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流都市媒体总编宁波行,看“中国进士第一村”重焕新生

2024-06-15 10:35:29 来源:甬派

甬派客户端记者 薛曹盛 王悦宁 通讯员 周凌峰 

悠长的巷、翠绿的竹、雕花的窗、青石板的路,江南的天青色在瞬间被晕染开。一荷、一树、一桥、一房、一墙门,勾勒出千年古村的风雅…… 6月14日下午,2024全国主流都市媒体总编宁波行来到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的走马塘村,全国各地37家媒体代表感受千年古村不同的“打开方式”。

走马塘村,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从北宋至明清,陈氏走出了76名进士。初夏的走马塘,最惊艳的莫过于那一池荷花,袅袅婷婷,一抹粉红在马头墙的衬托下摇曳生姿。

千年古村的文化底蕴

走马塘村是个千年古村,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走马塘村有“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江山之胜,水陆之饶”之美誉。据《陈氏宗谱》记载,自北宋至明清时期,陈氏的族人中就出过76位进士,任职地方的官吏达161人。

据传,走马塘的兴盛始于陈氏家族始祖陈矜。陈矜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由江苏长州(今苏州)举家迁至明州出任知府,死后葬于茅山,其子陈轩为父守陵,遂定居于走马塘并在此地世代子孙繁衍。鼎盛的文风造就出这里独特的文化生存空间,使陈氏一族以耕读起家,守诗书礼乐,坠忠孝节义。千余年来,陈氏家族人才辈出,整个村庄都氤氲着“郁郁乎文哉”的风尚。

漫步古村,小桥流水,古建民居飞檐翘角,街巷阡陌曲径通幽,随处可见的祠堂影壁、石刻花窗,都在述说着古老的历史。而村口的那一池荷塘,却是很多人了解走马塘的开始。村里老人说,陈氏家族取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之意,要求子弟以荷为做人规范,故在家门口挖了水塘,培植荷花,奉为“族花”。

每年盛夏,荷叶田田,荷花亭亭,让走马塘成为网红打卡点。虽是初夏,早已荷花摇曳,成了大咖们镜头里的最美风景。

荷塘北面,矗立着一排气派的古宅,弧形的翼角飞起,这是村里最大的毗式大院落。院落建于清代中晚期,占地面积3800多平方米,鼎盛时,共有房屋400多间,现在仍有很多住户。

走马塘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村民600余户。除了村口的牌坊等设施是近年来新建外,其余民居、祠堂、老街、古树等都是历史遗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走马塘藏着三个“百年”,曾享誉鄞奉地区、宁波城区甚至上海。百年前,村里已经拥有消防设施“洋龙”,目前一套就放在走马塘家风家训馆,另外一套在上海博物馆;百年学堂同文学校已拆迁;百年诊所已经较好地保留了下来。百年诊所“贻谷堂”是陈松涛(1861-1936)的私人诊所,贻谷堂前有个小花园,取名“守拙园”,园内垒假山水池,栽翠竹、玉兰等,雅致清幽。陈松涛坐诊“贻谷堂”时,鄞奉两地的病患慕名前来就医,蟹肚脐埠头经常堵得水泄不通。未来,这个“百年诊所”将定期邀请名医坐诊,再现当年盛况。

陪伴式共创激发共富活力

古村的风光好、人文好,但怎么用文化赋能发展,是个难题。近年来,在姜山镇政府的牵头支持下,通过引进不同的业态,让走马塘重焕生机。

2022年6月,两名“95后”青年率先推出夏日限定“荷塘咖啡”,一经推出就火速出圈,每天都有游客慕名来打卡。殊不知,这个咖啡店当初装修只花了8000元,第一个月营业额高达11万元,一个月引流超过2万人次。

“前年,我们团队中的两位年轻人第一次来到走马塘,就喜欢上了这里,想在这里开一家咖啡店。”荷塘咖啡项目主理人吴东日说,走马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荷花是陈氏家族的族花。“我们就想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开一家荷塘咖啡,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那以后,拾野庄园、汉服馆、轻食餐厅等新业态陆续营业,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古村的业态,同时也带来了人气和新的文旅活力。

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走马塘全面梳理整合村庄闲置资源与低效空间,以陪伴式共创激发村民内生动力,陈梅军就是其中一位。

陈梅军是土生土长的走马塘人,看着村子一天天热闹起来,游客越来越多,她也想在家门口创业。2022年10月开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她结合进士村的人文特点,专门研发了走马塘“进士糕”。为了做好进士糕,她特意去余姚学梁弄大糕的制作方法。“一边看一边学,回家一遍遍尝试。”如今她制作的进士糕,成了走马塘村的网红产品,在旺季每月能销售上千盒。老人还在直播间当主播,上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总编们品尝进士糕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有裁缝技艺的陈丽军开设了荷蓝染坊,会做酸梅汤的董亚芬开设了酸梅汤铺,村民们凭自己的手艺在家门口当起了老板……一个个生动的共富故事在走马塘上演。

总编们制作并展示自己亲手做的漆扇

探索进士文化的打开方式

如何把“流量”变“留量”,如何让“网红”变“长红”,这两年走马塘做了很多尝试,一直在创新,一直在“破圈”。

今年,走马塘将围绕进士文化和农文旅融合等推出一系列动作。比如,荷花池将打造一条百余米长的荷花步道,方便游客近距离赏荷,呈现“人在景中走,景入画中游”的意境。

走马塘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出过76位进士而闻名。如何擦亮进士文化这张名片,深挖“中国进士第一村”的历史文化内涵,走马塘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点燃了网红经济和研学热潮。从去年开始,“进士文脉 家风传承”主题研学之旅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打卡。研学课设置了开榜取士、寻师问药、进京赶考等精彩环节,生动展示古代文人“君子六艺”,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互动游戏中了解进士文化。

总编们参观进士宗祠

去年,走马塘启动游船项目,游客可以身着汉服,绕村而行,增加文化新体验。同时,村里正在筹建进士文化主题馆,今年年底前将全新亮相。走进馆内,游客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进士文化及宁波的进士文化,一睹走马御史代表人物的风采。主题馆利用新媒体手段巧妙融合在故事线中,还增设了国学讲堂、文创区等,以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走马塘将牵手酷乐潮玩,打造联名IP,让进士文化“活”起来。

“走马塘作为一个千年古村,我们要传承其历史文化底蕴,又要以创新模式为古村赋能,以‘古’焕‘新’,既保留‘老’的气韵,又彰显‘新’的场景。”姜山镇相关负责人说,走马塘采取农文旅融合的方式,让“中国进士第一村”留住根、留住人、焕新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