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王煜枫)去年有两部教育题材的电影让人印象深刻,一部是《银河补习班》,一部是《老师,好!》。《银河补习班》所展现的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是一种游学式的学习,而《老师,好!》所表达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靠刷题,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学习。不同的时代背景造成不同的教育方式,但体现出的是不同关爱与期望。今天,走进郑州市第六十六中学,看看马丽娟老师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她对学生那份关爱。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是马丽娟最有感悟的一句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郑州市第六十六中学是中原区一所老牌公办初中,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学生生源有个特点,辖区内外来务工子弟比较多。父母工作忙,对孩子的陪伴相对比较少,缺乏父母关爱,造成部分学生有一些倔强、偏执的性格问题。
在今年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中,李铭(化名)是最让马老师头疼但也最暖心的一个学生。李铭是一个孤僻的人,偶尔还有一些辱骂同学的行为。通过了解才知道,李铭的父母都是比较忙,爸爸周转于郑州市周边的农家集,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甚至一周都跟孩子见不了一次面。妈妈工作也是比较繁忙,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在上高中,平时也是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知道这个情况后,马丽娟主动关心李铭,早上会问他吃早饭了没有?会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他拿吃的。天冷了,会问他衣服穿的够不够?…一段时间的关心让李铭有了变化,他不再像刺猬一样经常把自己身上的刺展露出来,整个人变得随和多了。
在今年的6月1日早上,刚好是马丽娟在校门口值班,李铭走到她身边,毫无征兆地塞给她一个棒棒糖。马丽娟很诧异,问他,“这是干啥?”,李铭说:“节日快乐”。“啥节?”,“六一节”。李铭的话让马丽娟哭笑不得,心里却是暖暖的。
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马丽娟在用自己的爱心一点一点地诠释着教育的初衷与本心。
因材施教,分数不是唯一的追求
2010年,马丽娟河南师范大学毕业来到郑州市第六十六中学,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英语教学工作,10年来她送走了三届毕业生,对于九年级毕业生她有很多体会跟感悟。
今年,马丽娟依然是带的毕业班,在开家长会她经常跟家长说,对于孩子不要一味地追求成绩、分数,要与孩子有更多内心的交流,知道孩子想做什么,喜欢什么。
她把学生分为三类型:第一类就是成绩好、愿意学,这类的学生家长只需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不额外给学生施加过多压力,让学生稳步前进就可以;第二类是成绩不太好,但是愿意学习,这类学生的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定一个目标,然后配有相应辅导,争取向目标迈进;第三类是学习成绩不好,也不愿意去学习的,家长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已毕业的学生中,有位叫秦逸飞的学生,太极剑舞的特别好。放学后还会主动找到名师再辅导练习。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上学期拿到比赛的奖项后,下学期铆足劲学习文化知识,最终在毕业的时通过太极剑特长走进了九中。
“孩子愿意学,家长也支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马丽娟说。她希望她的学生都能成才,但是成才的道路不是唯一的。今年教师节,有两个毕业的学生来看马丽娟,让她非常高兴,这两个学生虽说成绩不是太好,但是特别喜欢厨艺,现在他们都在技校学习厨艺,家长也特别支持,看着学生一脸的幸福感,马老师也很欣慰。
教育学生做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现在的学生都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但有的学生在精神上会显得有些贫瘠”马丽娟说。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总是被外界的评价来限定自己,就像风中的尘土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被别的因素左右着。别人说不行,自己也就放弃了。长此以往,自己真的就把自己放弃了,学习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造成学生不自信多数是跟家庭教育缺失有关,马丽娟说,我能保证的是在学校、在课堂,但课后的学习决定权却是在家长和孩子手里。在学校每天的学习都是最基础的,课后需要家长的关心和辅导。这并不是说家长每天检查学生作业的对与错,但一定要有检查作业的行为和姿态,这就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在关心他、重视他,而不是直接把学生送到辅导班。
成绩都是暂时的,或是只代表一段时间的优秀,但是有些东西可能会陪伴一生,比如自信、善良、诚实…我更希望我的学生都是充实的、阳光的、自信的、健康的,做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人。马丽娟经常给学生这样讲。
“志在多彩,慧行有恒”是郑州市第六十六中学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用心付出,用爱教育,静待花开,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娇艳绽放,马丽娟就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直践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