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第六届郑州市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2020-11-20 09:24:10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一、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

  

  王留杰,男,汉族,1982年4月生,中共党员,河南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政治工作部干事。他20余年如一日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先后捐款30余万元,资助了38名残疾人及贫困孩子上学,累计帮助1200余人。71352部队以他名字命名的“王留杰学雷锋小组”成立17年来,经常利用节假日到福利院、敬老院、慈善总会义务劳动,看望慰问老红军和孤寡老人,到学校、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累计做好事7800多件(次)。2013年,他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拥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2014·感动中原十大人物”;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人民陆军》《河南电视台》等数十家军、地媒体专题报道,被列入原济南军区开展学雷锋活动50周年先进典型风采录《永远的雷锋》,被国防大学出版的《新时代基层政治工作实务丛书》收录宣传。

  

  张菊,女,汉族,1969年6月生,全职红十字志愿者。她1997年投身公益,任金水区红十字会孝慈志愿服务大队队长,23年来探访10余个省、市、区的偏远地区,成立10支红十字孝慈志愿服务分队,聚焦伏牛山、大别山、南太行、黄河滩区“三山一滩”贫困地区,带领千余名志愿者开展扶贫活动。她编织了5000名微信好友300多个微信群的爱心网络,累计为社会弱势群体募集款物500余万元用于助学助老、扶贫帮困,为1000多个贫苦家庭的孩子和孤儿提供一对一的助学资助,在贫困山区援建10座爱心水窖解了村民干渴之苦。2018年,她主动请缨常驻登封市唐庄镇塔水磨村,带领志愿者精准扶贫,成为当地不拿工资的编外驻村工作队员。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河南最美家乡人”“中国红十字总会优秀志愿者”“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合伙人”“河南好人”“中原十大公益慈善人物”,被授予“河南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最美家乡人提名奖”。

  

  陈亿,女,汉族,1985年9月生,中共党员,郑东新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2011年以来,她坚持用自己辛苦攒下的积蓄,为郑州、鹤壁、安阳、新乡等地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添置新的学习、生活用品,为贫困地区学校购买全新教学设备、器材、教辅类课本和书籍等,累计捐款捐物约10万元,受益学生200余名;为从根源上解决孩子上学难题,她资助贫困家庭开展苗木种植,种植面积累计约100亩,受益贫困家庭50余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捐赠大量防疫物资,助力贫困地区师生安全学习、正常生活;她向安阳林州北采桑镇采桑学校捐赠图书900余册,创立“亿林书屋”,为贫困学生搭建知识舞台;结合各地贫困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公益课堂,激励贫困学子发奋图强、用知识改变命运。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郑州市“文明市民”等。

  

  李党恩,男,汉族,1988年9月生,中共党员,郑州市惠济区天明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在16年的消防生涯里,他参与处置各类警情6000余起,营救和疏散被困群众2000余人。2014年,在处置一起居民楼火灾的过程中,他尽力营救被困群众,右手腕不慎被玻璃割伤,但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带伤进行灭火战斗,直至被困群众全部平安疏散后才到医院接受治疗。由于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救治,他落下了终身残疾,被鉴定为十级伤残。受伤致残后,他深刻体会到残障人士的不易,积极投身到关爱残障人士公益活动中,坚持帮扶残疾儿童、孤寡老人,捐助留守儿童、灾区群众。2019年和2020年,他连续两年被河南省残联评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被惠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2020年度最美退役军人”,荣立个人三等功。

  二、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

  

  张玉红,女,汉族,1981年9月生,中共党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子弟小学教师。从教19年,她勤奋敬业,爱生如子,深受学生、家长喜爱。2019年2月25日,她带女儿买早餐在街边等候时,突遇一患精神疾病男子手举斧头砍向正在排队买早餐的人群,3个孩子受伤。她第一个飞身扑向歹徒,从身后将其抱住。由于体力悬殊,歹徒将她摔倒在地,举刀向她乱砍。她死死抱住歹徒不松手,周围群众共同努力把歹徒制服。直到110、120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受伤孩子在医院安顿下来后,她才发现自己前胸后背全是血渍、头部剧烈疼痛,医生诊断为头部挫裂3.5cm、深及颅骨,必须住院治疗。谈到救人事件,她说:“我很庆幸,因为在第一时间抱住了歹徒,避免了更多人受到伤害;也很骄傲,因为拼尽全力保护了孩子们!”2019年以来,她被评为“‘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入选“省直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刘俊其,男,汉族,1980年11月生,郑东新区贾陈社区居民。他患有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恢复不佳,被鉴定为残疾三级,但乐于助人,邻里有困难时总爱搭把手、帮个忙。2019年1月6日傍晚,贾陈社区老年过渡点因电线老化引起短路,造成电视机突然起火,他听到呼救声火速赶到现场。现场浓烟滚滚,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切断火源,大火必将殃及整个居住片区。危难关头,他挺身而出,用水浇湿全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顶着烈火炙烤和刺鼻的泡沫板烧焦味道猫腰冲进火场。在二楼楼道上,他发现一位被困大娘,二话不说背起老人就往外冲,安置好后又转身冲进烟雾。经过努力,他终于找到主要火源,带领年轻力壮的群众接力用水桶盛水灭火,成功控制了火势。消防车赶到时,大家才把他从火场拉下来。他手上烤出了很多水泡,头发一股焦糊味道。在医院他仍惦记火灾现场,当得知火已扑灭才安心地躺了下来。 2019年,他被评为第一届郑东新区道德模范提名奖。

  

  李玉林,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郑州市齐礼阎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四级警长。2020年3月9日,他在完成第一批防疫封闭执勤任务居家隔离时,隔壁单元5楼突发火情,他拎起家中灭火器飞奔到起火单元,边跑步上楼边大声呼喊邻居关闭电源和天然气阀,有序疏散群众。失火住户家中大门紧闭无人应答,他踹开两道门,冒着高温和浓烟在屋内匍匐摸索,在客厅找到一位昏迷不醒的老人,迅速将其救出。随后他带领群众疏通救援通道,协助消防员及时扑灭大火,避免了更大的损失。2020年9月6日,他到银行办理业务,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取出的31000元不仅没有扣除反而多出等额款项。他发现后立即通知银行扣款,银行送来锦旗表达谢意。2020年4月,他被评为“郑州市文明市民”;同年5月,荣立个人三等功。

  

  贾三岛,男,汉族,1978年2月生,河南兰考人,中共党员,郑州市城区道路洒水降尘管理中心环卫工人。2018年1月,他在郑州某小区访友时偶遇老人掉入化粪池。他不畏严寒和沼气,把绳子捆在腰间迅速下井,采取半悬空姿势俯身将绳子绑在老人腋窝处,与井外众人合力将其救出。衣服被井内粪便污水浸透,寒冷的天气和吸入的沼气使他浑身打颤,他却简单换洗便悄然离开。两天后,受助老人家属找到了他,送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锦旗。他多次无偿献血并带动同事加入,所在单位成立了“三岛先锋队—单采成分血应急团队”,截至2020年9月,150余人次献血60000ml,捐献血小板50余个治疗量。他累计捐款6000余元帮助弱势群体,疫情防控期间坚守单位、社区卡口,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捐款1700元。201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城市管理感动人物”“兰考县十大杰出青年”“兰考县第二届道德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等。

  三、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

  

  曹建新,男,汉族,1973年12月生,中共党员,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村民。他幼时不慎触电失去双臂,却立志“自食其力、回报乡邻”。凭着顽强毅力,他用肩膀、下巴和嘴练就一套生活本领,并成为远近闻名的“无臂羊倌”。2012年,村里急需打井但资金不够,他二话不说就把刚卖羊的500元钱捐了出来。2018年,他诚实向民政部门反映自身状况,三次主动申请退出低保让给更需要的人。当个人资产达到30万元,他成立“荥阳市新建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每日60元的薪酬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军山等5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张家当年实现养羊增收5700余元。他热爱生活,在郑州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男子1500米第三名,口书作品《自强不息》获2005年郑州市残疾人才艺展示会三等奖。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百余家媒体宣传报道;先后被评为“感动荥阳十大人物”“温暖郑州十大民生人物”“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张振英,女,汉族,1962年9月生,登封市小苍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出生在贫困乡、贫困村、贫困家庭,却立下了“扎根革命老区、带动农民致富”誓言。2005年8月,她成立了登封市小苍娃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坚持“以人品谋事业,以诚信求发展”,将“小苍娃”打造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在历年质量检查中100%通过,年均销售额900余万元,常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从未拖欠工人一分钱工资。为履行收购合同,她宁愿自己亏本,也不让农户受损,被乡亲们称为“信得过的企业”。2006年起,她连年春节慰问村里70岁以上老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累计捐赠款物达21.5万元。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女性” “郑州市劳动模范”“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企业被评为“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郑淑,女,汉族,1975年10月生,郑州正弘玩具有限公司、郑州绒言绒语吉祥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她许下“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毛绒品牌,让国际与中国接轨”的诺言,被很多人视为痴人说梦。但她坚守梦想,20年如一日以诚信为根本、以品质求生存,打造出“绒言绒语”品牌,创造了河南萌物“大象奔奔”形象,成为天猫、京东、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吉祥物的设计、生产服务商,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她坚持为每个玩具填充“良心棉”,与合作伙伴结帐精确到分;她坚守承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降员工一分工资,不放弃企业每一个人;她助力脱贫攻坚,带动产业扶贫就业800余人,坚持捐资助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女性”,担任第十四届郑州市政协委员。

  

  马忠良,男,回族,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南中沃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部队转业后,他自主择业创立公司,立下了“凭良心做人,用良心做门”的誓言。为诚信践诺,他带领公司通过三大体系认证,申报实用新型专利35项、发明专利3项、注册商标近40个,未收到一起质量投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带领员工力排万难参与武汉“雷神山”、郑州“岐伯山”、鄂州“雷山”医院援建工作,24小时加班加点,将原本援建“岐伯山”医院一周的工期缩短至72小时,40小时完成“雷神山”医院防火门生产任务,为改造北京小汤山医院、南阳镇平小汤山医院等援建产品累计达4000余平方,向郑州慈善总会、民权县慈善总会捐助物资100万元。复工复产后,公司运转面临巨大考验,他克服困难,不裁员、不降薪,确保员工正常生活。2019年,他被评为“郑州市杰出企业家”。

  四、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

  

  樊树锋,男,汉族,1981年3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郑州市公安局东风路分局治安管理服务大队三中队民警、四级警长,三级警督警衔。2020年1月25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接到单位返岗通知后连夜从老家赶回,连续17天吃住在单位、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先后入户排查辖区居民900余户2800余人,核查上级下发的涉疫重点人员22批65名。2月11日,他带领网格辅警继续开展入户走访、密切接触人员信息摸排等工作,因连续加班加点晕倒在岗位上,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2月13日被宣告脑死亡,靠药物和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在履行遗体捐献程序后,亲属按其生前愿望将器官无偿捐献,使急需器官移植的3名患者生命得到延续、2名患者重见光明。2020年,他被追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乔伍营,男,汉族,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3秒钟接听120电话、40秒派车、平均8分半到达患者身边”,实现“空地”一体化航空救援和卒中、胸痛、创伤精准救治,促成《郑州市社会急救医疗条例》出台实施。汶川抗震救灾期间,他临危受命,担任河南省医疗救援队队长,带领队员圆满完成救援任务;上合组织峰会、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他率领急救人员圆满完成保障任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带领河南援鄂急救医疗转运队,冒着生命危险,45天里不分昼夜往返武汉各大医院,安全快速高效转运疫情患者2525名。2019年9月,他被评为“郑州杰出健康卫士”;2020年2月,他带领的河南省援鄂急救医疗转运队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8月,他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张勇,男,汉族,1982年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71345部队营长。他始终以备战打仗为本职,当战士时,刻苦训练,至今仍是所在单位400米障碍科目的记录保持者;成为干部后,钻研指挥技能,创新战法训法,所带营队成为北部战区的“拳头部队”;2015年参加中国首支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带领连队安全圆满完成多项急难险重任务。从军20年来,他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被原济南军区表彰为“分队指挥员标兵”,被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表彰为“优秀基层干部”,被联合国授予“国际维护世界和平勋章”,受到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总司令嘉奖,两次被评为“感动集团军新闻人物”,被北部战区陆军评为“优等指挥军官标兵”“强军备战标兵”,当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陆军站火炬手,事迹被央视《新闻联播》《国防时空》《爱国情 奋斗者》等报道。

  

  郭光俊,男,汉族,1952年6月生,中共党员,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他年少家贫外出求学,得到村民大力支持。为报恩,他立下誓言“扎根农村一辈子,为家乡人民服务!”苦学13年后,他谢绝三家城市医院的聘请回到贫穷的家乡,挑水担石创建村卫生所。自此,他扎根农村53年,日夜守护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常年身背药箱走村串户送医送药,带领党员上山采药免费让村民服用,让群众不花钱、少花钱、看好病;坚持开展“家庭医生急诊急救十进农户”活动,为2000多位村民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设立藏书1万余册的农民书屋进行智力扶贫,开设“党史博览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持43年为一家三傻两瘫特困户免费送医送药、救孤助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登封市红十字会捐赠金银花等中药150公斤。1993年至今,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省、市荣誉称号九十余项,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江洪涛,男,汉族,1979年12月生,中共党员,郑州市纪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他先后主审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20余起,工作中严格履行审核把关职责,切实守住案件质量关口;自觉克服家庭困难,加班加点全力服务保障重大典型案件的处理;扎实做好案件质量评审和优质案件评选工作,推动实现了“评审促进工作、评选提质量”的工作目的;参加省纪委多个制度规定起草修订及案件质量调研工作,受到领导、群众充分肯定;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党风廉政建设》发表3篇文章,在多家单位解读宣讲《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嘉宾参加3期清风茶社节目录制,为廉政教育献言献策;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认真做好社区执勤和案件指导,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2016、2017年,他被河南省纪委荣记个人三等功;2019年,被评为郑州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孙玉亮,男,汉族,1964年6月生,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完全小学教师。1982年,他主动担任了有晚自习的毕业班主课教师,为腾出更多时间辅导学生,搬进了未改建完成的新校舍。改建房屋潮湿阴冷,冬季雨雪返潮严重,他的床仅铺一张用荊条编制的箔,床下堆放着潮湿煤炭,心里装着孩子的他在这种环境下坚持工作,被医院确诊为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不耽误学生上课,他只间断治疗,后因病情加重导致四肢变形,股骨头坏死,不能正常走路,右手无法拿握粉笔。他苦练半年,硬是用左手写出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由于长期服药且饮食不规律,2010年他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疼起来就一边用手按着肚子一边坚持上课,实在撑不住了就住几天院,减轻一些就赶紧回到讲台。他在一线教师岗位上奋斗了38年,培养出236名优秀学生,所带班级每次在全镇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新郑市师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第二届新郑市道德模范。

  

  吕少先,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牟县政府退休干部。他1974年参加工作,在一线工作46年,退休后被返聘到中牟县解决信访疑难案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他精通业务,总结出“明暗互补”“穿针引线”等处理信访问题的有效工作方法,为299名农民工讨薪664万元,为264户业主办理不动产证等,成功化解各类重大信访疑难案件2169起;他善于思考,多篇文章在《人民信访》《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发表,其中《谈如何破解新时期的信访“密码”》被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收录。以他为原型拍摄的微视频《守望梦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微视频征集颁奖仪式暨首届全国党建融媒体论坛上被评为优秀微视频。工作以来,他被公安部嘉奖5次、荣立三等功1次;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奖章”;被河南电视台《百姓信访》栏目评为“十佳先进个人”。

  五、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

  

  曹瑞娟,女,汉族,1973年2月生,中共党员,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60路车长。母亲去世后,7岁的她挑起了帮助父亲照顾妹妹的重担。工作后,她每月工资第一时间交给父亲补贴家用。父亲患肾癌后,她成为公司第一个长期加班、上大班的员工,凌晨5点出门、晚上11点回家,只为挣得医药费。父亲股骨、胫骨骨折一躺就是半年,她一边坚守岗位一边照顾父亲,累得晕倒在单位被同事送往急救中心抢救。2008年,她经受了父亲去世、婚姻结束、负债累累的多重打击。公公舍不得离开她和孙子,要求和她们一起生活,她对公公不离不弃,在其意外摔倒三根肋骨、两节脊椎骨骨折后请假照顾,按摩擦身,清理大小便,使其很快康复。2016年,郑州公交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她带领更多公交人孝老爱亲、奉献社会。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魏秋凤,女,汉族,1978年9月生,新密市平陌镇簸箕掌村委员会工作人员。结婚不到3年,她的公公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离开人世。看着伤心欲绝的婆婆、无助的老公及两个还在读初中的弟弟,作为长媳的她做出决定:“再难,也要撑起这个家!”婆婆罹患乳腺癌,魏秋凤二话不说辞去教师工作,在病床前擦屎端尿,喂饭喂水,宽慰聊天,生怕婆婆想不开;家里的积蓄花完了,她就向亲朋好友借,对婆婆不离不弃。九个月后,婆婆奇迹般康复,逢人便说:“若不是秋凤,哪里还有我!”为了让两个弟弟有结婚成家的房子,她和丈夫主动让出婚房,住进了年久失修的老屋。弟媳坐月子,她又伺候在身旁。她用行动树立了“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作首”的良好家风,一双儿女耳濡目染,孝敬长辈,手足友爱。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新密市“文明市民”、第六届新密市道德模范,所在家庭被评为新密市“文明家庭”。

  

  张景梅,女,汉族,1963年8月生,新郑市梨河镇高新庄村村民。1985年一场简单的婚礼,让她成为高新庄村一所破草房的女当家人。丈夫是当地小学的一位代课老师,家里还有三个妹妹,奶奶是出生于1914年的裹脚老太,公公在外打工,还有一辈子未娶亲的大伯与他们吃住在一起。35年来,在经营家中十几亩地的同时,她先后为三个妹妹操持婚事,精心照顾并送走了体弱多病的奶奶、娘家妈妈、婆家大伯。89岁的奶奶因病卧床不起,她每晚和老人同住、按摩、聊天,在老人大便困难时用手帮助排便。大伯老年痴呆症确诊后,她决定辞职在家照看老人,厂领导百般挽留并愿意让她休长假处理家中事务,但尽职尽责的她拒绝了,说“不管干啥,都不能光想着自己!”她用35个春夏秋冬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用努力、善良撑起一个家,被评为第二届新郑市道德模范,其家庭被评为2019年度新郑市十星级文明户。

  

  孙培敏,女,汉族,1963年5月生,巩义市鲁庄镇念子庄小学退休教师。因爱人工作在外,照顾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公公年老痴呆,卧床五年,大小便不能自理,她一口一口喂饭,每天为他擦洗,直至2020年3月去世,享年96岁;婆婆91岁高龄,耳聋眼花,生活勉强自理,她把饭菜端上端下,悉心照顾,婆婆逢人就夸她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弟弟聋哑,弟媳患有精神病,侄女智障,她安抚弟媳,教育侄女,从无怨言。特别是对智障的侄女,她视如己出,从其出生到21岁出嫁前一直带在身边。为不耽搁教学工作,她晚睡早起,把家里的活儿都包揽下来;为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她自己省吃俭用,有钱就给公婆、弟弟、弟媳、侄女买吃穿用度;为更好地照顾老人,虽然自己的两个女儿工作生活都在市区,她也只在女儿生孩子时陪护了三天。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最美媳妇”、第三届巩义市道德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河南好人”。

编辑:刘丽雅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