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高红梅回家休养了,想她的时候,凡凡会看爸爸手机里妈妈的照片 郑报融媒记者 张翼飞 图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谷长乐)35岁的高红梅是新乡一位平凡的母亲,但是最近这位母亲的故事被央视《面对面》节目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
一个80后母亲,患有轻度脂肪肝,为了把最好的肝割给患有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的儿子,每天暴走10公里。一个月之内整整瘦了17斤,临近手术时高红梅的体重由138斤减至121斤,脂肪肝也消失了。
事情经过各大媒体报道,引发网友热议,“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她用行为阐释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强。
肝硬化!儿子才10岁啊
4月26日上午,郑报融媒记者在郑大一附院肝移植病区,见到了高红梅爱人席芳和10岁的儿子凡凡。
36岁的席芳和妻子高红梅是新乡农民,带着孩子在新郑龙湖镇打工。
和无数的打工者一样,两口子起早贪黑,为的只是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今年2月12日,儿子凡凡的寒假即将结束,第二天就要开学了,但就在那天晚上,夫妻俩发现了儿子身体的异常,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然打破。
“孩子单独一个房间,平时孩子也没有异常,那天给凡凡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孩子的肚子胀胀的”,凡凡爸爸席芳说,那天洗完澡孩子挺着肚子走路。一问,凡凡这才说,肚子有点难受,咳嗽的时候,震得肚子疼,感觉肚里有水一样。
次日,席芳夫妻俩带着凡凡到附近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病情很严重,建议到郑州大点的医院全面检查。
第二天一早,席芳带着儿子来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检查报告出来后,我就看到肝硬化3个字”,席芳站在儿子病床前,双手因为用力紧握扶手而指尖泛白,“当时脑袋嗡一下,一片空白”。席芳太知道肝硬化代表什么,因为近期家族里有老人肝硬化去世,可是儿子才10岁,正是活蹦乱跳的年龄啊。
高红梅在金水河边跑步,对她来说,每多跑一步 都是儿子生命的延长线
肝移植是唯一的有效办法
到了下午,一直没有父子俩的回信,高红梅坐不住了,下午3点匆匆赶往医院。
“我们一直觉得儿子年龄这么小,不可能会有啥病,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妈说。”在儿子床边,这个大男人尽量维持着父亲威严,回忆起当天的情景,席芳双眼通红仰着头努力眨着眼睛,“那天真是感觉天都塌了,到走廊里头,跟她说了,我俩忍不住一直哭。”
“一分院的医生说肝移植是唯一的有效办法,建议我们转院治疗。”
器官移植,是挽救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器官短缺,我国每年约有150万名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但仅有1万人能如愿得到移植,供需比例只有1∶150,尤其是对于只有10岁的凡凡来说,要等到一个和他相匹配的肝脏,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向高红梅和其爱人征求意见,是否同意为儿子捐献肝脏,即进行亲体间器官移植。作为一家之主,高红梅的丈夫首先决定,用自己的肝来救儿子。
结果席芳体检第一关都没过去,所幸高红梅体检一切正常,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她决定割肝救子。
每天沿金水河奔跑几公里
因为凡凡的病情严重,肝移植手术不能再拖,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虽然高红梅符合给孩子捐肝的条件,但检查结果显示,高红梅患有脂肪肝。
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高红梅来说,她需要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脂肪肝减掉。
这一个月,高红梅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减肥。每天除了照顾孩子,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在锻炼,从12楼的病房一路小跑上上下下,每天沿着医院旁的金水河畔奔跑几公里,每多跑出一步,对于高红梅来说,都是儿子生命的延长线。
“这两个星期非常重要,所以我要坚持,把我的脂肪肝减下去,不然的话,我会后悔死。” 跑步成了高红梅每天的主要内容。
“后来好心人联系了健身房,前后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她瘦了17斤。”席芳每天陪着妻子一起跑步,为她加油打气。
4月10日早上8点30分,高红梅和儿子的手术开始。十年前,她给了儿子第一次生命,现在,她用了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脏,给儿子第二次生命的机会。
母亲的肝脏在儿子的身体里开始工作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
我们的采访是在手术20多天之后,高红梅已经出院休养,术后两三个月之内,通过自身的肝脏修复和重建,高红梅的身体将逐步恢复到术前的状态。凡凡也在做最后的留院观察将于近期出院。
由于妈妈需要在家休养,医院的病床上,奶奶和爸爸陪着凡凡,10岁的凡凡显得异常的懂事,像小大人一样看着护士换药扎针,时不时地跟我们聊上两句,因为这次生病,凡凡瘦了很多,手背上是青色的针眼,纤细的胳膊上扎着留置针,尖尖的下巴越发衬得眼睛又大又亮,长长的睫毛眨巴眨巴的让人怜惜。
“想妈妈,她周一来过了,想让她好好休息不想打扰她。”如果不是穿着卡通睡衣,凡凡安静懂事得完全不像一个10岁的孩子。
由于腹内还有一些积液,凡凡这两天正在低烧,看着孙子病恹恹的样子,奶奶心疼得直掉泪,“孩子懂事得很,这几天吃饭也提不起劲,精神不好,还反过来安慰我”。
“感谢所有的好心人,谢谢大家的关心。”席芳说,目前已花费20多万元,出院后新农合会报销一部分,这些钱一部分是亲戚朋友借的,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捐助的,他想通过郑州晚报转达对热心人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