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新思想引领郑州跃上文明新高度 ——郑州市理论宣讲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18-06-12 07:23:21来源:中原网
字号  

    ▲郑州日报版面截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新思想引领郑州跃上文明新高度

    ——郑州市理论宣讲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一束思想的光芒照进郑州各个角落,一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奋斗如火如荼。

    在机关大院、文化广场、田间地头、校园课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被带到寻常百姓家,喜闻乐见、入脑入心,各界干部群众充满了奋进新时代的干劲和信心。

    理论宣讲阐释新思想、文艺表演讴歌新时代、乡言俚语点赞新变化。郑州以理论宣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筑牢全市人民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奋斗的思想基础,汇聚起中原崛起的磅礴力量。

    百姓宣讲直通车

    讲活讲好大道理

    近日,新郑市“百姓宣讲直通车咱们一起奔小康”巡演大篷车开进辛店镇裴商庙村,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话剧、小品表演结束后,新郑市委党校高级讲师高俊杰拿起话筒,从新时代新气象,讲到如何做好新时代新村民……通过这种“借台宣讲”形式,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正在被越来越多百姓理解和接受。

    为了破解理论宣讲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问题,郑州不断创新理论普及手段,在全市广泛组织开展“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巡演及“大学生宣讲团”基层巡演暨网上展播活动。3年来,全市共组织“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巡演3100余场,实现城市社区、乡镇行政村全覆盖,直接受众近70余万人次,受到基层群众普遍欢迎。

    理论宣讲“接地气”,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

    “借台宣讲”“演出+点评”,是郑州“百姓宣讲直通车”的一大特色。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了160余个社区、城市广场、乡村集镇、企业等作为固定巡演点,借助欢乐中原·出彩郑州活动、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文艺轻骑兵活动等,上演文艺工作者精心构思创作的能够展现新作为、传递正能量的文艺节目。同时,遴选了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专家学者、退休干部和老党员组成理论点评员队伍,根据文艺节目撰写宣讲词,每次文艺演出结束后,由理论点评员“借台宣讲”,以小故事大道理方式娓娓道来,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地“翻译”给百姓听。听完宣讲的群众纷纷感慨:“原来十九大报告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近。”

    今年以来,郑州还组织开展了“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载体,用好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代表劳模、党员志愿者、青年机关干部等7支队伍,抓好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等6个渠道,搭建实地宣讲、报台宣讲、新媒体宣讲等3个平台,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郑州大地落地生根。

    叫响核心价值观

    文明郑州获点赞

    近日,在二七区升龙城小区内,几十名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这样的家庭聚会,几乎每周末都有一次。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和睦相处,文明和谐的家风代代相传。这就是被誉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的马昕家庭。在2018年1月12日中央文明委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马昕家庭与我市另外两户家庭一起荣登榜单。他们团结友爱、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是我市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绽出的芬芳花朵。

    2015年以来,郑州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2017年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经中央文明委复查审核确认,郑州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郑州市第三次上榜全国文明城市。

    如今,文明之风激荡在商都郑州的东南西北,全市11个县(市)区已有10个创成省级文明城区(县城),在届国家级文明村镇6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41个,主题广场30个,主题社区99个,组织开展公共文明基本常识“七进”活动及各类道德模范故事巡演等活动1.4万余场次,全方位叫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使之融入市民生活。

    截至目前,全市共涌现出道德模范148人、感动中国人物9人、中国好人79人、河南好人23人、文明市民2040人,3个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连续3年诞生3个“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涌现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9个,郑州志愿服务指数全国排名第一。

    信用建设摘大奖

    诚信之光耀绿城

    6月10日,在福州举行的2018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郑州市与全国30个城市或城区被授予“守信激励创新奖”。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郑州市诚信建设的成果。近年来,郑州市稳步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加大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力度,探索诚信建设立法,加大《郑州市失信联合惩戒清单》动态管理,完善失信惩戒法制建设。同时,制定并向市民免费发放《文明手册》,颁布实施《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全市大力开展文明法规和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为全民践行核心价值观立规矩、建制度。经过培育,崇德向善、文明和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正在全社会形成。

    成风化人 精神滋养心田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

    基层群众需要理论,理论更需要走进基层群众、赢得基层群众。2015年以来,郑州市组织开展了“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巡演活动,将理论与文艺相结合,采用文艺搭台、理论唱戏的理论宣传新形式,把宣讲真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

    截至目前,3年来,郑州市共组织“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巡演活动3100多场,实现城市社区、乡镇行政村全覆盖,基层巡演活动的直接受众70余万人次。

    利用中原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和大爱河南、文明郑州的正能量,充分挖掘各地历史文化、先进模范人物等精神文化资源,从群众熟悉的“典型事、具体事、眼前事”着手,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感染力强的节目,宣传普及党的理论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

    基层巡演 唱身边人演身边事

    用百姓话讲述新政策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扶贫攻坚、城镇化建设等内容,创作了河南坠子《春潮涌动中国梦》《当代孝媳》,豫剧改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反腐倡廉小品《生日悲喜》,大鼓书《扶贫书记的一天》,现代豫剧小品《拆迁之喜》《社区新风尚》,小品《要嫁就嫁文明户》《你是不是党员》《算好六本账》等节目,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其中,从群众角度用群众语言讲述发展变化,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政策,接受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以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刑侦大队长刘成晓等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为蓝本,对基层党员感人事迹进行艺术加工,创作了群口快板《说说身边的共产党员》;以“党员家门口服务队”老队员胡东乔十年如一日坚持为辖区居民免费理发的故事,创作了戏曲《胡东乔赞》;根据“鸡蛋哥”任庆河的真实事迹编排了小品《诚实守信鸡蛋哥》;围绕“上街好人”的先进事迹创作了《好人焦淑芬》《片医居民一家亲》等节目,紧密围绕宣讲主题,演身边事,唱身边人,使群众从朴实的艺术语言中领悟道理,真正让巡演宣讲活动走进群众心里。

    用小故事演绎大道理

    老百姓最爱听故事,特别是那些接地气的凡人小事。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首先讲述发生在荥阳的“婆媳让水”的故事,之后安排《做人就要做好人》的民谣说唱歌曲,通过历史故事讲述和歌曲演唱的配合,让群众受到启发和教育;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创作的戏剧小品《杠头亲家》《社区新唱》,根据中牟好人故事创作的《好人就在身边》,根据中牟发展成就创作的歌曲《点赞中牟》等,把理论热点落到群众熟悉的典型事、具体事、眼前事上,使每个节目既能顶天立地,又能以小见大,引导群众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得到大收获。

    理论宣讲 深入浅出成风化人

    郑州市将理论点评作为“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活动的重中之重,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观点具体化、高深的道理浅显化,发挥好理论宣讲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会拉家常,会用“微言网语”,使理论宣讲深入浅出、成风化人。

    整合理论宣讲资源

    遴选全市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专家学者、退休干部和老党员组成理论点评员队伍,根据文艺节目撰写宣讲词,以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娓娓道来,让群众从朴实的语言中领悟道理。

    各县(市)区注重提高理论宣讲的质量和效果,组织宣讲点评员等相关人员开展学习培训,要求理论宣讲用通俗的语言,把理论热点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群众的接受习惯和接受水平相适应,提高了点评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

    “量身定做”宣讲内容

    组织宣讲骨干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基层理论需求,为基层群众“量身定做”点评内容,打通了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强理论点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金水区邀请辖区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作点评,充分利用辖区艺术团体优势,邀请杨华瑞、柳兰芳、范军、白军选等名家宣传党的政策理论,保证了宣讲的质量和效果,深受百姓喜爱。荥阳市将巡演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相结合,邀请“感动荥阳”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现身说理,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获得群众广泛认可。

    构建互动宣讲模式

    在宣讲过程中充分利用现场互动、有奖问答、情景交融、视觉艺术等手段,采取“讲”“演”“展”相结合的形式,把理论宣讲的“单一教育”变为“生动说唱”,由“专家授课”变为“群众汇演”,提高群众参与热情。

    二次宣讲效果突出

    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介,将宣讲活动延伸到网上,努力在网上形成和强化“二次宣讲”效果。管城区通过“管城宣传”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展演,运用“商都管城”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巡演宣讲动态,推动理论宣讲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惠济区通过政府网站、官方微博、QQ群、微信群等渠道,对“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宣讲巡演活动进行报道。

    今年以来,在“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巡演活动成功的基础上,郑州市又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载体,用好7支宣讲队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代表劳模、党员志愿者、青年机关干部),抓好6个宣讲渠道(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搭建3个宣讲平台(实地宣讲、报台宣讲、新媒体宣讲),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郑州大地落地生根。

    厚德载物 文明绽放心间

    完善顶层设计,让志愿服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器”;通过织网加密,让乡村少年宫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落实回馈机制,让好人好报成为一个城市的良心。近年来,郑州市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和载体,以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凝聚了人人投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满满正能量。

    顶层设计 让志愿服务成文明助推器

    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两个叫“红房子”的志愿服务站被称为“最温暖窗口”,这里常年活跃着一群“爱管闲事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就是专为过往旅客提供服务的郑州市老年雷锋团,地铁口怎么走、进站口怎么走、西广场怎么走、××路公交在哪里坐……这些问题他们写在本上、记在心里,随时解答旅客的询问。“老年雷锋团”还有一本专用存折,用来帮助丢失银行卡、无法接收家人“救急”钱的旅客办理转账,至今转账流水已达7万余元。

    日前,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裴保顺做客中国文明网《志愿服务大家谈系列访谈》栏目,推荐包括老年雷锋团在内的郑州市志愿服务项目。

    近年来,郑州市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坚持顶层设计,紧紧抓住志愿服务制度化这一主线,以“五个强化”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

    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先锋作用。在试点社区深入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志愿服务队进驻志愿服务站活动等工作模式,并将这一特色模式固化与提升,在全市推广。

    强化阵地建设,融入百姓生活。累计建成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955个,并建立了站点考核、以奖代补等制度,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奖补资金200余万元。

    强化项目运作,提供精准服务。发布了《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目录》,为各类项目实施提供依据。实施郑州市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援助工程,为71个优秀本土项目提供了资金援助、技术支持和共享平台。

    强化能力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了郑州市志愿者培训联盟,年均实施12次大型骨干志愿者培训,直接和间接受益志愿者达5万余人。

    强化褒奖激励,实现“德者有得”。“玫瑰余香”计划、“时间银行”“雷锋超市”“志愿伙伴成长营”等成为先试先行的生动实践。建立了“郑州好人关爱慈善基金”,完善了涵盖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政策倾斜、政府礼遇等6个层面、18项内容的志愿者嘉许回馈体系,保证了各项“道德红利”落到实处。

    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53.1万人,志愿服务团队7303个,志愿服务项目4470个,其中常态化运转的志愿服务项目330个;培育了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9个;项目化运作和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建设经验分别于2015、2017年入选中宣部创新案例。

    织网加密 乡村学校少年宫“火”起来

    在新郑新华路小学少年宫内,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手工室、版画室等应有尽有,免费向孩子们开放,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不仅享受了多彩的童年,不少还成长为多才多艺的农村新少年,该少年宫的版画室被教育部定为全国少儿版画教育基地。

    新郑新华路小学少年宫只是郑州市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郑州市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为目标,通过实施“织网加密”工程——每年市财政投资625万元自建2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2013年实现乡镇中心校全覆盖,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337所、城市学校少年宫65所,全部免费开放,使全市19万余名农村未成年人从中受益。

    通过内引外联和建立激励机制,充实壮大辅导员队伍,依靠队伍的活力,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红火”。在已建成的33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中,98%的学校有特色活动项目,20%的学校在全市有叫得响的特色活动品牌,10%的学校跻身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学校。

    如今,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中小学生课外活动阵地薄弱的状况,成为乡村孩子兴趣培养的中心、社会实践的舞台、快乐成长的“大本营”,成为实现城乡中小学生同步发展的新课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好人现象 催生郑州“好人效应”

    助人为乐,无私照顾瘫痪同事十年的80后退伍军人孟哲;见义勇为,为街头意外生产孕妇搭建“临时产房”的郑州马路产房爱心集体;敬业奉献,无微不至服务乘客32年的公交车长徐亚平;孝老爱亲,带着植物人妈妈上大学的“95后”孝女底慧敏……2017年,郑州6名个人和2个集体先后上榜“中国好人”榜,不断涌现的“郑州好人”,像熠熠生辉的群星,照亮了城市的道德天空,构筑起城市道德建设的新高地。

    “中国好人”徐亚平

    近年来,郑州市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建立培育、选树、宣传、关爱、礼遇、回馈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有效机制,不断壮大“郑州好人”群体。政府建立“郑州好人”评选机制,借助社会和新闻媒体发现好人,建成了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好人馆”。创新爱心回馈机制,让“好人”有“好报”。

    连续十年开展助盲活动的和勤公益负责人张楠

    2018年3月31日颁布实施的《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文明行为先进人物表彰奖励制度、礼遇制度和困难帮扶制度,鼓励用人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和聘用道德模范、文明市民、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人物。在好人激励机制作用下,郑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年产生感动中国人物的城市,2016、2017年度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大数据十大上榜城市,先后涌现出道德模范148人,感动中国人物9人,中国好人79人,河南好人23人,文明市民2040人。

    “王宽家”感动中国

    如今,“郑州好人”已经不仅仅成为一个群体,而是升华为“郑州好人”现象,并演变成“好人效应”, “存好心、做好事、学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和良好风尚正在全社会形成。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