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两会特稿:民生跟着民声走 持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2017-04-14 07:40:15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中原网讯(郑州融媒体记者 赵文静)每年两会,民生问题永远都是最受关注的,因为这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交通出行、上学看病、就业创业,还是舌尖上的安全、碧水蓝天的守卫,只要是老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印发了《2017年郑州市十件重点民生实事》,这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组织单位申报、深入基层调研、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等途径广泛征集的民生事项,经过28个部门先后4轮反复讨论、研究论证,最终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涉及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犹如一股挟裹着暖流的春风,既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油盐柴米的生活,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

民生汇聚民心。民生实事关系着人民福祉,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工作的重头戏。如何实施,才能更贴近民心?今年两会,代表们围绕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求解决办法,凝聚智慧共谋良策。

基层医疗保障 兜底暖心放心

如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真正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今年两会上,“基层医疗保障能力”是代表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

“农村卫生所作为农民就医的首诊部门,在我市的大多数农村都存在医护人员缺乏、设施简陋、技术水平低等诸多问题,难以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吴淑梅、韩流群等21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议案”,建议实施市、县、乡镇医院和村卫生所四级机构医疗资源共享、医护人员交叉代职制度,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健康的体魄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进一步增强郑州的医疗保障能力,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事关市民健康的民生大事。

“我们将在医疗联合体改革和分级诊疗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市人大代表连鸿凯说,在医联体内建立分级诊疗合作模式,在医院管理、专科建设、技术合作、教学科研等方面多维度全方位指导医联体的基层医疗机构,真正建立起一站式诊疗绿色通道,最终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市人大代表刘献志表示,从医疗工作者的角度,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从而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相配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分级诊疗,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建议政府采取分片包干的方法,通过让优质医疗资源和基层医疗单位结对子,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实现患者分流,也减轻省级医院的就诊压力,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抓实 重提质创未来

教育质量提升不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对教育管理部门提出更高要求,要提升教育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市人大代表梁寅峰认为,建立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教育环境,促进郑州教育质量提升是当务之急。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也很关键。发展教育要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关注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和身心健康培养,这才是发展教育最重要的。”梁寅峰坦言,郑州的教育要和国际接轨,要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接,“真正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市人大代表徐晓建议,加快高品质中小学校建设,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现象,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人大代表田宝宏呼吁,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市人大代表毛德宇建议,在政策上给予民办学校教师市级以上的奖励,有资格晋升职称。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地方提到人才引进,但如何引得来、如何留得住、如何实现人才引进工作的综合布局,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市人大代表王瑞最关注教育和人才。他认为最迫切的,还是要通过加速推进平台建设,吸引、留住高端人才。

王瑞说,目前郑州的基础教育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并在全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战略,对全市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推进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短板。政府应尽快和国内外一流教育资源对接、合作,要在现有引智工程上加速凝聚高端人才的平台布局,创造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环境。

守卫碧水蓝天 打造生态环境

两会上,环保话题热度不减。诚然,大力改善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主动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是建设“幸福郑州”的要求,是市民的热切期盼,是当前最急迫的民心工程。

“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一段话语让代表们倍感鼓舞,不禁感慨:“蓝天下绿色簇拥、鸟语花香、宜业宜居的国家中心城市,才是真正的美好,才有风姿和魅力。”

如何进一步巩固并“拓展”新郑州的新蓝天?市人大代表徐建勋认为,要有“亮剑”精神,努力努力再努力,贵在持续。要抓住主攻方向,下得大力气,舍得大投入,通过产业升级、装备改造等“组合拳”发力,加快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技术改造步伐,从治理大气污染的源头抓早、抓紧、抓实,最终实现长治久安。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园林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翟桂红、王韶蓓、张艳华等84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城市园林、水系建设的议案”,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生态公园和专类公园,既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也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环保教育从小做起。市人大代表李花建议,将环保教育列入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同时编写统一的环保教育学科教材、建立稳定的环保教育师资队伍,以配套“环保教育纳入必修课”政策的施行。

关心衣食住行 提升幸福指数

怎样衡量一座城市的老百姓“幸福指数”和“获得感”是高是低?简单地说,就是百姓是否能就业、有保障,行得便捷、住得宽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办得了事、办得好事,拥有安全感、安居又乐业。

“在当前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所占比例日益加大、传统家庭赡养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缓慢的背景下,社区养老既可使老年人享受到亲情,又能享受社区提供的专业服务,是非常受老年人喜爱的养老模式,也是未来主要的养老模式。”李雅、郭素琴等22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推进社区养老的议案”。

“一方面是市民的取暖保障,一方面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这是热力工作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市人大代表张舒看来,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引热入郑”将成为显著提升全市供热能力的常态化手段,“煤改气”和新建燃气热源助力清洁取暖。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供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几年,将根据全市各区域供热需求,规划建设一批新的燃气热源,增加供热能力。同时,加速热网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市区热网全覆盖。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不到的区域,加速空气源热泵等新能源供热方式的研究推广,为更多市民提供清洁高效的供热服务。

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和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根据调查,我市返乡创业存在项目单一、产业配套不完善、企业融资难等众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返乡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市人大代表徐晓建议,政府主导,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对返乡创业项目的财政补贴力度,建立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农业等部门牵头组织的返乡创业培训工程,为返乡创业的群体提供免费培训,量身打造全方位的项目论证、业务管理咨询、决策参考、融资指导和成长诊断等跟踪服务项目,着力解决返乡创业项目存在的难题,帮助返乡创业群体增强发展能力,有效降低创业风险,提升创业实效。

受人民之托 为人民打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受人民之托、为人民打工。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民生工作,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为人民打工”,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 ,也击中了代表们的兴奋点。“在工作中把人民装入心中,想其所想,急其所急,解其所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会更强。”市人大代表刘聚宝感慨道。市人大代表张书勇说,这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和“不忘初心”的感恩精神,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公仆意识,是打造“亲民、为民、爱民”的具体思想和实际行动。

“代表建议议案就是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正如市人大代表王广灿所说,一条条高质量的议案背后,凝聚着代表们不懈的努力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不厌其烦地调研和关注,才是代表们履职尽责的最好体现。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发展的问题还要在发展中解决,2017年,我们期待郑州开创新图景,迈出新步伐,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百姓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