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新格局下金融业如何突围?2020华贸金融大讲堂在郑州举办

2020-12-29 14:09:17来源:中原网
字号  

  2020年,金融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资本市场改革推向纵深,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速。站在岁末节点展望2021年,新发展格局将为金融业带来哪些发展契机?面对时代新格局,金融业如何创新突围?

  

  12月27日下午,2020华贸金融大讲堂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拉开帷幕,全国知名金融专家围绕“新格局 新金融 新展望”主题,紧扣“新”字,探讨新格局下的新机遇、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金融政策冲击与重启等话题。一个“新”字,既是本次活动的思想内核,也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心话题。

  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贸金融研究院、大河财立方等承办。

  一场金融大讲堂,吸引了国内知名学者和全省金融大咖汇聚一堂。  

 
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孙新雷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孙新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学与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等金融界专家出席活动。

  此外,从政策性银行到国有六大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金融豫军等几十家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出席论坛,纵论新形势与新机遇。

  据了解,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贸金融研究院于2018年12月21日成立,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性、开放性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构筑河南金融发展的思想库,搭建政府、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联系桥梁。

  高新才:华贸金融大讲堂将为金融界提供观察和研究的全新视角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在致辞时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新格局、新金融、新展望”华贸金融大讲堂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交流平台,立足新格局,共话新金融,展望新未来,为金融主管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为金融界提供观察和研究的全新视角。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金融学教育、金融学研究和金融实践之间交流的务实举措。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要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大家共同探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学和金融业面临的新形势,必将有力促进金融学科建设,也必将有力助推‘十四五’时期我国特别是河南金融业的发展。”高新才说。

  黄益平: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关键在于改革、开放、创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学与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

  “当下我们为什么要讨论经济发展新格局?简单地说,是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所面临的的挑战大不一样了。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新阶段将失去效力,下一步需要的是改革、开放和创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学与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以《以金融改革、开放与创新支持经济发展新格局》为题,分享了他的思考。

  在改革方面,他认为主要包含三大方向,一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一般来讲,资本市场是领先型国家金融体系的标配,而追赶型国家可以更多利用间接融资的方法,即银行和保险公司。原因在于现行金融体系擅长支持大企业、制造业和粗放式的增长,不太擅长支持规模小、轻资产、无抵押和创新型的企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就变得尤为关键。二是要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多作用,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三是改善监管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开放方面,他认为开放对于金融创新、经济创新都至关重要,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发达国家一些金融方面的业务模式和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所以金融要进一步开放,这是支持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在开放过程中,要注意寻求创新、效率、稳定之间的平衡。

  近年来,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步伐越来越大,展望下一个五年,他认为,央行很可能会重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改革会再次提速。这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

  在创新方面,则包含诸多内涵,黄益平以数字金融为例,表示普惠金融难做,主要是因为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缺乏财务数据与抵押资产,因此获客难、风控难,但数字金融可为传统金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大科技平台,实现长尾效应获客,实行实时监测,支持大数据风控,进而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但是要注意平衡效率和风险问题。“只有平衡好效率和风险,我们的金融才能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才能可持续。” 黄益平说。

  刘勇: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刘 勇

  “世界各国在金融科技关键底层技术布局进一步加快,数字货币、数字银行等领域发展有诸多亮点,金融科技政策持续利好,各国扬长避短以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刘勇现场阐述了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恵金融的最新发展。

  在他看来,中国金融科技增长趋于稳定,在市场规模、融资金额、企业发展等方面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在推进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金融科技企业加快发展,上市企业增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金融科技发展位居国内前列,依然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目前,金融科技进入4.0阶段,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更关注优化结构运行。2019年,金融科技营收规模约为1.4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底,营收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刘勇认为,当前,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正在形成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中心,以互联网企业为支撑,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金融科技持续赋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不断健全的全方位发展格局。同时,近两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愈加丰富,在服务“三农”、精准脱贫、小微企业融资与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新服务、新产品不断涌现。

  对于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刘勇认为存在十大发展趋势:一是金融科技发展逐渐由双稳阶段向集聚阶段过渡;二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更加精准;三是底层技术乘数效应显现,加速带动上层业务深度融合;四是新基建推进金融科技B端服务,加速智慧社会建设;五是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逐步扩展;六是金融机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强;七是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更加深入;八是金融科技监管更加全面、系统;九是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赋能效应凸显;十是数据隐私保护逐渐规范。

  何海峰:中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海峰

  何海峰以《冲击与重启——2020全球、中国、地方与区域金融政策》为题,向现场嘉宾分享了今年以来宏观政策走向,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判。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的经济工作定了调——稳中有进,即“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围绕这一基调,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各个部门进行了相关工作的部署。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金融政策有所调整,不过总的基调与目标并未改变。”何海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他认为,加快构建大国开放经济的现代金融政策框架至关重要。金融的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既是内循环之需,也是双循环所获,这是必由之路,但任重道远。在这之中,科技的运用可能会让金融发生前所未有的质变。

  孙新雷:开放和创新是河南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程度,金融政策和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还不够,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与解决。”12月27日下午,作为本场活动的嘉宾主持,孙新雷阐述了活动举办的现实意义。

  孙新雷认为,现代经济中许多产业优势或产业构建,与自然禀赋的关联度正在下降,有的甚至为零,河南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

  “开放和创新是中国金融发展也是河南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孙新雷说,不平凡的2020年不仅考验着中国既有的经济发展结构,也考验着与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更考验着既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发展的格局。

  孙新雷强调,金融科技对金融发展变革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也不否认金融科技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不充分的问题,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

  他认为,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东部、中部、西部分别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政策与支持。此次论坛也正是基于探讨该问题而诞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贸金融研究院以河南高端金融智库为定位,急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之所急,想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之所想,连续多次举办活动,分别邀请了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领导、专家前来分享,取得了诸多成效。”孙新雷说。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