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探秘——最隐形的“逆行者”,最低调的“排雷人”

2020-02-04 22:06:27来源:中原网
字号  

  XXX,男,XX省XX市XX区人,现居住XX小区,1月17日乘车从武汉到达XX,后乘私家车回家,1月19日在当地村诊所治疗,1月20日到XX市人民医院就诊,1月23日中午乘G1807次列车到郑州东站,乘地铁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1月25日确诊……

  打开手机,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把传播路径告诉每一个人,对于及早发现接触者,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链条,保护普通群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些信息只是个简化版本,而详细版本有着更为详细的信息,这些调查信息主要来自于各地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员,他们出入最危险的隔离区,做到每一名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调查,获得尽可能详细的调查资料,成为各相关部门在医治、消毒、管控、预防、处置、决策等各项种工作中的参考,他们是“战疫”路线上最隐形的“逆行者”,最低调的“排雷人”。

  

image.png

  陈伟博、李建彬在和病区负责人进行沟通,病区负责人通过手机和隔离区的医生联系。

  进入隔离区

  进行严格的防护

  陈伟博和李建彬是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名最普通的流调员,2月3日上午10时,他们按照预约时间来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在警戒区外,开始穿全套的隔离服,先对双手进行消毒,随后是戴一次性发套,然后戴医用橡胶手套、更换KN95专业口罩、佩戴防护镜、穿防护衣、穿防护鞋套、戴第二套橡胶手套,互相检查防护用品佩戴是否合格……

  

image.png

  陈伟博、李建彬在警戒区外准备穿隔离服。

  “刚刚开始时,整个防护准备过程大概要20分钟,比较熟练也得十来分钟,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的必要措施,不能有一点点马虎。”李建彬告诉记者。

  

image.png

  

image.png

  陈伟博和李建彬互相进行隔离服的认真检查。

  虽然是寒冷的冬天,他们还是要脱掉外罩和棉袄,病房里温度高,而隔离服又不透气,进去的时间稍长就会浑身湿透。

  穿上防护服后,他们和二七区疾控中心的一名流调员一起,迈着从容的步伐进入隔离区。

  

image.png

  市疾控中心李建彬、陈伟博和二七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王衡准备进入隔离区。

  

image.png

  

image.png

  他们一起进入隔离区。

  进入隔离区后,医护人员再一次对外来人员进行消毒,又在隔离服外加穿一件防护服,加戴一层一次性圆帽,加戴一层医用口罩,并由隔离区护士长亲自检查是否穿戴到位。

  

image.png

  进入隔离病房之前又穿一层防护服。

  离开病房比进入病房更加复杂,按防护程序一件一件去除防护装备,每脱一件都要进行一次手部消毒,整体程序又是十多分钟,手部洗消达6次。随后,李建彬又对随身的流调箱进行酒精消毒,然后更换了医用口罩离开隔离病区。

  

image.png

  按照规程,用胳膊肘打开隔离病房的第一层门。

  每一次流调

  都是“扫雷”行动

  这次的流调是一名1岁多的儿童和他的妈妈,由于在调查之前已经进行了沟通了解,这次流调工作比较顺利,对电话中无法确认的一些信息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和梳理,大概在隔离病房停留了20分钟,孩子前几日出现发烧,符合疑似症状进入医院隔离治疗,大人没有出现发烧等症状,流调人员对其之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移动轨迹、接触的人员等进行了详细的问询。

  

image.png

  

image.png

  三名流调人员进行调查。

  并不是每一次的调查都能这么顺利,有的对象出于自己的隐私考虑,会对部分内容进行隐瞒,而有的人会忘掉某些细节,这些东西就要靠流调人员慢慢地去解释、去引导、去帮他们回忆,最长的调查可能会持续两个小时。

  

image.png

  为缓解孩子的心情,王衡叠个纸飞机逗孩子。

  陈伟博介绍说,流调工作是个严谨的工作,调查对象所讲的内容,每一个时间点都要完整衔接,不能有空档,每个环节做的事情、接触的人都要尽可能的详细,不能漏掉一个,漏掉一个密切接触人员就等于留下一个“地雷”,随时可能造成很多人传染,都会影响整体的防控结果。调查报告形成后,各部门会对他们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进行严格消毒,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相应的隔离观察。

  

image.png

  离开隔离病房的环节同样不能马虎。

  

image.png

  脱去隔离服时,身上已是汗水直流。

  

image.png

  陈伟博用酒精为工具箱消毒。

  默默地付出

  不停歇的脚步

  “在得到疫情信息,河南还没有出现病例时,疾控中心就已经成立了新型肺炎的指挥部,我们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我的爱人也在疾控中心工作,我们到现在没有休息过一天,女儿在姥姥家,过去很少主动打电话的她经常打电话过来说,快回来吧,什么时间回来呀……”说到这里,陈伟博有点哽咽了。

  

image.png

  隔离病房外的护士给病人鼓劲。

  

image.png

  隔离区的工作人员通过封闭的双层窗口与病房内交流。

  

image.png

  隔离区工作人员对墙面进行消毒。

  李建彬的爱人就在这次调查的医院,同样也在“战疫”的第一线,虽然近在咫尺,他们却没有时间见上一面,说句贴心话。“春节回老家的车票都买过了,因为疫情回不去了,虽然我们做到了完善的防护,但是家人仍然很担心,我们只能少说工作上的事情,这样会好一些。”

  流调结束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陈伟博和李建彬坐在医院中心花园的长椅上吃起了医院提供的盒饭,这是他们的午餐。

  

image.png

  李建彬、陈伟博在医院小花园里吃盒饭。

  “做好疾病防控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责,疫情防控是我们应该做的,到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冲到前面,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朴实的语言表达着这些隐形的“逆行者”的心声。

  

image.png

  二七区疾控中心郭东晓满眼血丝,说起18天没回家的工作泪水直流。

  疫情发生后,郑州市疾控中心抽调30余名应急队员,其中15名队员组成7 个流调小分队,其余15名队员随时增援。按照防控要求,要对每一名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目前,郑州市疾控中心共指导、参与各县(市、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510余次,实验室检测样品1000余份。

  小花园上空阳光很暖,阳光能晒干穿防护衣时身上流下的汗水,也能让受压的心情得到一定的放松。下午暂时没有外出的流调安排,疫情防控刻不容缓,他们回到办公室后要以最快的速度整理详细的流调报告,并等待下一次的出发。

  半个小时的吃饭和休息之后,让陈伟博和李建彬的身上暖暖的,春天应该就要来了。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文/图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