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能歌善舞的乌孜别克族

2019-09-01 10:06:26来源:郑州电台
字号  

  乌孜别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也是一个跨境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乌孜别克族总人口为10569人。

  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来源于14世纪金帐汗国的统治者乌孜别克汗,《元史》上称作“月即别”“月祖伯”等,意为“自己的领袖”。历史上,中国对中亚乌孜别克人的称呼大都冠以地名,明清两代对中亚各地的乌孜别克人即通称为撒马尔罕人、浩罕人、布哈拉人、安集延人等,其中以安集延人之名使用最为广泛。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民族识别,统一族称为“乌孜别克族”。

  人口与聚居

  历史上居住在中亚地区的乌孜别克商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经新疆到中原经商,陆续在新疆定居,形成了今天中国的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以及喀什、莎车和叶城等地区。1987年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大南沟成立了乌孜别克族民族乡。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位于东段天山北支的博格达山脚下,这里水源充足,牧草茂盛,有发展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总体而言,居住在农村、牧区的乌孜别克族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居住在城镇的乌孜别克族多以经商为主。改革开放后,素有经商传统的乌孜别克族大多加入商会或商务集团,通过政府协助开展跨国贸易交流。

  语言与文字

  乌孜别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孜别克人很早就使用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29至1940年,采用拉丁字母。1940年以后,创制了以希立尔字母为基础的乌孜别克文使用。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相处,大多数人已不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与维吾尔族杂居的南疆的乌孜别克族多使用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文字,与哈萨克族杂居的则多使用哈萨克语和哈萨克文。一部分人兼通汉语文。

  服饰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以男女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朵帕”为特点。现代乌孜别克族男子一般穿带有花纹的长衫“托尼”,腰间束以各种绸缎、花布及棉料绣织而成的三角形绣花腰带。女子穿手工做的高筒绣花皮靴“艾特克”,其所穿连衣裙“魁纳克”宽大多褶,不束腰带,颜色艳丽。

  文学

  乌孜别克族的民间文学流传较多的有英雄史诗、叙事长诗、民歌、故事、谚语、谜语等。其中以英雄史诗《阿勒帕米什》、叙事长诗《坟墓中出生的孩子》和寓言诗《母驼和羔羊》、《猴子和木匠》、《乌龟和蝎子》等最为著名。这些诗善用比喻,引用谚语明辨是非,阐明哲理。

  艺术

  乌孜别克族能歌善舞。乌孜别克族的器乐种类很多,大都为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中以三角形的“斜格乃”琴最有特色,其他还有“独他尔”“热瓦甫”“坦布尔”和手鼓等。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演出的形式主要是独唱,有的歌手自奏自唱,曲调婉转悠扬,歌词内容极其广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黑眉毛的姑娘》、《阿以江》、《坦纳瓦尔》等民间乐曲最为著名。舞蹈以“巴斜舞”最能体现其民族风格,舞蹈动作轻巧,富于变化,快速旋转时双臂动作均在腰部以上,舞姿舒展、爽朗,以单人独舞的形式较多。传统的手鼓舞风格别致,引人入胜。

  乌孜别克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多在传统民族节日举行。由于长期和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相处,其民间体育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体相同,喜好赛马、叼羊、摔跤、击木等活动。

  记者:李澎

 

编辑:刘丽雅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