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夜经济”火了 夜生活美了
00后新兴消费人群约占夜间消费群体的17.5%
郑州居全国夜间生活指数排名第19位
夜间消费的高峰期在晚上7点至次日凌晨1点
□本报记者栾姗
儿时随着父母去看二七纪念塔的霓虹闪烁,是张佳琳对“夜经济”的最初印象。如今30岁的她喜欢在下班后逛商场、泡茶馆、看话剧,“夜生活”更加丰富。
夜间经济是现代都市经济业态之一,也是繁荣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举措。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今年以来,河南“夜经济”量质齐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钱包“放轻松”年轻人是主力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河南居民夜间消费占比逐年提升,80后、9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前不久,第一财经发布的“知城·夜生活指数”显示:郑州居全国夜间生活指数排名第19位。据不完全统计,18岁到30岁之间的青年是夜间消费的主要群体,约占34.3%,00后等逐步迈入成年的新兴消费人群约占17.5%。夜间消费的高峰期集中在晚上7点至次日凌晨1点,对于“早已熟悉夜的黑”的年轻人来说,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来释放压力。
6月3日,河南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海杰告诉记者:“白天的消费,更多是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多精神消费需求,一般通过夜间消费释放。劳累一天之后,走在夜幕之下,谁不想放松放松呢?顺便钱包也就‘放轻松’了。”
消费“加把劲”多元化是趋势
传统认知上的夜经济,更多是吃饭经济、购物经济;在文化娱乐方面,也多限于影城、KTV。00后大学生田禾苗说:“24小时书店可以有。”这种愿望,代表了人们对夜经济的更高期待。
河南一些特色的夜市、夜间商圈、深夜食堂之所以能长久地聚集人气,背后有着一些耐人寻味的秘密。如郑州“城市会客厅”海汇中心,不少人都将其类比为上海的新天地,欧式风格的建筑里分布着30多家主题餐厅、酒吧、茶馆,一店一景一故事;洛阳洛邑古城,房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坐在城墙边古院里老树下的咖啡厅里,可以静静地发思古之幽情;开封小宋城再现《东京梦华录》的夜市场景,人们临河而坐吃饭喝酒聊天,一时忘忧。
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长星说,“夜经济”给消费“加把劲”,不仅扩大内需,而且彰显城市气质,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政策“给足力”优服务是亮点
入夏后天气炎热,夜间消费供需两旺,“夜经济”逐渐升温成“热经济”。
不过,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指出,目前河南城市夜间经济多以餐饮、购物等消费为主,企业相关投资、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及盈利水平等仍较白天有很大差距,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和扶持。
宋向清建议,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有规范的“外摆位”试点;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将部分夜宵街、酒吧街所属道路改为分时制步行街;依托特色餐饮街、美食街、品牌餐饮店、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公园、演艺游乐场等,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根据美团网的夜间消费调查,有近七成的受访企业认为未来河南夜间消费增幅将在10%至20%,他们愿意继续在河南“夜经济”上扩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