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独家责任!直击鄱阳县抗洪现场 军民打响“家园保卫战”

2020-07-20 07:59:44来源:中原网
字号  

解放军和志愿者在洪水尚未退去的江家岭村查看是否有老乡需要帮助

    洪水减退,但紧临鄱阳县城的昌江堤水位仍然高出县城很多,24小时有官兵及村民志愿者值守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石闯 翟宝宽 周甬 刘小涛 发自江西) “洪水太猛了,淹没了稻田,冲到家门口,漫过了脚脖子。”50岁的修锁匠江和发看到跑上跑下的妻子怒了,“啥时候了,赶紧走,保命要紧。”一同离开的还有他年近八旬的父母。这是时隔22年后,他再一次狼狈不堪地逃出家门。

    在过去的10多天里,鄱阳,江西省人口第一大县,一场超20年一遇的洪水,打乱了这座拥有4 条大河、2座大型水库及1000多个大小湖泊,被誉为“中国湖城”的所有秩序。短短5天,全县应急响应由四级提至最高级别。

    问桂道圩、中洲圩、桂湖村圩堤等多处漫决,村庄和耕地被淹,紧急转移安置155710人……鄱阳,这个因西临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而闻名的县域,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面临着一场“家园保卫战”的大考,已经没有了退路。

    刚刚返家的江和发所在的江家岭村至朱家桥村的1.5公里昌江圩堤,是第一道防线,一旦失守,县城将成一片汪洋。所幸,当地“死守”圩堤,只有低洼的少数民居被淹。

    然而,对于鄱阳镇、古县渡镇、昌洲乡、谢家滩镇等,却是满目疮痍,一些村庄成为孤岛。如今,肆虐的洪水缓慢退去,灾后救援有序推进,避灾的村民们返回被洪水践踏的家园展开自救,久违的阳光照在了他们饱经风雨的脸上。

鄱阳镇朱家桥村民兵加固河堤

    半夜的锣声

    进入7月之后,一场接一场的雨水,让47岁的邓家村村民邓贵来很焦虑。“还有两个上学孩子,一直窝在家里,出不去,憋得心慌。”在他的记忆里,最多下个两三天雨就停了,可是今年一连下了四五天,而且越下越大。

    7月8日夜晚9点多,全村像往常一样一片寂静,偶尔会传出几声狗叫声。“刚洗漱好,躺在床上玩手机。”邓贵来说,这时村子里突然传来了一阵刺耳的锣声,这是一种不好的征兆,让他和妻子顿时陷入了慌乱,“快看看咋回事儿”。

    事后,他才知道,自己和1347户村民一样,都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晚。邓家村村支书曹常金告诉记者,接连不断的大雨,让他和村干部们提心吊胆,按照鄱阳镇的安排部署,他和村干部轮流在圩堤上巡查,以防不测。

    “洪水无情,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曹常金说,当晚有人发现圩堤上一些地方出现漫顶后,及时报告了镇政府。他接到紧急转移群众的通知后,吓了一身冷汗,马上通知所辖的4个自然村联络人,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撤离。

    邓家村有1348户6883口人,由于半夜时分,不少村民都睡下了,他和村干部、村民们一道,从晚上9点多到11点挨家挨户敲门。“全村走了三遍,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全部撤离到附近的安全地带”。

    和鄱阳镇一样,鄱阳县多个乡镇也经历了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谢家滩镇党委书记张尚善说,7月7日下午,紧急防汛部署会后,各村通过鸣锣、扩音喇叭、微信群、电话、上门喊话等方式,在7日晚洪水来临前已转移村民12000余人。

    “7月8日洪峰当天,全镇仅有地势较高的福山村没受影响,其余1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均遭受重大损失。”张尚善说。截至7月18日,全镇的前杨村、化民村和大田村等3个行政村下属的部分村小组至今仍被洪水围困,成为孤岛。

在鄱阳县昌江堤值守的武警官兵在河堤旁的江家岭村老乡屋檐下休息

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安置点内的爱心课堂

    超20年一遇

    “第二天,我们才知道,原来位于邓家村和桂湖村之间的问桂道圩决口了。”和邓家村一样,桂湖村也是全县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当天,一村民发现,问桂道圩堤下方出现了一处穿孔管涌,水流直冲堤内农田。村干部紧急组织人员用农用车拉来泥沙,然而,抢险持续大半天,因洪水汹涌,难以控制。

    当天晚上8点半左右,一场肆虐的水流冲破了圩堤,以万顷之势涌进村内。事发时,还发生了惊险的一幕:41岁的村民邓正火驾驶的东风农用车运送石料时,问桂道圩堤的水泥路面突然塌方,他连车带人一起掉进了决口里,奔涌的洪水裹挟着货车冲向远处的村庄。最终他砸窗逃生,抱住了一根木杆才没被卷走。

    “这里都是良田,也就短短几个小时,就被洪水灌满了,水深四五米。”48岁的道杈村村民曹光秋是一名圩堤巡查员,7月17日下午,佩戴红袖标的他看着眼前的洪水无比痛惜,“上万亩的良田,就这样被洪水淹没了,庄稼也毁了。”

    其实,问桂道圩只是多处圩堤决口中的一个缩影。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灾害?鄱阳县水利局总工程师、防汛办主任王能耕提供的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7月1日0时至7月18日18时,全县遭遇连续的暴雨洪水过程,平均降雨量为336.8毫米,是常年同期(79.1mm)的4倍,尤其7日至8日两天,雨量集中,都达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超20年一遇的洪水”。

    王能耕说,受强降雨持续影响、上游来水及鄱阳湖高水位共同影响,截至7月15日18时,全县417公里堤防全超警,全县47条圩堤出现险情381处,险情类型主要为泡泉119处,渗水渗漏33处,管涌45处,漫顶37处。

    “从7月4日,鄱阳启动了四级响应,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响应级别在短短的5天里,迅速调整为三级、二级,直至最高级别。”王能耕说。

鄱阳镇社区志愿者坚守在安置点,每天都逐个教室登记被安置村民对饮食的需求

鄱阳镇道杈村村民曹光道在自己的养鸭场边查看是否有遗漏的鸭子

    “县城保卫战”

    鄱阳县是江西省第一人口大县,总人口162.8万。而朱家桥村至江家岭村一线的昌江圩堤地处县城城郊,离鄱阳县政府的直线距离不过3公里。对于鄱阳县而言,这是第一道防线,也是生命线,一旦决口,县城将成为一片汪洋。

    昌江圩全线长5公里,其中“县城保卫战”重点段位于江家岭至朱家桥段。

    “这段圩堤也就1.5公里,关系到3个行政村及县城的安危,必须‘死守’,只要人在,大堤必须在。”民兵营长许金龙告诉记者,昌江水位在9日夜晚逐渐漫过昌江圩堤,一些村民家就在堤坝边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动员了村里所有人一边安全撤离,一边紧急固堤。”

    许金龙出生于1977年,经历过多次大洪水,对于1998年的洪水记忆犹新。“那年我21岁,昌江圩溃堤了,一层全部被淹了,洪水过后房子也倒了。”

    7月12日上午8点,鄱阳站水位高达22.75米,超警戒水位3.25米,比1998年历史极值22.61米还高14厘米。当天,洪水在昌江圩的沙坝外疯狂徘徊。当地主要领导多次在昌江圩现场指挥,上饶市委书记马承祖曾说:“这就是县城保卫战,这就是塔山阻击战。”

    “这么多的沙袋,都是我们垒起来的,当时都累趴下了。”7月18日,21岁的退伍军人刘绍军说,他是专门从赣州赶过来支援的。时值中午,酷暑难耐,但一些武警官兵、村干部及志愿者仍在朱家桥至江家岭段的昌江圩堤来来回回巡查。

    这是一条用沙袋堆积起来的长长的堤坝,弯弯曲曲,旁边堆积了防汛物资。另一名瞒着父母专程从杭州赶过来的退伍军人孙兴龙说,他和官兵们一块顶着烈日填装沙袋。“一个沙袋几十斤,第一天就干了十几个小时,腰酸背疼,但圩堤守住了,很值。”目前,圩堤白天和夜晚均维持三四百人巡查,毫不懈怠。

    “形势严峻,非常可贵。”鄱阳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表示,鄱阳全县有46条圩堤,其中15条万亩以上圩堤,截至13日晚,仅剩8条未发生漫顶或决堤险情。作为江西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鄱阳经历了一场有史以来的大考。

    重建失落的家园

    鄱阳县五一中心学校,是鄱阳县最大的群众安置点。

    7月8日夜晚的紧急转移,使五一中心学校被征用,成了桂湖村与邓家村村民们的落脚点。“我们这里安置了815名受灾群众,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刚开始,很多人不习惯,嗓子都喊哑了。”鄱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兰穹飞说。

    7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五一中心学校了解到,所有教室都被征用作为临时宿舍,每间教室中都设有木床、凉席、风扇、寝具等。每天三顿饭,都有保障,每天有志愿者根据群众的需要,做适合他们的饭菜。

    “这些受灾群众中有30多个幼儿、120多个少年,为了让他们过得安心,我们开设了爱心课堂,每天四节课,给孩子们讲授知识和文化,帮助心理疏导,进行兴趣培养和品格塑造,让他们过得开心。”五一中心学校校长曹光奇表示。

    56岁的桂湖村村民黄小琴表示,他们一家有七口人在安置点生活。“当晚太突然,没带什么东西就转移了。一楼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家具也都被淹了,但好在老伴、孙子孙女们都没事,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他说,现在洪水逐渐退去了一些,让他有了盼头,“最大的心愿就是早一天度过汛期,尽快回家”。

    实际上,渴望回家的受灾群众,还有很多。在江家岭村,一些投亲靠友的村民们近几天陆续返回了村庄。7月18日上午,在紧临洪水的一排民房外面,村民都在清理家中的污泥和杂物,时不时地有官兵和志愿者参与其中,大家撸起袖子,拿起铁铲,清除路面淤泥、疏通河道、加固堤坝,没有人喊累、嫌脏。

    “洪水退了些,我和妻子先回来,打扫了整整两天。”50岁的村民江和发指着墙壁上被淹的痕迹说,“1998年洪水被淹了,这次又高了一截子。”他坦言,经历了22年前的特大洪水,并不觉得洪灾有多可怕,有信心战胜它,“今天上午,决口188米的中洲圩合龙了,听着附近机器轰鸣,心里踏实多了”。

    他的家由于地势低洼,和附近的圩堤连在了一起,构成一道特殊的抗洪“防线”。至今,他的地下室和邻居们一样,被完全淹没在洪水中。站在客厅前方走廊上,一眼望去是辽阔的水面,他有时会忍不住调侃说:“我们家成‘湖景房’了!”

扫码 看新媒体报道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