不断创作时代精品

  郑州歌舞剧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依托丰厚的中原文化资源不断打造精品舞蹈。从《风中少林》到《水月洛神》,再到《精忠报国》和《唐宫夜宴》,一个个光辉的坐标,为郑州通往歌舞艺术繁荣的道路计时读秒。

  新春火爆全网的《唐宫夜宴》则通过巧妙的创意,让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真正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了起来。

  在《风中少林》等三部舞剧创作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副主席山翀,著名导演张弋、刘小荷、佟睿睿、杨笑阳,著名作曲家唐建平、郭思达、印青都与郑州歌舞剧院有过成功合作,精心指导了舞剧的创作生产。与此同时,还为郑州歌舞剧院培养出曾鹏飞、易星艳、盖峥等青年舞蹈家和娄冰冰、陈琳、王彭等青年编导。

  在省文旅厅组团下,该剧院先后赴波兰、俄罗斯、美国等40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树立了郑州形象,传播了河南文化。

  从“开山之作”《风中少林》立足本土少林文化,到《水月洛神》放眼中原,再到《精忠报国》立意家国情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郑州歌舞剧院,目光愈加长远,艺术视野更为开阔,凭借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迈向“地方院团、国家水准”新高度,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绽放出文化异彩。

郑州歌舞剧院《唐宫夜宴》排练现场

  创新发展 生动讲好“中国故事”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黄河文化厚重而多彩,下一步,我们剧院将不断创新思路,继续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努力讲好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故事,为厚重河南涂抹出更加亮丽的色彩。”牛年新春,站在新起点,郑州歌舞剧院院长孙书杰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作为郑州文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深有感触地说,河南历史文化华彩厚重,蕴藏了无数值得书写的故事,而地处大河之南、天地之中的郑州,更是书写了黄河文化最为绚烂的篇章,希望郑州市能继续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创作出更多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如何让摆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怎样让文艺作品与群众真正实现共鸣?郑州文化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在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通过科技为文化赋能,不断满足人们的新期待。”谈起郑州文化如何创新发展,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闫铁成提出建议。

  滔滔黄河奔流不息,中华文明独树一帜。站在古都郑州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奋斗积累的文明养分,郑州将持续探索文化创新发展模式,凝聚磅礴之力,在广阔的舞台上向世界生动演绎中原文化,更加出彩地讲好“中国故事”。

编辑:王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