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2023-04-16 09:15:0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能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并且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都是第一次。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前进道路上,如何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靠什么来化解和战胜风险和挑战,怎样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新考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安全问题,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谋划国家安全工作,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擘画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第一次构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布局,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主任 马宝成: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开辟专章,明确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换句话说,国家安全内涵丰富,既指国家处于安全状态,又指国家维持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于“总体”。谈到国家安全,人们容易联想到国土安全、军事安全、反奸防谍、维稳处突等方面,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也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早已不局限于传统习以为常的“小安全”,而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多个领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大安全”。进一步说,国家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实利益,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冯维江:总书记提出五大要素五对关系,这是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从五大要素来讲,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从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到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个坚持”中的其中一条;从提出“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到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10年来,我们党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深刻把握发展与安全辩证统一关系,既要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又要办好保证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主任 马宝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里面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关系的重要战略思想,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把发展建立在更安全、更可靠的基础之上。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而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数据,自2015年起,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3.5公斤,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全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划定了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现在粮食要想稳产增产,除了会种地,更要靠科技。有一群东北小伙儿,他们在田地里玩起高科技,让原本白花花的盐碱地长出了好粮,他们喝着咖啡干农活,把智慧农场搞得风生水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同样作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的饭碗,也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10年来我国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超80%,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合计6.35亿千瓦,是2012年的近90倍,全国原油产量10年间连续保持在2亿吨左右,而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还显示,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有力应对了国际能源价格动荡对我国发展的传导影响。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主任 马宝成:在2014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关于能源安全的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就是能源的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能源安全的国际合作,以此来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这是进入新时代之后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战略。

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

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黄大慧: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一些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不断牺牲他国利益。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个安全倡议是基于综合、共同、合作和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不仅要重视我们自身的安全,还要重视全球共同的安全。

全球安全倡议所体现的“全球安全观”是新安全格局的对外呈现,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统筹本国安全与他国安全、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要充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作出深刻阐释、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有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必将汇聚起护航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强大力量,必将形成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强大合力,让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丨王宁 张旭成

摄像丨刘文 吴刚 卢正桥

剪辑丨郑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