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苏瑜/文 丁友明/图)经典咏流传,诵读再续航。3月31日,郑州市2017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决赛暨2018新赛季启动仪式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海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播音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家级资深媒体评论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播音主持实践锻炼基地副秘书长张政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播音主持实践锻炼基地秘书长李搏等出席活动。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石大东出席活动并讲话。
石大东表示,河南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之地与聚焦之所。作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在落实中央要求,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卓有成效。2017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播音主持实践锻炼基地、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联合发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工程”活动首站设在河南郑州,这是郑州人的荣幸。活动由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郑州电视台承办,以“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大赛形式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工程”。
“大赛自去年8月份举办以来,我市共发动中小学校及各级培训机构50多家,举办了12场大型海选、4场复赛,上万名中小学生参赛,登台展示达3000多人。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新媒体等对活动进行推广和宣传,影响中小学生达数十万人。”
刘竞远凭借《中国话》勇夺2017年度冠军
决赛现场,15组小选手精彩诠释了《爱莲说》《沁园春·雪》等中华经典的独特魅力。其中11号刘竞远小朋友的《中国话》诵读让人印象深刻。在两轮激烈比拼之后,刘竞远勇夺2017年度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回民中学的史恒宇,一个听力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借助耳蜗自信登台,行云流水般吟诵《春江花月夜》,赢得了“师姐”海霞的点赞,并获得三等奖及励志奖。
“今天我们现场其实只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最好的呈现。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已经如春风春雨般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融进了他们的血脉。”海霞为获奖选手颁奖,并围绕诵读经典之于孩子有何意义、青少年该如何诵读经典等问题做了精彩发言。
海霞:诵读经典能让孩子触摸到文化脉络
“诗歌文章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最美的语言!它们是中华文明历经千年凝结而成的完美结晶,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将56个民族、13多亿儿女凝聚在一起的文化之魂。”海霞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理当成为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青少年应该怎样来学习这些优秀古诗文呢?
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海霞苦苦思索着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古人的教育不是从识字、写字、懂字开始,而是从鹦鹉学舌般的诵读,从看似迂腐可笑的摇头晃脑、不知所云的读书开始?而且这种方式居然延续千年之久?在学习语言专业并从事语言工作、成为一名播音员之后,她才慢慢地理解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之处。
“读尤其是大声朗读,其实是最简单、最基础、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当我们还不能很快记住那些繁杂的笔画,理解那些丰富、深奥的语意之前,读使我们一下子就接触到了文化的脉络,从音律中体会到世界的脉动,从意象中开始熟悉生活的模型,这是科学而有效的‘启蒙’。因此,我们每个人最早接触的文化,也许就是长辈一句句教我们说的童谣和最初级的诗文。通过跟随诵读的形式,我们由模糊到清晰地了解、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完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当代语言文化
本着从语言的角度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优雅精美的当代语言文化、全面提升青少年语言素养与能力的美好愿望,海霞和一批国内优秀的语言艺术大师们一起推动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示范工程,举办了多次经典诵读活动,开发出版了一系列语言教材和有声辅助读物,并于去年与中少社一起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展演。
海霞说,这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工程郑州行”活动,就是源于一份要把最优质的资源、最专业的团队、最规范的教学、最优良的品牌带给家乡、服务于家乡文教建设的情怀和诚意。
“我们所举办的不只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形式和途径、一种推动和引导,不但会让我们的孩子通过专业而有效的语言学习切实提高语言素养和人文精神,也将推动现代中国的有声语言凸显更加丰富和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