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走近郑州历史名人】嵩阳先生耿介

2020-09-07 09:04:17来源:中原网
字号  

  作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至今仍以古朴雅致的人文气质而吸引力无穷。在岁月的侵蚀下,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嵩阳书院也经历过兴盛衰败的起起落落,而清代名儒耿介,就是那个挽嵩阳书院于破败、救嵩阳书院于萧条,振兴嵩阳书院使之重返往日辉煌的一代名家,人称“嵩阳先生”是也。

  耿介1622出生于登封,原名冲壁。10岁时,少年冲壁跟随家人外出踏青,到了嵩阳书院时,破败萧条的景象令他触目惊心,丝毫不见历代名人在此讲授儒家经典的盛况。深受触动的冲壁暗下决心,日后一定要复兴嵩阳书院。

  随着年岁渐长,冲壁从儒家经典中汲取了越来越多的精神养料,十分倾慕“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干脆改名“耿介”,直抒胸中“一生刚直不阿”之志。

  在耿介的成长历程中,嵩阳书院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耿介常常到嵩阳书院游览,十分向往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儒学大师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时代,对“程门立雪”的故事心驰神往,于是他自开私塾教授家乡学子,希望能振兴地方教育,一时间,登封学风大振,八方学子闻讯而来者日多。

  当了老师,耿介自觉自己的学问还很浅薄,给人一瓢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于是耿介又开始了读书求学、应试科举之路。从生员、贡生、举人,耿介一路苦读,1652年赴京应试终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留京参与编修《明史》《大清会典》等。

  1655年以后,耿介的官职屡有变迁,福建、江西、大名府……疲于应对的耿介并不迷恋官场的升迁,而是请求回归故里,主持嵩阳书院,实现少年时振兴嵩阳书院的“梦”。

  1667年开始,耿介先后在大梁书院和嵩阳书院讲学,由此也有了“嵩阳先生”的称号。为了发扬光大嵩阳书院,耿介不仅自己向书院捐地300多亩,还带动省、府、县各级官员乡绅向书院捐地捐物,他亲自教导,扩建书院、聘请名师、门户开放,吸引了全国各地无数学子到嵩阳书院求学,使得嵩阳书院声名大振,中州文风大盛。

  1686年,耿介被推荐当了少詹事,入值上书房,辅佐皇太子允礽,教授书法,但第二年,他就以病辞归,再次讲学于嵩阳书院。

  纵观耿介的一生,没有太多官场沉浮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刀光剑影的尔虞我诈,他志不在此。与顶戴花翎相比,他更喜欢,也更看重的是“嵩阳书院院长”这个职位;与做太子的老师这个“一人之师”相比,他更愿意的是为无数平民百姓传道授业。

  在无数人朝着权力进发的时候,他转身“逆行”到民间;在更多的人热衷于获取什么的时候,他更愿意付出自己的知识和财物;在他身体力行的逆行“壮举”下,更多人知道了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怎么学习,或许,这就是人们至今还怀念耿介、推崇耿介,还将继续感念耿介的缘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9月10日教师节即将到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耿介老师,节日快乐哟!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编辑:王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