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省实验室看新质生产力:追“新”逐“质”向未来

2024-06-23 08:18:57 来源:河南日报

​历经两个多月的调研采访,多路记者走进省实验室,紧扣科技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到“应用场”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关键环节,对话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和企业,探究省实验室如何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记者发现,近3年来,我省的省实验室建设始终保持竞进奔跑的状态——今年2月省实验室总数达20家之后,5月16日召开的省委科技委第二次会议透露,正在筹建3家新的省实验室,即中原智能医学实验室、中原再生医学实验室、中原纯化制程实验室。

在建设步伐快速迈进的同时,省实验室成果产出和转化也捷报频传——嵩山实验室发布2项重大科技成果,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与河南牧翔集团达成3000万元的疫苗合作转让协议,中原食品实验室研发的20余款新产品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上推向市场……

探访的同时,记者也在思索,我省密集布局省实验室,该如何避免同质化建设?建设成效该如何判定、评估和考核?又该如何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一次次深入坦诚的对话中,在客观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后,逐渐清晰。

如何彰显特色打造“新”之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往往存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我省如何保证每家省实验室都能把创新资源用在“刀刃”上?

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根据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规定,省实验室通过‘省级层面设计布局’和‘地方政府主导创建’等方式组建。”5月27日,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有效保证了从省级到地方不同层面彰显省实验室特色,精准打造一个个优势突出、能量充沛的创新源头。

就省级层面而言,设计布局需要“高视野”,自上而下主动布局建设省实验室,提升我省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以嵩山实验室为例,就是要充分发挥其拥有的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力量,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世界提供网络环境设施和网络安全防护的“中国方案”。

就地方而言,主导创建则需真正“接地力”,自下而上集聚全省创新资源,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以平原实验室为例,利用新乡市拥有的生物医药优势,阿兹夫定的发明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常俊标带领团队向“创新药”研发发起冲锋。

目前,嵩山实验室围绕多模态网络环境和内生安全两个原创理论,已经拿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模态网络创新环境”重点专项项目,将助力郑州成为全球首个多模态网络创新示范应用城市,郑东新区也成为我国首个内生安全云原生平台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全场景大规模应用试点。

平原实验室则已研发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哆希替尼”,研制出抗艾滋病毒1类新药CL-197,并在高效抗抑郁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河南牌”创新药正不断从平原实验室走向国际市场,为持续增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国际竞争力注入新的活力。

如何强化管理保障“质”之强?

对每家省实验室来说,5年都是一个关键数字。它决定着实验室能否实现质的改变,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

过硬的品质,来自优秀的管理。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负责人表示,我省坚定落实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政策,实行“代表作”制、“标志性成果”制、“里程碑式”考核等多种方式,每5年为一个周期,对每一家省实验室开展绩效评价。

其中,每年开展的年度自评,将作为当年省财政对省实验室支持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建设期第3年年底开展的中期评估,将对绩效不佳的省实验室予以警告并责令整改;第5年的期满考核,将是省实验室能否“化鲤成龙”的关键。实质上,对省实验室进行考核评估的目的,就是要以评促建、以评促强,引导省实验室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行。

同时,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研发机构,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充满活力的新型体制机制,我省做出一系列大胆尝试: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赋予实验室充分的人、财、物自主权;构建与人才科研能力和贡献相匹配的激励机制;赋予首席科学家技术路线决定权……这些有益探索充分激发了创新活力。

制度是否科学有效,从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工作状态可见一斑。在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记者发现,一边是生活安排都跟着实验节奏走的紧张状态,一边是“不慌不忙不忐忑,多财多福多paper”对联中的乐观心态,二者奇妙地融合成这里的科研常态。“河南对创新的重视、对人才的渴望,实验室提供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以及浓厚的创新氛围,吸引我们来到这里。这是我们和河南的‘双向奔赴’。”实验室研究员杨秋霞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如何引领创新形成“生产力”?

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省实验室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

“要把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龙门实验室不仅要‘自己干’,更要‘拉着大伙一起干’。”龙门实验室副主任马明星表示,希望以灵活、实事求是的合作模式,联合洛阳乃至全省企业,实现人才、技术转化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

为了避免科研与产业化脱节,龙门实验室深度对接企业需求,强化产业化导向,积极探索“企业‘出题’+运营企业‘选题’+产业研究院‘答题’”的全新科研组织模式,并进一步尝试采用社会资本市场化的方式“用题”。

墨子实验室形成“从核心技术突破—中试开发—产业孵化”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贯通式的科技创新大平台;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瞄准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建立了“学—研—医—企”融通机制;黄淮实验室实行“项目牵引、揭榜挂帅、开放共享、协同攻关、产学研用互融”的新型运行机制……各省实验室正在不断探索机制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服务、蓄势赋能。

返回顶部