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能为郑州做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

2017-11-24 09:38:57来源:中原网
字号  

    

■人才名片

姓名:刘鸿亮

简介: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环境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目前他带领的科技团队,正与郑州市进行垃圾、秸秆生物质分质资源能源化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张翼飞/文 马健/图)11月18日,初冬的北京寒意渐浓。郑报融媒记者一行来到首都,采访今年85岁高龄的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先生。

    在刘院士家中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作为2008奥运会火炬手跑步传递的照片。之所以能成为奥运火炬手,不仅因为刘鸿亮是中国湖泊环境研究的首席科学家,还因为他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儿子。而我们的采访,也始于刘院士这种特殊的“家国情怀”。

    从父亲身上学到持之以恒的意志

    1932年,刘鸿亮的父亲刘长春只身一人代表中国前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正是那一年,刘鸿亮出生。

    1930年4月,在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上,刘长春勇获100米、200米、400米3项冠军。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张学良决定资助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前夕,日本当局许以高官厚禄,想要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1932年5月,刘长春在关内《大公报》上发表声明,铮铮誓言,掷地有声:“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是中国人,我只代表中国,决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我的父亲性格非常刚毅坚强,对已经确定的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从他的身上学习到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意志和勇攀高峰、不屈不挠的追求。”刘鸿亮说。父亲当年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的壮举,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一生。

    因一次报告会选择了“水专业” 一生专注学术研究

    刘鸿亮兄妹6人,都没有“子承父业”。刘鸿亮说,年轻时从电影中看到水坝等水利工程的壮观场景,就想学和水有关的学科。“到了清华大学以后,钱伟长教务长在一次报告会上给我们讲了当时缺少人才的情况。比如给水排水专业,别人都说是‘抽马桶的’不愿意报,但作为城市建设来说,给水排水是工业的命脉,急需人才。我觉得应该为国家做点事,就报了这门专业。”

    1954年,刘鸿亮从清华大学毕业,1954~1982年在清华大学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1982~1992年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1994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带领研究团队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等。

    刘鸿亮一生专注学术研究,培养了中国一大批科学界的重要人才。时至今日,老先生依旧孜孜不倦地关注和指导后辈科研人才。对于自己的学生,刘鸿亮鼓励他们出国求学后归国工作,支持国家的建设。

    创新项目实现废物利用

    提起与郑州的渊源,刘鸿亮谈到与李克强总理的会面。李克强总理曾在河南工作多年,对河南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正是和总理的接触,使得他对河南也有良好的印象,逐渐有了交集。

    刘鸿亮曾向李克强总理提出过两项建议,很快被总理所采纳:一是首先要保护好我国水质较好的湖泊生态环境;二是当时环保部所属的科研单位尚未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亟须筹备建设,以推动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

    依托“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刘鸿亮院士在郑州的科技创新领军团队,围绕“城镇垃圾及生物质高效热解气化发电技术、装备研发与工程化”,正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行科技攻关与工程示范建设。

    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产量逐年上升,累计达到50亿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效率低且二次污染严重,例如垃圾的无序填埋压缩了土地空间、对土壤地下水环境造成威胁,垃圾围城、囤积占地、恶臭扰民等事件频发;在农业秸秆方面,年产40亿吨以上,秸秆无序燃烧成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刘鸿亮院士的科技创新团队以生活垃圾、秸秆制备的高热值衍生燃料(RDF)高效热解气化能源化发电,及其二次污染控制为核心,形成4项城镇垃圾与生物质分质资源化能源化关键技术,拟在河南建设日处理100吨以上的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科技示范工程,形成新技术、产品产业化推广能力。

    该创新项目的引进发展对郑州市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首先,郑州市是我国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之一,如何处理好城市垃圾的存量及增量问题是涉及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其次,该项目实现了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通过污染物的资源化、能源化再利用,兼顾了社会经济效益。

    现在,该项目在郑州的合作单位——河南绿色九州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抓紧推进将该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中原人民造福。

    人才能推动郑州更快、更高、更新的发展

    接受郑报融媒记者采访时,刘院士说郑州近几年发展很快、潜力很大。“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需要人才集聚。有了人才,有了创新的理念和工程条件,就能推动郑州更快、更高、更新的发展!”

    他表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今后中长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文明的建设人才是关键。即将举办的“智慧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其宗旨也是广聚人才、打造内陆地区人才高地;“智慧郑州”人才引进工程也体现了郑州市对汇聚人才的诚意和决心。

    “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认为在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的指导下,在郑州市政府的带领下,在四海英才的共同努力下,郑州这一未来的国家中心城市,定会完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使命。”刘鸿亮热情爽朗地说,“人多力量大,能为郑州做一份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