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殷海涛)“穿黄不通,千里无功”,这句话说的是南水北调干渠的“咽喉工程”——穿黄工程。丹江水在这里从黄河的万古河床下穿过,形成“江水不犯河水”之势。5月30日,“水到渠成共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人来到了河南荥阳孤柏嘴,站在观礼台上感受这一座超级工程的波澜壮阔。
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管理处处长韦国虎
穿黄工程三维效果图
长江水和黄河水在此“会师”
站在跨渠大桥观礼台上,向北看,黄河九曲十八弯摆动着腰身,浩荡东去;向南看,清澈的丹江水(长江水系)沿着地上明渠从南面奔腾而来。长江和黄河在这里“会师”,北上的丹江水通过两条穿黄隧洞在此与黄河立体交叉,形成“江水不犯河水”之势俯冲而下,穿越万古黄河。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上的标志性、控制性工程——穿黄工程。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有两个关键工程,一是渠首,二就是“穿黄”。“穿黄”顾名思义就是“穿越黄河”,将丹江水从地下穿过黄河,一路向北。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全线通水,北上的长江水与东去的黄河水在黄河孤柏嘴相遇,造就一大历史奇观。黄河孤柏嘴位于郑州向西约30公里,从空中俯瞰,南、北岸像放置了两把琴身相对的巨大“吉他”,它们看似被黄河隔开,但在河床下30米深处,它们被两条深埋地下的4250米长的隧洞连通。
穿黄隧洞管片拼装(资料图)
丹江水就是从这里穿入黄河地下
历时9年建设 克服4项大难
穿黄工程南岸起自荥阳市王村镇,终点北岸到温县南张羌乡马庄,总长19.3千米。其中穿黄纯隧洞全长4250米,为双隧洞不连通并行。
穿黄工程管理处处长韦国虎,他见证了第一方土开挖到现今的模样。“之所以采用双洞设置而且中间不连通,是为了达到两个功效,一方面控制流量,南水满负荷运水的设计流量是265m/s,目前还没有达到,双洞能保证在需要时加大流量。另一方面可‘一用一备’,当其中某个洞发生状况需要检修时,不影响北京、天津用水。”韦国虎说。
穿黄工程于2005年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12月31日主体完工,2014年10月3日,丹江水进入穿黄隧洞。
盾构机吊装作业(资料图)
韦国虎介绍,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最早开工的项目之一,由于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一直是攻坚克难的难点。“在这么复杂的河床地质地理下,埋设这么大的一个水利工程,这在世界上都是没有的。”韦国虎说,其中四项大难题被一一克服,分别是:大断面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长距离泥水盾构机施工;有粘接环锚预应力薄壁混凝土施工;高地下水黄土地层隧洞施工。
穿黄工程的隧洞,与公路、铁路等隧洞不同,它为输水洞,既要考虑隧洞外部的黄河水和土层压力,还必须考虑洞内水流的压力,因此隧洞实行的是双层衬砌结构。
作为一个服务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3年的老战士,如今站在观景台上眺望滔滔黄河,韦国虎内心感慨万千,他说:“这种超级大工程,用的是国之重器,展示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通过攻克难关,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建造了国家工程从而造福四方,也为中华崛起添加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