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2600公里外依然听得见河南乡音 他们把情留在哈密的雪山和戈壁

2018-01-07 09:05:36来源:中原网
字号  

哈密机场,每年,每一个河南籍援疆队员都是在这里第一次踏上哈密这片他乡热土。

    中原网讯(特派记者殷海涛发自新疆哈密)一年前,一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年轻人从2600公里外的河南来到哈密地区,他们要在这里进行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新疆生活。

    高耸入云的天山将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区域,两个区域的气候条件天壤之别。每到冬季的北疆,那里到处积雪不化,湿润而寒冷;而一山之隔的南疆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这里四季干旱少雨,到处戈壁沙漠。

    而这群来自河南的年轻人们,所要支援的第一站就是这缺水严重的南疆地区。他们刚来到这里时,干燥的天气让队员们每天鼻孔里都有“血团”,这是鼻孔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导致。一开始没有人能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

    河南省援疆产业园

    从2016年12月开始,作为第九批援疆的队伍,累计有1329名援疆干部和技术人才来到这里,成为历届河南援疆人数最多的一批。

    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的是新婚燕尔,有的还未成家立业,为了支持这项国家计划,告别中原故土,奔赴他乡。而有的援疆夫妻,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把自己幼小的孩子也接过来,安排在这里上学,以便更好的照顾。

    2017年,我省教育对口支援哈密干部人才291人,其中教师288人。图为对口援疆的河南高校老师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讲师

    哈密,自古号称新疆的“东大门”,在维吾尔族的语言里,“哈密”就有“大门口”的意思。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系内地的第一站,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这里是整个新疆汉文化普及度最高的地区。

    哈密市只有一所大学,为了支持这里的职业教育发展,实施了“河南一所高校结对帮扶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一个院系”的计划,组织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工学院等6所高校16名教师组团式援助哈密职业技术学院

    这1329名援疆干部和人才分赴哈密地区的伊州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组成哈密市直、伊州区、巴里坤县、伊吾县及兵团十三师五个分指挥部,在地域辽阔而又人烟稀少的地方开展援建工作。

    2017年年初,由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和郑州大学三附院的九名河南医疗专家,进驻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启了“组团式”医疗援疆的新模式,改变了哈密没有专科医院的历史。

    从1997年河南省启动援疆工作以来,豫疆牵手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也正因为一批又一批河南人的到来,如今的哈密,在天山南北,处处能听到河南话,也处处处可以看见河南援疆的项目和建设标语。

    2017年2月,告别刚刚出生2个月的孩子和妻子,来自河南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的刘晓奔赴哈密反恐维稳的第一线,常年的高压的工作状态一直延续,这是他最大的感受。他说,经常加班加点,没过过周六周日,更没有五一、十一假期。不过,把这里的工作做好是对家人、对河南援疆工作最大的责任。

    援疆夫妻段廷兆和闫丽君,都是85后。

    段廷兆和闫丽君是一对援疆夫妻,两人都是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一个是物理老师一个是英语老师。而且都是85后,今年2月17日,夫妇俩带着3岁的女儿和父亲来到了哈密,开始为期3年的援疆生活。全家来新疆,这是比较少见的,3岁的涵涵成了这里年龄最小的“援疆人”。闫丽君说:“人在哪,家就在哪,在这里生活的很安心,看到这里地大物博,视野也会变得开阔。”

    上世纪50年代,数万名河南青年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一起,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不远千里支援边疆。他们把根扎在了这里。60余年后今天,支援哈密,依然是河南新一代年轻人援疆支边的大爱和情怀。

    引进河南企业到哈密促进就业,图为投资1.5亿元的好想你集团冻干果蔬项目即将投产运营,将吸纳本地员工200余人,年加工农副产品5000吨。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