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钦介绍省医分级诊疗建设情况。王克伟 摄
新华网郑州3月13日电(郭东亮)“大医院人满为患,小诊所门庭冷落。”当前,我国医疗服务格局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凸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在河南,河南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以信息化为载体,以互联智慧为特色,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在推动省域分级诊疗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构建分级诊疗网络
分级诊疗如何做,1年多前省医开始在巩义市试点。2015年年底,省医与巩义市人民医院签订互联智慧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协议,协议中固定日期、固定项目的合作达20项,全部指向对基层医院的帮扶。
选派知名专家、开展远程会诊、进行远程培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医航空救援也开始于巩义,“空中救护车”从巩义到省医,转运重症病人仅需20分钟。
试点工作成效明显,省医迅速复制推广试点经验。截止2016年年底,仅1年时间,省医就与全省17家省辖市级医院、108个县(区)的111家县级医院签署了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合作协议。
在院内,省医建成并投用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中心,下设综合服务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质量控制中心、教学培训中心、学科联合中心5个分中心,构成省医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指挥中枢。
在基层,各协作医院分中心平台相继建立,二者上下联通,形成一张既分工明确又协作紧密的分级诊疗服务网。在这个网络内,省医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病理、心电、手术、麻醉、急救、重症监护等信息可实现自由流动。
在医院与医院为主体构建的分级诊疗“主网”里,学科与学科为单位的“支网”是其构成骨架。省医以“院中院”模式将其眼科、心血管病科等优势学科,分别成立河南省眼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等加以发展壮大。在基层则成立优势学科基层医院分中心,如河南省心血管病医院尉氏分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中心通许分中心等,以省医之长,补基层之短。
为实现快速高效转诊,省医还与一家航空公司合作,建立“中国紧急救援河南航空救援基地”,开展航空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目前,以郑州为中心,以郑州、安阳、商丘、洛阳、驻马店5个基地为依托,覆盖全省东、西、南、北、中150多个位点的航空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已初步形成。
“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协作,保证转诊畅通非常关键,航空紧急医疗救援网的建立和完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省医院长顾建钦说。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分级诊疗网络雏形已现,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则成为关键,这也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意义所在。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省医从制度建设,到医疗实践,再到教育培训,可谓多点发力、齐头并进。
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生根,需要周密系统的部署安排,更需要领导的强力推动和骨干的带头示范。为此,省医将大大小小的协作医院,如地图般标注,院领导按地市分片包干负责,临床专家担任联络专家、首席学科专家或名誉院长、副院长,联络员则按照地图进行定位管理,形成了“院领导分区协调+首席学科专家负责+联络员对接服务”的地图式责任管理机制。
大的管理框架既定,省医又细化出专家坐诊日、专家手术日、专家多学科会诊日等20项帮扶措施。并探索推广“三固定”工作模式,即固定医院、固定时间、固定专业,持续有效落实对网络内基层医院的服务举措。以省医被各协作医院聘为首席学科专家等的110名病区主任为例,他们每月至少要到相应协作医院开展一次帮扶活动。
除现场帮扶外,省医还不遗余力地发展信息化技术,进行远程查房、远程重症病例监控等。以多学科会诊为例,目前省医已能实现向全省协作医院“同步直播”,基层医务人员也能看到省医专家的会诊意见。通过不断观摩,基层医务人员对复杂疑难疾病的判断能力迅速提高。同时,省医还开展了系统的远程教育培训和健康讲座,涉及临床、医技、护理和医院管理等各个专业。
“通过持续开展帮扶服务,省医专家将适宜的医疗技术在基层协作医院推广,大部分协作医院的技术能力得到明显增强。”顾建钦介绍,迄今为止,已有5家市级协作医院的19个科室成功申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64家县级协作医院的 66个科室成功申报县级临床重点专科。
惠及基层人民群众
在省医微信公号“福音省医”上,人们常常看到基层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感谢信。2016年5月,淮滨县芦集乡邢营村的一名姬姓患者在感谢信上写道,他今年75岁,患“直肠癌”,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到省城医院接受治疗,就在本县医院诊治。县医院医生了解他病情后,通过分级诊疗平台与省医专家进行会诊,省医还派出专家为他制定治疗方案。后来他接受手术,病情得以好转。在信中,这名患者特别提到医疗费用问题,“在大医院可能要花好几万,在这里我仅花了7000多元。”
一年多来,像他这样受益于分级诊疗的患者,不胜枚举。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省医对111家县级协作医院开展了12轮20条服务措施的落实工作,共现场义诊患者30650人次,查房27225人次,示范手术1068台,疑难病会诊7570人次,教学培训1848场,异地随访患者128例,上转、下转患者1739例。同时在当地医院进行医疗、护理、院感质控管理和合理用药指导,1.5万余名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及5万余名患者与家属受益。
以新野县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为例,2016年、2015年门诊量分别为2350、1170,上升100.8%,住院病人数分别为1959、976,上升100.7%,床位使用率分别为72.6%、59%,上升23%,转诊率分别为10%、5%,下降100%。数据表明,该县基层首诊率大幅提高,向上转诊率大幅下降。在新技术应用方面,2016年新野县人民医院热疗232人次、热灌注123人次、射频消融7人次、毫米波3人/次,离子技术5人次,而在2015年这些新技术应用还都是零。
基层医疗的可喜变化得益于以省医为代表的分级诊疗模式的成功实施,尤其是抓住了信息互联互通、疾病分级诊疗规范、医生团队搭建、科研平台建立等关键要素。对于该模式的未来发展,顾建钦表示,省医将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发挥三级综合医院的龙头作用,以信息化为载体,以互联智慧健康服务为特色,探索建立“分工明确、覆盖广泛、资源共享、互联智慧、服务同质、便民惠民”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