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郑州一中语文组:“语出惊人”自有奥秘

2020-08-17 16:41:18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中原网讯(高涵 刘哲) 华罗庚说,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从中高考改革方向来看,未来语文学科将成为学校必须重视的科目。高考改革有条不紊地逐级推进,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各校都在加强语文的学习。

    郑州一中语文组是一个敬业乐业、积极向上、专业素质高的团队,师资力量雄厚,他们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拔尖人才,2020年郑州一中语文教学成绩喜人,高考成绩迭创新高,名列前茅。郑州一中20届高三年级共833人参加高考,按分数段统计,最高分142分,135分以上11人,130分以上87人,120分以上506人,110分以上807人。

    郑州一中语文组取得优异成绩的奥秘是什么?他们对广大学生语文学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语文组吴少平老师、刘丽斋老师示范课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郑州一中语文教研组长高锐带领的语文组,素质高、学历高、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全组现有38名教师,致力精品教育,点亮学生未来。

    语文组的老师在授课时通常会强调上好起始课,廓清认识误区,讲明白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巨大分野,用具体数据和鲜活事例为同学们展示语文学习的重要程度。其次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重点关注,具体谈话,进行中长期学业跟踪,用学习曲线指明忽视语文学习的危害。

    在郑州一中,老师和学生就像朋友一样,课堂活泼开放,学生思维活跃,经常能见到就一个问题展开变辩论的场景。教室,走廊,办公室,甚至是操场,到处都能见到学生围着老师请教问题的画面。自律中透露着自省,自觉中贯穿着自主。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老师们呕心沥血的成果,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就会良性循环,发挥奇妙的作用。

    为营造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发现语文之美,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结合《中国诗歌散文欣赏》,开展古代诗词朗诵活动,促进学生在主动探索中领悟诗歌鉴赏的方法。语文学习,只需在一个版块找到突破口,就能带动整体的学习。

    郑州一中还积极开展书法活动和诗词朗诵活动。学校统一订购字帖,开辟“书法讲座”,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定期进行“书法比赛”,调动学生“书法”练习热情。2020届首开全年级“练字”记录,有的班级一直坚持到高考前。从效果看超出预期,不少同学在书写上突飞猛进,大部分同学从“练字”中获益,不仅是因为书写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学业成绩助力,更重要的是在“练字”中感悟到了不少人生道理。

语文组教师进行教学观摩

    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语文组老师坚信语文学习之道在于潜移默化,厚积薄发。郑州一中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潜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组在练习题的选择上精挑细选,慎之又慎。很多题都是组内老师精心选组然后统一印刷。语文组达成共识,基本训练量需要保证,但陷入题海模式既不可取也无必要,语文素养的培养及语文成绩的提高需要复杂细致的操作,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不加选择地做题很可能事倍功半。

    题量降下去,质量提上来,学生反而学习热情高涨。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语文晚自习的受欢迎程度。晚自习期间,学生基本上从头问到尾,两个小时的辅导,老师根本没有喘息之机。经常听到下自习的老师说,“这比上正课都累,排着队问问题,下课铃响了还不让出门。”看似抱怨的话里充满了自豪与欣慰。

    系统指导,连续训练是关键。以作文为例。学校两周一次的大作文雷打不动,其余周安排作文分解训练。作文指导方面每次训练一个点,以讲到位练、到熟为目标,从作文拟题、开篇到结构、段落、论证、修辞、手法、风格等各个角度依次展开,既交给学生完整的文法知识,又辅之以连续系统的规范训练,其中的难点还可以细分层次反复加强。

    这种连续系统的训练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坚持,经常会被临时安排打乱步骤,尤其是需要老师做原创课件,精雕细刻,不断打磨。实践证明,只要选题精当,在一段连续时间范围内,学生的成绩基本上都能迎来一个突飞猛进阶段。

    细节打磨,追求极致

    教语文是要有心境的,语文课人文性很强,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就格外重要。在郑州一中整个高三阶段,老师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细节完善。一个答题的条理规范就需要老师强调无数次,甚至扒着试卷一张一张查找,然后一个一个纠正。而语言的丰富与个性化,则可能需要整整一年的探索,即使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也要花费巨大的心血。

    鉴于这项工作的繁琐与艰巨,老师们通常会更有耐心。自习课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关于一个话题的探讨可能就超过40分钟,一个顽固念头形成后,想要通过说服去改变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师者之责,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既疲惫不堪,又乐在其中。

    三年的轮回,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当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置于眼前,那种收获的喜悦无以言表。老师们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追求,致力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在阅读中成长,在文化的浸润中遇见精彩人生。

    面对学校落实深化综合改革的艰巨任务,郑州一中人勤严实真、精雕细刻、养之有素,必将冲破艰难险阻,迎来“坚冰深处春水生”的新机遇,开创“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天地。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