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3600年历史的古商都遗址,昭示了郑州是一座古老的都市;解放前夕,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郑州市经济总量达9130.2亿元,约为1978年的450倍。
上世纪80年代初的郑州二七纪念塔周边景象
如今,郑州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肩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等十几个国家级战略平台,从河之洲畔的商都,一跃站在了我国城镇体系建设的塔尖。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郑中心”城市发展迎春沐阳,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致力打造国际综合枢纽城市、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
2018年5月,随着现代化城市的推进,曾经是郑州标志性建筑的二七纪念塔被高楼大厦围绕。
亲历者说
郑州市发改委主任杨东方
发展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机遇
三十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让我有幸见证了郑州发展的许多大事。郑州成功申建国家中心城市,可以说是其中最出彩的一件事。回想一步步申建之路,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骄傲。
蓝天白云下的郑东新区充满魅力
2015年,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做好郑州下一步的规划与功能定位,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作为市规划局局长,与市领导一起到住建部汇报郑州市城乡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在交流中,我们获悉,国家要构建“十百千万”的城镇体系,其中的“十”,就是要在全国布局十个左右的国家中心城市。
当时国家中心城市候选范围初步确定了20余个名额,最终入选可能不止10个。我们马上意识到,若能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将是郑州发展史上不亚于、甚至高于“省会迁郑州”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这个机遇能否抓住,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儿。与其他竞争城市相比,郑州有优势也有短板。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明确指出,能否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一是在国家未来发展中一定要有特殊的地位和定位;二是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城市本身的基础和优势条件。时任中规院院长杨保军表示:郑州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区位+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具有国际影响,二是作为城镇化程度较低的一亿人口大省的省会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郑州很有希望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专家的研究和回答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经过审慎分析,我们认为,郑州有条件、有基础、更有潜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年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物流中心、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国际商都等十几个国家级战略平台落地,口岸建设、跨境电子贸易等发展迅猛。
要想申建成功,关键看担当,要能担难、担责、担险。在申建过程中,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设定阶段目标,结合郑州实际,紧密、积极地与国家、省里对接,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有关部委领导和主办司局汇报。
国家中心城市是不会自动得来的,也不可能是抢来的,更不是等来的。要申建成功,必须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真正做到履职尽责、有所作为。2016年1月中旬,郑州下大雪,航班取消。我们乘坐高铁到广州再转车前往深圳,在宾馆大堂等到晚上11点多,就郑州最新进展情况向中规院领导作了详细介绍。
当时专家组在全国很多城市进行规划编制前期的密集调研,在激烈的竞争中,郑州必须化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要把自己的优势、亮点充分展示出来,要有充足的理由说服专家,把郑州纳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国家战略布局之中。
我们组织专班,把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亮点、优势与趋势汇编成册,把发展的好态势和成果及时汇报给编制组专家。在规划编制会上,有城市发出了“为啥是郑州入选”的疑问,主持会议的专家拿出比砖头还厚的资料汇编说,每次郑州来都提供这么厚厚的一本材料。
中规院专家说,国家中心城市的确定,重点考虑城市的特点、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及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所承担的功能和作用。我们与专家和编制组形成了四点重要共识,也就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四大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区位+综合交通枢纽。中原大地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通过打造陆上、空中、网上三条丝绸之路,营造全方位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第二个优势在于经济实力。过去二十年,郑州经济总量从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第22位上升到第14位。第三个优势是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郑州能够强力集聚产业、人才、人口。第四个优势是郑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16年3月8日上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时任郑州市长马懿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明确建议把郑州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短短十分钟的发言稿,他亲自领着改了5遍,认真细致到仔细斟酌每一个字。
马懿发言说,郑州和武汉“南北呼应”,共促中部崛起,这是“双城驱动”实现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正式发出。
郑州的申建工作,同国务院和省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分不开。我深切感受到,如果没有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机遇很难抓到。省委主要领导向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领导发出《发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将郑州列入国家中心城市》的一封信,还亲自带队拜访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领导,争取支持。正如一位外省省会市委书记所说,河南是举全省之力支持郑州申建国家中心城市。
申建成功后,郑州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许多大企业主动联系郑州,投资态势良好。惠科液晶面板项目落地,上汽集团乘用车60万辆整车和100万台发动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如今,按照省市领导要求,我们一直在深入谋划、研究,全面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研究者说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国:
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国家中心城市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的城镇体系格局,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塔尖”城市,具备强大的集聚辐射功能和引领带动作用。
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是郑州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郑州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向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更高层级城市迈进的新征程。有利于提升郑州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加快河南城镇化进程,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原更加出彩。
同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光荣的历史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担当,有利于郑州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国家提出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是对郑州近年来发展成就和态势的充分肯定,更是基于郑州发展优势、内在潜力和功能作用发挥可能的通盘考虑和整体安排。
从区位、交通、人口和市场、文化底蕴等方面看,郑州具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天赋因素和有利条件。当然,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其他国家中心城市比,经济体量较小,首位度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成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最突出问题。郑州要以更加高远的站位、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进行谋划,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具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关精神,郑州坚实地迈开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这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异常艰巨。为此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优势导向,找准着力点,扬长避短,加快目标实现,展现美好前景。
围绕核心点,着力提高城市首位度。要综合施策,从集聚人口尤其是高素质人口和高质量扩张经济总量两个方面,着力提升郑州的经济和人口首位度,并以此进一步增强郑州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
抓住关键点,充分挖掘并发挥比较优势。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牢牢抓住发挥优势这一关键,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多重比较优势有效统筹协调,产生组合叠加效应,形成优势最大化,通过充分挖掘并发挥比较优势,把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争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破解困难点,有效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并提高创新能力。要高度重视创新的重要性,立足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区、河南自贸试验区等国家平台,对河南的科教资源进行跨市优化配置,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引进高端人才,注重提升城镇化人口质量,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推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化解矛盾点,切实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充分问题。妥善处理郑州“容量小”与“长块头”、大规模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集聚人口与提升素质等矛盾关系,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优化配置城市资源和功能,以保证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树立良好的郑州形象,大幅度提高郑州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仅使城市更宜居,也有利于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事记
2016年3月8日
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提出将郑州列入十个国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26日
经国务院正式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1月22日
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要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7月19日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公示,规划对郑州城市的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1月4日
郑州出台《加快国家中心城市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总投资规模达4.4万亿元
2018年5月
《“1+4”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及4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